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匯4月19日丨豐元股份(002805.SZ)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4.58億元,同比增長72.9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132.77萬元,同比下降30.5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656.91萬元,同比下降40.52%;基本每股收益0.08元,公司計劃不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
公司草酸系列產品主要包括工業草酸、電子級精製草酸、草酸衍生品草酸鹽,經過多年發展,已經形成了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和草酸系列產品,在有效產能、產量、市場佔有率等方面行業領先,並且技術實力雄厚,產品質量優良。具備總產能10萬噸/年,其中工業草酸產能8.5萬噸/年,精製草酸產能1萬噸/年,草酸鹽0.5萬噸/年。公司產品在國內華北、華東、中南等地佔有較大的市場份額,遠銷亞洲、歐洲、南北美洲等多個國家和地區。
在原LG-GSEM研究所所長金佑成博士和段鎮忠博士的帶領下,公司組建了一支經驗豐富、技術能力突出的國際化研發團隊,研發的鋰電池正極材料在能量密度、比表面積、熱穩定性等產品關鍵性能指標達到行業一流水平。公司的鋰電池正極材料業務由全資子公司山東豐元鋰能科技有限公司負責實施,正在實施的項目有年產10000噸鋰電池正極材料磷酸鐵鋰建設項目、年產5000噸鋰離子動力電池三元正極材料建設項目和年產10000噸鋰離子電池高鎳三元材料項目。公司注重生產設備的先進性及生產過程的智能化,與國內外行業領域內的一流供應商合作,採購尖端生產設備,建設智能化的生產線,其中磷酸鐵鋰生產工藝採用納米化預分散技術,生產設備為行業內率先採用整體全流程數字化的磷酸鐵鋰自動生產線,先進的集中控制系統(DCS系統),三元正極材料生產線主體設備均採自日本高砂、日本細川等國際知名製造商。經過先期的產能建設、試生產和產能爬坡一系列步驟後,目前公司已投入運營的正極材料年產能8000噸,其中磷酸鐵鋰系列產能5000噸/年,鎳鈷錳系列產能3000噸/年。
隨着鋰電池在新能源車、儲能、消費電子產品等領域的應用不斷推廣,鋰電池及鋰電池正極材料行業將繼續保持快速發展。根據研究機構EVTank聯合伊維經濟研究院發佈的《中國鋰離子電池產業發展白皮書(2020年)》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鋰離子電池出貨量達到131.6Gwh,同比增長18.6%,其中儲能用鋰離子電池在2019年的出貨量達到了8.6GWh,佔鋰離子出貨量的2.9%;動力鋰電池出貨量為71 GWh,佔鋰離子出貨量的54%;消費型鋰電池出貨量為56.8 GWh,佔鋰離子出貨量的43.2%。正極材料是鋰電池最核心的部件,成本佔比最高,約為40%。
報告期,豐元鋰能磷酸鐵鋰和三元材料部分產線相繼投產,產品投放市場,實現穩定供貨,正極材料業務實現營業收入已佔公司主營收入45%。隨着正極材料產能規模的擴張帶來產品成本的降低,以及憑藉國際化的研發團隊保持產品性能的提升,今後豐元鋰能將推出更具市場競爭力的正極材料產品,逐步擴大市場佔有率,從而實現公司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