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
1.上海疫情对公司业务运行影响较小,由于公司布局区域处于下沉市场,大多为3-4线城市,当地肿瘤供需缺口较大,公司业务为以肿瘤为主的医疗服务,相关收入占比50%左右,治疗刚需性较强,即便出现疫情也要保障肿瘤患者就医,因此22H1没有因疫情导致停业的情况。
2.3月随上海疫情严重,两家苏州医院4月受到波及,疫情管控期间如门诊量、非急诊类门诊如眼科、口腔、体检等受到冲击。但后续随疫情好转,两家医院均迎来反弹,5月创月度收入新高。另外4家医院也在5月创月度新高。公司将继续扩张战略,目前有4个在建新医院项目,3个二期项目,部分项目已有重要进展。
3.公司表示今年并购计划仍维持对市场承诺,今年完成1-2家并购。但因公司总部位于上海,疫情出差不便,解封后尽调团队可以开展工作,预计下半年可以完成1-2单并购。重庆二期将在年底投入使用,一期capex在3亿左右的初始投入,后续有几千万的医疗设备补充,总资本投入不超过4个亿。去年重庆海吉亚收入3亿人民币,因为70-80%都为肿瘤收入,肿瘤毛利率比其他非肿瘤毛利高,净利在20%出头,净利润在6000万左右,对应3个多亿capex,ROE在15%-20%之间。随二期投入后,ROE短期会下行,但长期会继续提高。
22Q1业绩数据:
集团医院合并口径门诊人次同比+199%,住院人次同比+88%。
2家新收购医院:2021年完成2单体量规模较大的医院并购,5月、7月分别完成苏州永鼎医院和贺州广济医院的交割并表。经过半年的整合,两家医院规模和效益均得到明显提升。其中,两家并购医院门诊人次同比+122%,住院人次+28%。贺州广济6月最高在院患者突破700人,为70多年建院最高。永鼎日收入突破290万,创医院建院以来的历史上日收入新高。
10家存量医院:门诊人次同比+45%,住院人次同比+10%。
上海疫情对公司业务运行影响较小,由于公司布局区域处于下沉市场,大多为3-4线城市,当地肿瘤供需缺口较大,交通不方便。另外,公司业务为以肿瘤为主的医疗服务,相关收入占比50%左右,治疗刚需性较强,即便出现疫情也要保障肿瘤患者就医,因此22H1没有因疫情导致停业的情况。3月随上海疫情严重,两家苏州医院4月受到波及,疫情管控期间如门诊量、非急诊类门诊如眼科、口腔、体检等受到冲击。但后续随疫情好转,两家医院均迎来反弹,5月创月度收入新高。另外4家医院也在5月创月度新高。公司将继续扩张战略,目前有4个在建新医院项目,3个二期项目,部分项目已有重要进展。
聊城海吉亚:已在3月上旬试运行,按三级医院规划,可开放床位800-1000张,目前已开放了200张,日门诊楼突破100位。5月为开业第二个完整月份,月收入达200+万,据我们测算,如月度300-400万,将实现现金流打平。700-800万将实现会计上的盈亏平衡,今年预计亏损控制在百万内。
单县二期:住院大楼已顺利封底,预计年底投入使用,床位将由1000张增加至1500张。现有发展较好的肿瘤、消化不金额、康复科均会迎来病区扩增,提高患者收治能力。
5月公司有两个建设项目取得施工许可:德州新医院、成武二期,都预计明年年底投入使用,德州规划800-1000张床位,成武将新增350张床位,预计床位数达500张左右。
Q&A:
Q:最近几年首诊率的变化?是否有些基层去一线首诊的受限、现在留在当地医院了?疫情对公司短期及中长期影响?
确实因为疫情,三四线城市病患去一线城市不那么方便,留在本地治疗对公司是个利好,但具体数据公司没有测算。首诊率是在逐年提高,单县去年首诊率达80%以上,随医院品牌积累,会逐步提高。今年门诊量增长,代表肿瘤患者首诊率不断提高。疫情已度过第三年,公司过去仍保持快速增长。我们认为,在疫情常态化趋势下,公司有希望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Q:公司接下来并购计划?
并购计划仍维持对市场承诺,今年完成1-2家并购。但因公司总部位于上海,疫情出差不便,解封后尽调团队可以开展工作,预计下半年可以完成1-2单并购。
Q:国家对公立及民营医院的支持力度?比如牵线工程、公立高质量发展、公立扩建等是否对我们业务推进有影响?
从宏观讲,2009年至今,国家各层面出台政策文件,鼓励及支持社会办医。在人口老龄化趋势下,医疗需求持续增长,从六十年代到计划生育前,这批人口属于第二批婴儿潮,人数接近3.2亿人口,未来10年这部分人口逐步迈入60岁以上,目前人口数在2.6亿左右,未来将有较大增长,而肿瘤等疾病多与年龄相关,因此需求有大幅增加。
另外,地方财政对公立支持力度有限,部分中西部地区没有沿海地区的财政实力,未来随医疗需求爆发,我们社会办医的责任将越来越大,行业还处于供给紧、需求旺的状态,我们认为国家政策仍将支持社会办医。
Q:新建医院刚起步的时候利润较低,新建医院如何提升运营能力?
我们已有4个自建医院。公司自建医院的地区均不是从零起步,我们有布局第三方放疗中心,公司经历十几年发展,最开始业务为第三方放疗中心,与当地民营医院合作共建。因此,我们对当地专家资源、患者、陀螺刀设备、以及口碑都有一定积累,新医院建设前都有基础。
从需求端来讲,肿瘤医疗的需求,未来五年预计可以保持10%以上的复合增速,并且中国每百万人口的放疗设备平均仅2.7台,远远低于日本及欧美国家,渗透率低,需求旺盛。因此公司在医院开业早期之时,会将放疗业务作为引流、重点科室,后续再叠加集团5-6年来的医院运营积累的学科,如骨科、血透、精神科等。我们也成立了相应的临床试验事业部,帮助提高爬坡速度。同时,在公司做相对低成本的营销,定期派出医护团队,前往社区、乡村进行义诊、肿瘤疾病的筛查。并且医院都是当地的招商引资的民生工程,比如医院打桩、建设的时候,副区长会带队视察建设情况。医院建成后,在重庆,也有宣传易拉宝免费投放在行政大厅,这对我们医院有助推营销作用。我们前三家自建医院的经营看,均在开业的3-9个月内达成打平。聊城开业第二个月月度收入突破两百多万,距离现金流打平较近。
Q:肿瘤医院可复制化的核心在于哪里?
肿瘤其实是多学科、多器官疾病,也是比较标准化的,比如专家共识、临床指南等都有具体操作规范的。我们医院都是以肿瘤为特色的综合医院,也有其他学科对肿瘤科进行协同和支持,因为很多肿瘤患者不是在肿瘤科确诊的,因此综合性医院会为肿瘤科带来患者增量。另外,我们主要还是做肿瘤MDT业务,放疗也是标配,也是设备驱动的业务。除苏州沧浪外,其他都配备了伽马刀等,标准化较强。
Q:公司肿瘤收入占比50%,是由哪些医院贡献的呢?成熟、新建肿瘤业务占比差别?
所有医院都有贡献。但肿瘤收入占比较高的:1)重庆,重庆市区医疗资源供给充分,因此做了差异化竞争,主打肿瘤业务,收入占比70-80%;2)安丘,除肿瘤科外,主要做透析等老年基础病,占比较高。但其他如单县,肿瘤收入占比30%左右,科室、临床学科比较多,有20多个临床学科。因为总收入体量大,相对肿瘤占比低。
公司总的肿瘤收入占比40%左右。第三方民营医院合作的放疗中心,贡献7-8%收入占比,按集团讲肿瘤收入占比47%左右,未来收入占比将处于稳中有升的状态。
Q:公司目前在快速扩张期,roe和roa可能相对不是很平稳,想请问公司自建的医院(如重庆海吉亚)roe 2021年大约能达到多少呢?
重庆二期将在年底投入使用,暂不考虑;一期capex在3亿左右的初始投入,后续有几千万的医疗设备补充,总资本投入不超过4个亿。去年重庆海吉亚收入3亿人民币,因为70-80%都为肿瘤收入,肿瘤毛利率比其他非肿瘤毛利高,净利在20%出头,净利润在6000万左右,对应3个多亿capex,ROE在15%-20%之间。随二期投入后,ROE短期会下行,但长期会继续提高。
Q:医联体和分级诊疗是大的趋势,我们是否有更多医联体或者其他合作的形成? 有哪些引流或获客方式?
医联体最近各地推行较多,我们作为民营医院,多家医院也积极参与了医联体合作。贺州、重庆等都属于医联体牵头单位,许多乡镇卫生院,都会把疑难杂症患者送到我们这种牵头单位进行诊治,他们也没配备CT、核磁等高价值影响设备,我们会提供类似支持。另外,比如我们菏泽海吉亚发展不如其他医院,也加入了当地医联体,如济宁人民医院会派专家来坐诊。
我们集团销售费用率较低,因此采取相对低成本的宣传和引流,比如保持高频义诊,每家医院每年都有70-80场左右。另外,肿瘤专家会到当地电视台进行肿瘤科普、举办防治讲座等,提高在当地的知名度。重庆、单县医院我们也会赞助、举办广场舞大赛,免费为参赛的老年人提供一些医院周边,提高知名度。并且,会承担当地两癌筛查、五癌筛查等公益活动,疫情也承担了部分抗疫、疫苗接种工作,提高口碑和知名度。
Q:广济、永鼎医院的毛利率爬坡情况?
去年12月披露过毛利率,贺州收购半年后,在12月毛利率达到30%左右,目前还在提升。公司存量成熟医院毛利率在35-40%左右,未来两家医院还会达到这个水平。
Q:重庆和单县二期床位爬坡预期?
都已经封顶,都会在今年11-12月开业。单县目前1000张,二期500张;重庆一期500张,二期1000张,因此两家明年年初开始床位都会到1500张。二期项目床位爬坡肯定快于一期项目的爬坡,两家医院一期都用了2-3年时间,达到床位使用率80%左右。
Q:医院床位利用率,哪些医院实际利用率会比报表上床位数高?招股书和实际床位是否有差距?
医院床位有两个口径:1)医院注册床位数,医疗机构会去卫健委备案与年检;2)医院实际使用的床位数。医院实际使用都普遍高于注册床位数。投资分析可参考实际床位使用数,实际床位以大医院为例,单县1000张,重庆500张,永鼎700张,贺州有900张,比各医院的注册床位数大很多。单县注册床位数只有400张。
Q:按这个算单床收入的差异主要来自?各区域结构不同还是定价?
都有。1)各区域收费价格方面,单县无法和苏州比。单县单床40万,苏州沧浪120-130万。2)也需要考虑每个医院开业、运营时间的差异,或并购整合。开业时间越长、单床产出越高。3)医院床位利用率有关,苏州沧浪仅300张床位,因此床位使用率饱和,平均6-7天的周转,因此肿瘤康复阶段会去其他医院进行康复治疗,而单县医院的床位空间比较充裕,因此早期、治疗、康复全周期都可以在单县进行,单床产出会下来。4)单县、菏泽开了精神科业务,会拉低单床产出。
单床产出:苏州120-130万,重庆贺州50-60万,单县40万左右。
Q:海吉亚部分医院换院长后非常明显,院长的KPI考核,以及未来并购新建后、公司储备院长情况?
只有菏泽换过院长。过去院长从公立出来的,和公司文化价值观融合不够成功,所以派了行政院长。新院长是集团自己培养的,担任集团多个第三方放疗中心的负责人,执行力强。因此菏泽去年收入9300万,今年有希望达1.2-1.3亿。
行政院长和医疗院长的KPI:
医疗院长为医生出身的老院长,一般为正高或副高,主管医疗质控;另外行政院长主要为医院的职业经理人,主要负责医院的经济指标、医院宣传、医保管理、集团学科发展的战略执行等,还会抓各科室的经营。KPI综合考虑:1)患者满意度,每季度会测评。员工满意度,两项不达标会一票否决。2)医疗纠纷、医疗事故发生率等;3)收入、收益等。每年考核表都会更新,考评完善&不断改进。
院长储备:
集团第三方放疗业务也有战略作用:1)做的好的区域、投入产出高的话会自建医院。2)可以帮集团储备医院院长,第三方合作的放疗中心的负责人可以在医院带领团队,了解当地医保等,对集团放疗业务也比较熟悉,会成为新建医院的院长人选。如聊城、永鼎、重庆医院院长都有在第三方放疗工作的经验,他们对集团制度执行力特别强,也对公司文化、价值观非常认同。去年年初,开始实行了经营助理制度,学习了台湾的长庚医院。主要选拔财务科等对数据分析有优势的员工,为院长进行科室的效益分析,未来他们会成为新开院的行政院长储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