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有云:“人不學,不知道。”
經過數日研究之後,我們發現,現金流量表中“收到税費的返還”一項確有可能成為破解上市公司海外收入的或有小罩門。我們會詳細論述此罩門,再選取南微醫學(688029.SH)作為探討之標的。
1
論海外營收或有小罩門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我們回顧了諸多歷史經典文章後發現,通過出口退税來判斷上市公司海外收入真實性的手段,至少在2001年的重磅文章《銀廣夏陷阱》中就有使用。作者凌華薇、王爍在文章中寫道:
“不止一位銀廣夏的同行向記者指出:既然天津廣夏的貨物全部出口德國,那麼按照現行税法,可以向税務機關辦理出口退税,按照2000年天津廣夏共出口1.8億馬克的説法,出口退税收入將不下7000萬元人民幣,而且這肯定會在財務報表裏有所體現;
記者一再檢索銀廣夏2000年年報,但財務報表上甚至找不到退税收入這一欄;7月10日,記者從天津市國税局進出口分局的官員處證實,天津廣夏從未辦理過出口退税手續,甚至連出口退税的税務登記都沒有。”
那麼,出口退税這一項該從哪張報表來看呢?一種是在利潤表中有所披露,如抵扣營業成本或計入收益。不過這種比較少見,我們只在軟件退税(還不是出口退税)中有過應用,詳見《用友網絡的啟示,以及博思軟件增值税退税問題研探》這篇文章。另一種就是現金流量表中“收到的税費返還”。
據悉,出口退税一般要求企業在報關出口後三個月內申報,申報後,快則一個月內、慢則兩三個月左右,基本可完成退税。因此,在考察某一年海外收入時,我們可以放寬條件,將當年及次年上半年收到的税費返還作為一個整體去與當年海外收入作對比。不過,我們認為在對比之前,投資者應先明確三個要點。
其一,上市公司是否有境外子公司;若有境外子公司,其收入是否詳細披露,與合併報表境外收入的差距是否明顯?如果上市公司境外收入主要由境外子公司完成,那麼出口退税就無從談起了,這是首先要明確的事情。
其二,即便上市公司沒有境外子公司,其海外業務是否主要在境外完成?我們以達剛路機(300103.SZ)為例,其並無境外子公司但2013年海外營業收入佔比達75.31%,這是因為公司與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責任公司就斯里蘭卡二期公路升級改造項目部分標段簽訂了分包合同。這類勞務出口很可能沒有所謂出口退税。
其三,在上兩個條件皆不滿足後,上市公司境外收入是否主要發生在境內保税區?以恆銘達(002947.SZ)為例,儘管2018年上半年,其外銷佔比高達58.34%,但其境內保税區、境外銷售的佔比分別為54.24%、4.10%。保税區有可能免徵消費税、增值税,通過“收到的税費返還”來判斷也就沒什麼意義了。
總而言之,通過現金流量表中“收到的税費返還”是一個或許有用的小技巧,但其限制性條件較多,難以大範圍推廣使用。即便如此,若其真能在少部分情況下起到作用,亦是很難能可貴了。
2
兼談科創公司南微醫學
接下來,我們試着解構一下南微醫學。據公開資料,該公司於2019年7月22日登陸科創板,是一家主要從事微創醫療器械研發、製造和銷售的企業,其主要產品包括內鏡診療器械和腫瘤消融設備及耗材。
根據招股説明書,南微醫學2016年至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4.14億元、6.41億元、9.22億元;其中,海外營業收入分別為1.68億元、2.86億元、4.1億元,佔比分別為40.61%、44.65%、44.42%。
可見,海外收入幾乎佔據了南微醫學總收入的半壁江山。因2019年半年報已出,那麼我們就以2018年為例,按照上一個小標所提到的三個問題的順序來依次推演。
第一步,南微醫學是否有境外子公司?截至招股書籤署之日(2019年7月17日),公司有三家境外全資子公司,分別為MTU、MTE和MTH。前兩者分別從事美國、歐洲的市場開拓及維護,後者則是為進行海外投資佈局而在香港設立的。
根據發行人參股子公司基本情況介紹,MTH、MTU、MTE(下稱“3個M”)在2018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0、1.26億元、1.35億元。考慮到合併報表的內部分部抵消等因素影響,南微醫學除3個M子公司外的境外收入應不少於1.48億元。
第二步,除3個M子公司外,南微醫學其餘海外業務是否主要在境外完成?招股書稱:“報告期內境外銷售的主要產品是止血閉合類、活檢類、擴張類、EMR/ESD類、其他類等。”看起來,似乎並非勞務類出口。
第三步,除3個M子公司外,南微醫學其餘境外產品的銷售是否主要發生在境內保税區?我們用Ctrl+F檢索了一遍“保税區”等關鍵詞,並未查到招股説明書中有提到“保税區”這個概念。因此,在三個步驟後,我們或許真的可以通過“收到的税費返還”來判斷。
根據招股説明書,南微醫學2018年適用的增值税税率為17%、16%、6%、5%。根據公告,南微醫學2018年、2019年上半年收到的税費返還分別為83萬元、87萬元,合計170萬元;除以1.48億元可知,其退税比例應不高於1.14%。
在招股説明書中,南微醫學將A股的樂普醫療(300003.SZ)、維力醫療(603309.SH)、和佳股份(300273.SZ)、凱利泰(300326.SZ)列為可比同行。據財報,2018年這四家上市公司海外收入佔比分別為6.90%、57.98%、0%、5.26%。
其中,樂普醫療、凱利泰均有境外子公司,而且凱利泰還明確披露了境外子公司之一的收入:根據財報,凱利泰2018年海外收入為4897萬元,而境外子公司之一的Elliquence就貢獻收入4713萬元。因此,我們接下來主要考察樂普醫療和維力醫療。
根據財報,樂普醫療2018年適用的增值税税率為17%、16%、6%、5%;其2018年、2019年上半年收到的税費返還分別為4396萬元、4858萬元,合計9253萬元;除以2018年海外收入4.39億元可知,其退税比例應不高於21.09%。
根據財報,維力醫療2018年適用的增值税税率為17%、16%;其2018年、2019年上半年收到的税費返還分別為2073萬元、819萬元,合計2892萬元;除以2018年海外收入4.32億元可知,其退税比例應不高於6.69%。
可見,樂普醫療和維力醫療的退税比例的範圍上限均明顯高於南微醫學。那麼,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什麼,“不高於1.14%”這一比例又是否合理?我們無法説也不能判定上市公司存在什麼情況,但在未搞清楚這一問題的答案之前,我們難以貿然投資此標的。
另外,上限稍低的維力醫療在2018年年報還有顯示:其他應收款859萬元,其中出口退税佔比約55.33%。作為對比,南微醫學的其他應收款構成為“員工備用金及借款”、“往來款”、“押金”、“其他”,且“其他”項的佔比僅有4.6%。
而通篇檢索南微醫學的招股書,僅2017年的申報稿中有提及退税,但也只有一句話:“公司出口貨物適用退(免)税規定,報告期內,公司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優惠,如果未來國家調整本公司產品的出口退税率,則可能對公司盈利水平產生不利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