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三大指数全天维持跌势,市场情绪低迷。恒指最终收跌2.12%,国指、恒生科技指数分别下跌2.33%和1.72%。
盘面上,大型科技股下跌明显,盒马IPO、阿里云分拆计划暂缓,马云家族信托减持,阿里巴巴重挫近10%;大金融股、中字头股等权重亦表现弱势,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招商银行等行业龙头股纷纷走低;石油股表现萎靡,中海油田服务、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等跌超2%;短视频概念股下挫,哗哩哗哩跌近7%;体育用品股、重型机械股、风电股、锂电池股等全天表现萎靡。
另一方面,电子零件板块表现活跃,瑞声科技升超8%;药品板块走高,兆科眼科、中智药业、赛生药业升超4%;影视娱乐、苹果概念、游戏软件汽车零件、航空股、教育股等上升。
权重科技股多数下跌,阿里巴巴跌近10%,美团、百度跌超3%,京东、腾讯、快手跌超2%;网易升超2%,小米升超1%。
内银股、内险股走低,众安在线跌超5%,中国太保、中国平安、中国人民保险集团等跟跌。
石油股表现萎靡,中海油田服务、中国海洋石油、中国石油化工股份等跌超2%,中国石油股份、昆仑能源等跟跌。
消息面上,隔夜国际原油全线大幅下跌,原因是美国原油库存增幅超过预期且产量创下纪录,同时对亚洲需求的担忧日益加剧,以及周四的工业生产数据显示下降,此外,高盛预计2024年布伦特原油均价为92美元/桶。
内房股、物管股普跌,旭辉控股集团跌近7%,中国恒大、融创中国、华润置地、中国金茂、金辉控股、雅居乐集团等跟跌。
消息面上,统计局公布2023年1-10月房地产投资和销售数据。2023年1-10月,商品房销售额97161亿元,同比下降4.9%;商品房销售面积925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8%;房地产开发投资95922亿元,同比下降9.3%。
体育用品股纷纷下行,特步国际、安踏体育跌超3%,361度、李宁等跟跌。
大摩指出,整体市场表现疲软,预计行业第四季前景黯淡,增长预测可能要向下修正,明年首季部分大型品牌或零售商增长更可能乏力甚至录得轻微下滑的情况。该行指明年行业竞争或将趋向激烈,目前仍认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估值具吸引力,长期增长空间巨大,但短期而言未来6至12个月前景则具不确定性。
短视频概念股下挫,哗哩哗哩跌近7%,微盟集团、中国有赞、快手等跟跌。
消息面上,据央视新闻报道,自去年以来,广电总局持续开展网络微短剧治理工作,加强规范管理,有效净化网络微短剧行业生态。下一步,将再次开展为期1个月的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同时,近几日,抖音、快手、微信集体宣布,打击违规低质微短剧,被下架的违规微短剧达上百部。
电子零件板块表现活跃,瑞声科技升超8%,高伟电子、丘钵科技、舜宇光学科技等跟升。
消息面上,11月14日,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显示,今年10月,中国市场的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上升11%,而华为和小米引领了这一市场的复苏,华为在Mate60大火的带动下销量同比增长83%,而小米销量预计同比上升约30%左右。浙商证券认为,智能手机市场经过漫长的调整期,近期产业链在华为Mate60、小米14等新机带动下出现回暖迹象。
药品板块走高,兆科眼科、中智药业、赛生药业升超4%,德琪医药、联邦制药、和黄医药等跟升。
消息面上,2023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的现场谈判竞价环节正式开始,最终结果有望于12月左右公布。在经过申报、评审、测算后,共168个药品进入谈判竞价环节,为历年来品种最多的一次,涉及罕见病药物、肿瘤药物、抗病毒药物以及国产创新药。
药明合联首日上市收升35.92%,报28港元,成交额17.15亿港元,总市值为329.96亿港元。
消息面上,11月17日,药明合联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发行价为每股20.60港元。招股书显示,药明合联于2021年成立,服务涵盖抗体中间体和其他偶联生物药、连接子/化学有效载荷、偶联原液及制剂等研发和GMP生产。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2年的收益计,药明合联是全球第二大从事ADC等生物偶联药物的CRDMO。截至2022年底,药明合联拥有94个进行中的整体项目,占同年全球生物偶联药物外包整体项目总数的35%以上。
今日南下资金净流入54.35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流入24.78亿港元,港股通(深)净流入29.57亿港元。
南向资金净买入37.4亿港元,其中港股通(沪)净买入14.87亿港元,港股通(深)净买入22.53亿港元。
展望后市,国泰君指出,中美发表声明,美国通胀超预期降温,港府落实调降印花税,多重利好因素提振港股市场情绪。受益于风险偏好提升,港股软件服务和医药部分细分行业往往表现靠前。未来贸易关系改善能从边际上进行修复,空间上取决于未来美国经济是否能软着陆。
关注出口方向:1)美国补库存周期即将开启所拉动的机械设备需求,叠加机械行业在关税制裁后受影响最明显;2)中长期视角下美国房地产业回暖所蕴含的地产后周期消费潜力,叠加家居家具行业对美出口占比在关税制裁后下滑明显;3)美国居民耐用品消费支出具备韧性,叠加纺服行业同属受到关税制裁的代表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