1月25日晚間,歐菲光發佈公吿澄清,近日市場上所謂的“廣州得爾塔將被出售給立訊精密”的傳聞,為不實報道。公吿還稱,公司正在籌劃出售相關子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資產,包括廣州得爾塔、江西慧光微電子、南昌歐菲光、江西晶潤光學。
消息在1月26日引發市場情緒震盪,上午經歷股價下挫後,下午股價有所修復,以1.08%的漲幅收盤。針對昨晚的公吿,市場上出現多種解讀,產生明顯分歧。本次資產出售,是歐菲光的主動調整,還是被動承接?這是市場分歧產生的根本。
要判斷這個問題,需要考慮三個因素:業務佈局、國際環境、財務狀況。
四個子公司中,主要引發市場擔憂的是廣州得爾塔的出售。據市場消息,廣州得爾塔是蘋果前攝的製造商。2016年,歐菲光從索尼手中收購華南廠(即廣州得爾塔)。收購時為虧損狀態,後續歐菲光通過盤活資產,該公司扭轉為盈。收購廣州得爾塔是基於戰略性的考慮,那麼出售是基於什麼樣的考量?
首先,從業務佈局的角度看。市場消息普遍指出,目前生產的是單攝為主的低端模組。儘管廣州得爾塔的業務規模大,但包袱也非常沉重,折舊費用大大拖累整體的利潤水平。更重要的是,低端模組並非公司業務的主要方向。
而從年報來看,2019年以來歐菲光明顯在加速戰略調整,進行主營業務的聚焦。從以下幾個方面有跡可循:
1、減負:2019年公司剝離不賺錢的觸控業務後,顯示了進一步聚焦於光學賽道的決心。
2、升級:歐菲光持續提高高端產品佔比,產品結構不斷優化。2019年,公司高端單攝產品及三攝產品的出貨量佔比繼續提高,
安卓客户攝像頭模組的出貨量增長了30.56%。2014年-2019年,歐菲光攝像頭模組ASP從28.02元上升至46.37元。
3、加法:
2020年11月,歐菲光定增申請獲批。歐菲光擬募集資金投入高像素光學鏡頭、3D
光學深度傳感器、高像素微型攝像頭模組相關項目,光學光電生產產線規模將得到進一步擴大,鏡頭產能的供給能力可充分提高,提升核心產品競爭力。
2020年12月,歐菲光通過全資子公司暢視通和縱慧芯光對蘇州熹聯的投資,旨在參與蘇州熹聯及其控股子公司對Sicoya控股權的收購,從而加強Sicoya與公司、縱慧芯光在光模塊業務的戰略協同與產業鏈互補。歐菲光在光模塊業務上的佈局進一步完善。
從歐菲光2019年以來的行動來看,此次資產剝離,也是圍繞着戰略調整思路。這有利於歐菲光聚焦核心產業,包括光電光學、攝像頭模組、微電子和智能汽車。
再者,從國際環境看。當前,國際環境複雜多變,導致相關供應鏈的變數加多。1月22日,藍思科技的股價受蘋果砍單的傳言影響,1月26日收盤價相較於1月22日開盤價大跌12.20%。而美國企業向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提出對我國立訊精密等企業發起337調查申請,致使立訊精密1月26日收盤價跌至52.78元,相較於1月22日大跌11.25%。反應市場認為國際形勢或致供應鏈風險。
而歐菲光多點開花,是唯一同時覆蓋華為、蘋果、小米、Oppo、Vivo的供應商。在複雜的國際環境下,歐菲光降低國際大客户的低利潤產品的比重,有利於降低業務波動,不失為防禦之策。
圖:光學賽道佈局
資料來源:國泰君安證券研究所,格隆彙整理
此外,從財務狀況角度看。本次擬出售的四個子公司總資產超過100億元,2019年為歐菲光貢獻收入高達114億元;但通過簡單加總,可計算四個子公司合計產生的淨利潤僅為0.18億元。四個子公司中,尤其是廣州得爾塔,折舊負擔較大,拖累整體盈利水平。隨着歐菲光剝離四個子公司,產品ASP有望大幅提升,利潤率有望進一步改善。
另外,出售資產使歐菲光能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研發。多年以來,歐菲光每年以超過
5%的營收佔比投入到當年研發中。2019年,在剝離低盈利水平的部分觸控業務後,歐菲光的研發投入達到26.16億元,同比再高位攀升5.94%。憑藉着高研發投入,公司在高像素
/多攝/3D Sensing/TOF領域具有先發優勢。同時,歐菲光完成了7P
108M光學鏡頭的小批量驗證。歐菲光擁有高端鏡頭技術,是突破1億像素、7片光學結構的國內一流光學企業。
值得注意的是,歐菲光2020年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1月22日晚間,歐菲光發佈了2020年度業績預吿,公司預計本期盈利8.1億元至9.1億元之間,同比增長59%—78%,其中扣非淨利潤增幅在123%—168%之間。2020年公司經營狀況良好,淨利潤同比增幅較大。
圖:2020年業績預吿
資料來源:公司公吿
高增長的驅動因素包括公司光學影像業務保持快速增長,光學鏡頭產能和出貨持續提升;受益於部分大客户訂單增加和平板電腦銷量增長及安卓觸控業務獨立發展,觸控業務結構持續優化,盈利能力顯著改善。公司將繼續加強成本控制和存貨管理,整體運營情況高效穩定等。
由於市場消息影響,歐菲光目前股價已經跌至近一年以來的最低位。但正如公司在公吿中稱:“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生重大變化”,此次資產出售亦是循着公司一直堅持的戰略升級思路來。情緒面帶來錯殺,是否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