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关于“巴菲特旗下的伯克希尔哈撒韦或大举减持比亚迪”的猜测流传较广,导致比亚迪今天股价大跌。但根据某券商研究所跟公司的了解,巴菲特目前并没有减持或减持计划,主要系市场的对港交所交易规则的误读所致。
1.
该事件起因是港交所数据显示,比亚迪2.25亿股在7月11日被转让给花旗银行。由于伯克希尔哈撒韦总计持股2.25亿股,所以自然会有人猜测或许是巴菲特在清仓比亚迪。但其实这是误读:
真实原因是港交所规则变化,实体股票变成电子股票,而电子股票需要通过花旗、摩根士丹利等等券商通道,这些券商都有一个CCASS账户。根据公司跟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交流,目前还没有减持或减持计划,而且如果真要减持自然也要公告,并没有公告也验证了并非减持。其实,此前巴菲特持有比亚迪的股份名字也有变更,2021年之前,口径为中美能源控股公司,2021年年报口径改为WESTERNCAPITAL。
该机构认为,主要背景还是由于市场经过一轮上涨行情之后有,本身有短期调整需求,叠加7月初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会有订单的回落(具体原因参考上一条推送),有对需求的担心,所以近期市场对负面信息非常敏感所致。东北证券表示,继续维持此前的观点,7月初的订单回落没有任何问题,是在6月就完全可以预判到的,7月下旬订单环比持续提升,下半年景气度无忧,7月下旬估计行情又会逐步起来。
2.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对此持不同意见,有不愿透露姓名的香港券商人士表示,「规则一直是这样,应该是部署,因为转仓证券行才能交易」,「无论未来是配股还是沽货都要先从实物股票转为电子股票,否则无法交易」,他强调,「如果没有行动,为何要转仓,因为转仓需要时间,需要成本的」。
具体来说,因为实物股票有自己的名字,是无法交易的,比如散户一般持有的都是电子股票,因此可以随时交易,但一般主要股东的股票都有自己的名字,称之为实物股票,是不能进行交易的。如果想配股或减持,就要将实物股票存入证券行,比如花旗等,换成电子股票。
如果巴菲特想一直持有,可以一直拿着实物股票,而此番换成电子股票,应该是要有所行动。他表示,一般来说,实物股票和电子股票相比的优点就是,比如你通过某家券商进行交易,券商倒闭后,你就没有持股了,而如果实物股票,则和券商倒不倒闭没有关系。
值得注意的是,港股重要股东转仓配股案例有很多。1)2021年4月,联交所中央结算系统(CCASS)数据显示,有投资者将逾3亿股或5.12%美团实名持股股份转由高盛持仓,当时市场解读此举或是美团主要股东欲抛售离场。大约一周后,美团在港交所公告,美团将通过配股和发债筹资近100亿美元,创造港交所增发历史之最。
2)2021年3月18日大摩持股腾讯3.074亿股,3月22日,大摩持有腾讯已经来到了4.98亿股,意味着腾讯大股东将1.92亿股已经转入到大摩。4月8日,腾讯大股东Prosus配售1.92亿股腾讯控股股票,配售完成后,腾讯大股东Prosus持股从30.9%降至28.9%。
3.
中信建投非银&金融科技团队对香港CCASS以及减持规则进行了科普,指出在香港有两种持股方式:
一是实物证券,即在公司的股东名册上登记,已经登记的股票拥有人对股份有合法拥有权,只要保管好实物证券就行。就算港交所开始积极实施电子化的安排,比如FINI,主要是为了优化IPO流程,也不代表不承认实物证券了,如果不需要做任何处理,完全可以自己继续保管拿着;
二是中央结算系统(CCASS):存放在CCASS,就拥有了电子记录,可以两种方式存——一种是直接开立的投资者户口,一种是存放在参与者(券商、银行等)。
中信建投表示,放在哪里完全是股东的自由,但是为什么大额到CCASS,尤其是让券商托管会引起市场关注呢? 因为托管是要给参与者费用的,港交所也会收托管费,常理会觉得一般不需要做什么处理的话,不会多此一举,因此引发猜测,但具体的操作取决于股东。
对于超过5%股东的减持规则,中信建投指出,目前的一些解读可能是主要看到了对于新上市公司的,实际上对于上市已经超过6个月的,超过5%的股东减持,并不需要像A股那样事前公告,只需减持后按规定时间内申报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