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瀏覽的是香港網站,香港證監會BJA907號,投資有風險,交易需謹慎
3000億科技白馬股出事!副董事長和總經理被立案調查,剛剛回應了
格隆匯 11-13 20:08

作者:泰勒

來源:中國基金報 

讓市場大吃一驚!沒想到市值超3000億的科技大白馬股海康威視,也出事了。

13日傍晚,剛發出公告稱,董事胡揚忠、龔虹嘉於11日收到證監會的立案調查通知書。

海康威視兩高管被立案調查

13日盤後,海康威視發公告,稱兩董事涉嫌信披違規收證監會調查通知書。

公告顯示,董事胡揚忠先生、龔虹嘉先生於2019年11月11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調查通知書》稱胡揚忠和龔虹嘉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

公司董事胡揚忠先生、龔虹嘉先生以及公司(如有需要)將積極配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調查工作。根據調查進展,公司將嚴格按照監管要求及時履行信息披露義務。

公司緊急迴應

據證券時報e公司報道,海康威視董祕黃方紅迴應稱,證監會還在調查中,具體情況還需要進一步瞭解,我們的信息只供參考,可能不完整不準確。龔總因為公司業績比較好,所以給員工一些激勵,但是沒有向市場披露。不是針對公司的,是對董事個人的調查,具體的結果等證監會。

兩高管啥來頭?

身價超百億

公開資料顯示,被證監會立案調查的兩位高管,龔虹嘉是海康威視的副董事長,胡揚忠則是公司的總經理,可以説公司裏權力最大的幾個。

事實上也是如此,現任海康威視董事長陳宗年、副董事長龔虹嘉、董事總經理胡揚忠,被外界稱為“海康創始三劍客”。而三人能合夥創業,還因一段華科大同學情而來。

海康威視的創始人陳宗年、胡揚忠等均是龔虹嘉在華中科技大學的老同學,彼此熟悉。而當老同學找到他,希望他幫忙時,身邊幾乎沒人看好。一則此前幾個人均在國企做研究,毫無創業經驗可言;二則他們的家人均不支持他們就此脱離國企身份,白手起家。

十多年前投資海康威視的時候,龔虹嘉也只是抱着“幫幫老同學”這樣的簡單目的,並未曾暢想過有一天海康威視會走得如此之遠。

龔虹嘉,1965年出生的,籍貫湖北的香港人。因他長情持有海康威視達十幾年之久,投資245萬,收穫600多億,獲益2萬倍!

2萬倍是什麼概念?當年投資9.1萬美元給蘋果的天使投資人最終獲得了1692倍回報,最牛天使投資人Thomas Alberg投資亞馬遜10萬美元,最終的回報也不過260倍。多年以來,龔虹嘉這位最低調、最神祕的投資人,也被稱為“中國的孫正義”、“中國最優秀的天使投資人”。

在海康威視2010年上市之後的7年時間裏,龔虹嘉也只是少量套現,依然高比例持股(截至最新數據,龔虹嘉持有海康威視比例高達13.43%,為海康威視第二大股東)。

截至三季報披露,胡揚忠是公司第二大自然人股東,其個人持有1.82億股,持股比例為1.95%,

前不久福布斯發佈2019年度中國富豪榜,其中顯示,龔虹嘉身家超600億排名26,胡揚忠身家超100億排名265。

公募基金三季度增持海康威視

海康威視10月18日晚發佈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營收為398.39億元,同比增長17.86%;淨利為80.27億元,同比增長8.54%。

今年年初,以平穩增長的海康威視,因出現業績下滑頗受外界關注,公司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15.41%。不過,到了今年二季度,業界看到了公司復甦勢頭,第二季度公司歸母淨利同比增長14.98%。從三季報來看,公司業績回升勢頭進一步確立。數據顯示,第三季度,海康威視歸母淨利為38.1億元,同比增長17.31%。

股東方面,香港中央結算有限公司(陸股通)第三季度減持7576萬股,持股比例由二季末的7.19%下降至6.38%;中信證券第三季度增持973萬股,持股比例由二季末的0.93%上升至1.04%。

從公募基金增持榜看,多隻科技股榜上有名。從增持金額前十大的個股看,貴州茅台以98.65億元的增持金額位列榜首,海康威視以41億元的增持金額位列第五。

關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蹤我們,查閱更多實時財經市場資訊。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發現投資的樂趣?加入 uSMART投資群 並分享您的獨特觀點!立刻掃碼下載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責聲明
盈立證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冩這篇文章時是基於盈立的內部研究和公開第三方信息來源。儘管盈立在準備這篇文章時已經盡力確保內容為準確,但盈立不保證文章信息的準確性、及時性或完整性,並對本文中的任何觀點不承擔責任。觀點、預測和估計反映了盈立在文章發佈日期的評估,並可能發生變化。盈立無義務通知您或任何人有關任何此類變化。您必須對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項做出獨立分析及判斷。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級人員、僱員或代理人將不對任何人因依賴本文中的任何陳述或文章內容中的任何遺漏而遭受的任何損失或損害承擔責任。文章內容只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證券、虛擬資產、金融產品或工具的要約、招攬、建議、意見或保證。監管機構可能會限制與虛擬資產相關的交易所買賣基金僅限符合特定資格要求的投資者進行交易。文章內容當中任何計算部分/圖片僅作舉例說明用途。
投資涉及風險,證券的價值和收益可能會上升或下降。往績數字並非預測未來表現的指標。請審慎考慮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請諮詢獨立專業意見。
uSMART
輕鬆入門 投資財富增值
開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