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巨頭環伺、爭相血戰的市場,竟然能夠堅挺8年,最終成功上市。
這就是UCloud,中文名優刻得。
1月20日,這家由黑客大神創辦的雲計算服務商登陸科創板,被稱為中國雲計算/公有云第一股。
同時,它也是A股首家採用同股不同權的上市公司,上市首日暴漲120%,市值突破300億人民幣。
UCloud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一時間引起大量關注與熱議。
結合UCloud在2019年10月提交的最新版招股書,我們一一來拆解看下:
其有何獨到之處?在巨頭競相角逐的市場中,它因何殺出一條生路?
UCloud披露的最新財務數據,截止到2019年上半年:營收6.99億元。
主要來自於公有云業務,收入5.65億元,佔比80.89%,與往年相比有所下降。其次是混合雲業務,收入1.12億元,佔比提高到16%。
主要的業務模式是公司採購基礎資源,然後對基礎的硬件設備進行虛擬化,打包成IaaS、PaaS產品服務對企業客户、政府客户以及個人客户輸出。
雲計算產品線包括計算、網絡、安全、數據庫、中間件、存儲、分發、大數據、容器、無服務器化計算、物聯網 IOT、人工智能等十幾個大類共 80 餘款產品,全球可用區數量達到32個,覆蓋25個地域,可用CDN節點數超過500。
客户相對集中,主要來自於互聯網領域,其中移動互聯、互動娛樂行業佔比52.82%,其次是企業服務,佔比22%;傳統行業佔比19.64%,雖然與往年有所提升但非常微弱。
2019年上半年,最大的5名客户分別是上海嵩恆、浪潮集團、上海連尚、杭州有贊和凡普金科,一共貢獻了1.15億營收,佔比16.4%。
在營收成本之外,最主要的支出是研發費用與銷售費用,分別達到了9360萬與7316萬,佔總營收的13.4%和10%。
UCloud正式成立於2012年3月,是中國最早從事雲計算、尤其是公有云業務的公司之一。
創始人兼CEO季昕華,被稱為中國首代黑客代表人物,出生於1979年,2000年本科畢業於同濟大學電氣自動化控制專業,2011年在復旦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畢業之後,先後在華為、騰訊從事信息安全工作。2009年加入盛大擔任副總裁以及盛大雲總經理。
2011年離職,籌備創立UCloud,賣房創業的故事也被傳為一段佳話。
共同創始人兼CTO莫顯峯,出生於1978年,2000年本科畢業於哈爾濱理工大學機械電子工程專業,之後在東軟、華為、騰訊工作。
另一位共同創始人華琨,現擔任公司COO,出生於1979 年,畢業於上海海事大學,也曾在騰訊工作。
當時整個行業中,只有阿里巴巴在雲計算上投入大量資源研發,而其他公司也都處於觀望試水狀態。
這種行業格局,也給UCloud帶來了發展空間,持續在雲計算行業深耕7年,也為其帶來了不少技術積累與口碑。
截止2019年6月,UCloud一共有1046名員工。
其中研發人員539名,佔比51.53%。大多都是本科和碩士畢業,年齡主要集中在26-35歲,人均月工資2.8萬。
在技術儲備上,UCloud表示,雲計算的技術整體性、複雜性、先進性不以具體技術是否轉化為專利或軟件著作權及其數量為主要判斷標準。
招股書中披露,自公司成立以來,直至 2018 年 8 月才取得第一 個專利。截至 2019 年 9 月 30 日,公司合計取得 24 項專利權。
雲計算,已經成為巨頭公司的必爭之地。
無論是阿里、騰訊、百度還是華為,都已經將其作為集團的一級業務,由公司的核心關鍵人員掌舵,投入大量資源搶佔市場。
客觀來説,UCloud作為一家獨立的雲計算公司,能夠取得如此成績已經實屬不易。
上市前,UCloud一共經歷過5輪融資,總金額約在20億元左右。
這次科創板上市,是其有史以來的最大單筆融資,總籌資約19.44億人民幣。但與去年10月發佈的招股書(註冊稿)提到的融資額47.48億元相比大幅度縮水。
UCloud表示,籌集到的資金將用於4個重大項目建設,分別是多媒體雲平台項目、網絡環境下應用數據安全流通平台項目、新一代人工智能服務平台項目、內蒙古烏蘭察布市集寧區優刻得數據中心項目。
這背後,也是貫徹其提出的由雲計算(Cloud Computing)戰略、大數據(Big Data)戰略、人工智能(AI)戰略共同組成的“CBA”發展戰略。
但這條路並不容易走,未來也充滿了挑戰與風險。
招股書中顯示,2019年上半年,公司淨利潤778.44萬元,利潤率為1.11%,與2018年上半年同比下降84.31%。
在招股書中,UCloud也對下降原因給出瞭解釋:主要產品降價、固定資產成本上升、下游互聯網行業增速放緩以及雲計算市場競爭激烈等。
而且他們也給出了一個不那麼樂觀的前景:在短期內可能進一步持續,發行人 2019 年全年及以後年度存在業績持續下滑甚至虧損的風險。
那麼UCloud未來能夠憑什麼?核心是“中立、安全、可依賴”,也寫在了招股書首頁。
UCloud解釋稱,行業內阿里雲、騰訊雲、中國電信、AWS、金山雲都為大型集團公司控制下的子公司或者下屬業務部門,而上述集團公司的業務範圍超過了雲計算範疇, 比如電商、網絡社交、遊戲、軟件等,均屬於雲計算的下游行業。
而自己則是專注於雲計算領域,不從事下游客户的業務,不會與客户發生業務上的競爭,使得客户的業務、數據在私密性方面能得到較高的保障。
所以雖然作為雲計算第一股上市,但還不意味着UCloud成功上岸。
雲戰場更激烈的競爭,現在才剛剛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