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樊继拓,作者:樊继拓 等
对比历史上牛市初期(2009、2013、2014、2016、2019)上下半年的风格,能发现只有2013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风格基本上相同。牛市第一年(或者熊市刚结束的第一年)下半年大概率会出现风格变化,我们认为背后核心原因是,熊市刚结束初期,大部分板块业绩兑现大多还没开始,投资者通常会基于产业逻辑和上一轮牛市的经验,抬升部分板块的估值,比如2009年上半年,基于4万亿政策和2006-2007年的经验,金融周期领升,2014年上半年,基于2013年的经验,成长股投资机会扩散到了计算机和军工,2016年上半年,基于2013-2015年的经验,小盘成长再度活跃,2019年上半年,基于2016-2017年的经验,消费金融升。但到了下半年,随着股市流动性环境或业绩验证的变化,风格往往需要做一定的修正。政策变化、业绩拐点等因素,往往会是比较重要的风格变化的催化剂。之所以只有2013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风格基本上一致,均是成长和消费,我们认为背后核心的原因是以TMT为代表的成长2013年上半年并不只是基于产业预期的上升。并且TMT并不属于之前两轮牛市中(2006-2007、2009-2010)有产业逻辑支撑的领升板块,所以并不是基于上一轮牛市的记忆提前升估值,而是主要基于利润兑现的同步上升。基于这一经验,我们认为2023年年中需要适当调整行业配置结构,配置重点从估值修复转向有业绩兑现的板块。
(1)对比历史上熊市结束后第一年(2009、2013、2014、2016、2019)上下半年的风格,能发现只有2013年,上半年和下半年风格基本上相同。熊市刚结束的第一年,股市的特征一般是大部分板块估值都比较低,但行业景气度又不是很好。股市行业配置上,既要考虑估值低了之后,后续可能会存在的景气度反转,又要担心经济可能还在下降,对部分行业景气度的负面影响还没结束。2009、2013、2014、2016、2019年,都是股市熊市结束后,刚企稳的阶段。从这些年份上下半年的风格对比能够看到,只有2013年上下半年的风格基本上一致,其他年份,大多会出现风格上的变化。2009和2014年是比较大级别的牛市,上半年最强的风格下半年反而最弱。2013年是偏强的震荡市(也可以称小牛市或结构性牛市),上半年和下半年都偏成长消费。
2016、2019年也是偏强的震荡市,2016年上半年偏小盘成长,下半年偏大盘价值,2019年上半年偏消费金融,下半年偏成长消费。
(2)大牛市通常需要大调结构,震荡市通常需要小调结构。我们可以详细来看一下,导致上下半年风格不同的原因。2009和2014年均是大牛市。2009年上半年,由于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国内出台了4万亿政策,经济出现了V型反转,金融周期领升。由于经济恢复速度很快,2009年3-4季度开始,政策逐渐开始变得更温和。第二个重要的背景是,金融周期2009年已经度过了内生增长最快的阶段(2000-2007年),消费等行业的内生增长变得更强。主要因为宏观政策变化和产业生命周期所处的阶段,导致2009年下半年风格转向消费成长。2014年也是个大牛市,上半年整体风格偏成长,特别是2014年Q1。下半年开始,增量资金开始流入,板块风格逐渐扩散,成长周期金融消费在Q2-Q3均有表现,整体上还是成长偏强,但2014年Q4降准降息后,金融股快速上升,虽然领升的时间不长,但幅度很大。事后来看,这一次风格变化,我们认为直接催化剂是降准降息,但背后核心原因可能是股市增量资金过多,而有业绩的成长性板块较少。2013-2015年唯一有业绩的是TMT,但经历过2013年的大幅上升后,相对估值较高,而且2014年开始业绩增速略有放缓。2009和2014年均是大级别牛市,增量资金较多,只靠某一个风格很难支撑起指数接近100%升幅,所以政策或产业业绩发生变化,下半年很容易出现较大变化。
2016和2019年均是偏强的震荡市,上下半年的风格略有不同,但变化不是很明显。2016年1月底到7月,股市整体偏向成长周期,小盘股更强,下半年成长股最弱,消费金融周期均有表现。从经济变化来看,2016年Q1-Q2股市领先指标(PMI、信贷)开始企稳,Q3-Q4所有经济相关行业景气度开始回升,所以我们认为经济改善和业绩验证,是2016年下半年风格变化的核心原因。2019年股市也是偏强的震荡市,上半年消费金融最强,我们认为主要是因为,经济增速仍在放缓,TMT和周期的盈利依然偏弱,消费金融虽然也受到了经济增速放缓的影响,但受影响更小,且有行业集中度提升、ROE稳定等产业逻辑能够抬升估值。而到了2019年下半年,随着半导体、新能源等行业自下而上产业业绩开始兑现,风格逐渐往成长偏移。
总结牛市或偏强震荡市的经验,下半年大概率会出现风格变化,我们认为背后核心原因是,熊市刚结束初期,投资者通常会基于逻辑和上一轮牛市的经验,抬升部分板块的估值,比如2009年上半年基于2006-2007年的经验升金融周期,2014年上半年基于2013年的经验升成长,2016年基于13-15年的经验升小盘成长,2019年上半年基于2016-2017年的经验升消费金融。但到了下半年,随着股市流动性环境或业绩验证的变化,风格通常会出现较大的修正。
(3)2013年年中风格和板块均没有调整。但2013年是完全不同的案例,上半年和下半年风格基本上一致,均是成长和消费,我们认为背后核心的原因是以TMT为代表的成长2013年上半年并不只是基于产业预期的上升。并且TMT并不属于之前两轮牛市中(2006-2007、2009-2010)有产业逻辑支撑的领升板块,所以并不是基于上一轮牛市的记忆提前升估值,而是主要基于利润兑现的上升。
(4)策略观点:政策预期有望驱动6-7月第一波上升,盈利预期回升有望驱动8-12月第二波上升。3月初以来万得全A指数整体是震荡下行的,是去年底熊市结束后,指数的第一次长时间回撤,其性质可以类比历史上牛市初期的战术性调整(2013年2-6月、2016年4-5月、2019年4-7月)。随着近期货币政策的调整,股市大概率已经进入新的上升趋势,这一次上升大概率会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6-7月),市场有望在政策微调的影响下,出现月度的反弹。之后由于盈利验证和政策预期兑现的影响,7月的某个阶段可能会有阶段性小调整。8-12月,我们预计如果经济库存周期下降到达尾声,大部分行业可能会提前开始预期2024年的盈利周期回升。
行业配置建议:配置风格偏向进攻,先布局超跌消费链、地产链,中特估持续关注,Q3重点关注周期。(1)消费链、地产链:虽然今年的经济恢复波折很多,但我们认为无需过度悲观,后续可能会出现政策微调,整体可能存在超跌后预期修复的上升。(2)中特估&TMT:这些板块前期的调整主要是交易拥挤后的调整,从战略上,由于经济尚未恢复,大部分板块盈利验证一般,所以有长期逻辑的中特估和TMT可能依然会有机会,不过由于中报临近,或不宜追升,相对低位的中特估可以持续关注。(3)Q3建议关注周期:周期股当下受到全球库存周期下行的影响,整体偏弱,但如果库存周期下降进入尾声,2023年Q4-2024年,宏观需求存在回升的可能。考虑到长期产能建设不足,需求、供给和估值可能会共振。
注:本文源自信达证券研究开发中心2023年7月2日发布的报吿:《年中需要适当调结构——策略周观点》,分析师:樊继拓 S15005210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