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全局,随着宏观环境趋于温和,除了衣食住行活动正在恢复正常秩序,医疗服务行业亦展现出复苏的势头。
口腔医疗服务龙头瑞尔集团在刚发布的2023财年年报中指出,疫情过后其业绩强力反弹。2023年2月其接诊人次同比增加超四成。公司在业绩会上进一步指出,尽管1、2月份仍受公共衞生事件的扰动,但2023自然年第一季度(1-3月)整体的营收实现双位数增长。
这或是公司2024财年景气度的前瞻性指标。
整体来看,A+H市场共有两家口腔医疗服务公司——通策医疗和瑞尔集团。二者都是行业TOP 5玩家,表现十分具备代表性。
去年,口腔医疗服务行业受疫情和种植牙集采共同冲击。从二者交出的成绩单来看,都出现成长承压。2023财年报吿期,瑞尔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4.74亿元,2023年(自然年)报吿期通策医疗实现营业收入27.19亿,有几个点的小幅下滑。在较长时间的极端压力测试下,龙头的业绩韧性彰显。
随着公共衞生事件影响逐步消退,两家公司皆表现出修复趋势。根据通策医疗的一季报,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4%;而如上文所提到,瑞尔集团的恢复表现更优,在2023年第一季度开始步入强劲反弹。种种迹象表明,行业正在重回成长区间。
而随着4月20日种植牙集采政策落地执行,全国种植牙调价完成,采取观望态度的患者将逐步回归,相关业务量有望迎来快速爆发。
而随着经营情况回归常态,公司业绩有望迎来恢复性增长。首先恢复的是老客户被延后的需求,需求复苏为主;接下来拓新客的进度将会恢复,新增需求值得期待。
每年瑞尔集团的刚性成本几乎保持稳定,尤其是培育阶段的诊所或医院的盈利能力需要一段时间的爬坡。因此,尽管疫情影响营业收入略有下降,固定支出和新机构的期初亏损会导致利润呈现明显下滑。
在此前的2021-2022财年,瑞尔集团已经扭亏为盈,分别实现经调整净利润0.56亿和0.66亿元。随着风险和负面影响因素出清,加之新设机构逐步成熟,预计2023年利润率会回到正轨。
向上拐点正在到来。市场或许低估了口腔医疗服务市场的结构性机会。
随着一系列政策落地,行业沿着更健康的路径成长,这也推动行业的竞争提前进入下半场。
新趋势的影响力不容小觑,可能会对原有的行业竞争格局产生颠覆性的影响,使得一部分的玩家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另一部分的玩家将丧失原有的优势。
尽管我们都知道提价并非长久之计,但很显然的,新形势提前结束了这样的竞争模式。依靠着可选治疗“单条腿”走路的口腔医疗服务机构的成长逻辑被打破。但与之同时,拥有更均衡业务结构的玩家,很可能会受益于整体口腔医疗服务渗透率的快速上升。
瑞尔集团的收入结构十分稳健,其中普通牙科(修复等)占据公司较高收入比重,2023财年收入为7.90亿元,占比53.7%,正畸科收入占比为22.6%,种植科收入占比为21.7%,回顾过去5个财年的收入结构比例均未发生变化,各项业务保持均衡发展。在政策导向之下,瑞尔集团这般注重医疗质量、已打造口腔医疗服务全生命周期生态系统的医疗服务机构,其价值将逐渐凸显。
不难推测,随着政策加速提升口腔医疗服务的渗透率,瑞尔集团凭借着自身的优势,有迅速扩大市场份额的机会。
与公立口腔医疗机构相比,民营口腔医疗机构最大的竞争压力是获客难,这种获客难的问题,也导致民营口腔医疗机构需要在营销上付出更多的努力。
但随着种植牙为代表的高价项目的价格趋势透明,这一投机取巧的手段宣吿落幕。市场份额将进一步集中到以优质服务积累大量忠实患者群的口腔医疗服务机构龙头身上。
这意味着口腔医疗服务机构的分化正式开始——尾部机构将加速淘汰,以瑞尔集团为代表的真正注重医疗质量的民营口腔服务龙头有机会进入黄金发展期。
医疗服务行业最核心研究要素,是连锁扩张能力。连锁扩张决定能否实现长期高速成长,也是医疗服务机构做大的核心壁垒。
从扩张成果来看,每进入一个区域,瑞尔集团都可以成为当地的TOP3口腔医疗服务机构。以重庆和程度为例:2014年瑞尔集团在成都开设首家瑞泰口腔医院,2015-2021财年公司来自成都地区的收入年复合增速达100%,牙科椅数量由19张增至81张;2015年瑞尔集团进军重庆市场,2016-202财年实现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为35%,重庆牙科椅数量由80张增加到217张。因此,短短数年间,瑞尔集团就成为西南地区的口腔医疗服务机构龙头。
更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扰乱了处于扩张阶段的医院及诊所的爬坡关键期。但随着一切重回正轨,经营爬坡或会超出市场预期。多因素共振之下,瑞尔集团有望开启全新的成长篇章。
过去数年,医疗服务赛道一度受到市场热切关注,赚快钱的资本纷纷涌入到行业中,搅动竞争格局的变化。
但医疗服务真正的本质,却与热钱的喜好相背离的——医疗服务应该是个长赛道,要以专业构筑壁垒;以互联网的思维做医疗服务,很可能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但随着医疗改革的推进,旧日的乱局正在结束,并诞生了医疗服务市场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