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等不及了!深圳楼市放松还有多远?
格隆汇 04-28 19:28

近日,深圳统计局公布了2022年一季度GDP。

数据出炉后,引起了热议,有人认为,这次的数据不及预期,深圳明显拖了后腿;也有人认为,疫情影响之下的深圳,还能拿出这样的成绩,已经不错了。

数据显示,深圳今年一季度GDP为7064.61亿元,同步增长2.0%

而广东全省一季度GDP增速为3.3%,全国为4.8%,相比之下,深圳2%的增速确实拉胯了。

分城市来看,今年一季度GDP的排名秩序,上海稳坐第一,超1万亿,其次是北京(9413.4亿)、深圳(7064.61亿)、广州(6751.84亿)。

深圳的GDP总量是不低,全国排名第三。但以实际增速来看,深圳在一线城市中处于垫底水平,北京增速最高,达到4.8%,其次是广州,为4%,上海为3.1%。

在统计的11座城市里,除了天津实际增速仅0.1%,其他城市的增速都要高于深圳。

表现最好的城市是宁波,名义增速高达13.02%,实际增速也有5.3%。

今年全国的GDP增速目标是5.5%,深圳一季度的增速仅2%,从这个角度看,深圳的压力确实不小。

另外,疫情影响之下,一季度深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6%,尤其是餐饮收入,下降17.3%;进出口总额同比下降2.8%,其中出口下降2.6%,进口下降3.1%;公共预算支出1246.39亿,同比增长10.9%,支出大于收入(1054.51亿),差额191.88亿。

一季度,深圳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通胀已经悄然来临。

当然,一季度的数据也有表现不错的方面,数据显示,深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9%,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6.3%,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2.9%......

截止3月末,深圳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同比增长9.2%,贷款同比增长11.2%。

一季度深圳市新登记商事主体88065户,其中新登记企业52371户,占比59.5%,新登记个体户35694户,占比40.5%;从市外企业迁移情况来看,一季度深圳共迁入企业794户,同比上升121.8%

说明大家还是很看好深圳的,有这些力量的支持,深圳的未来不会差。

经济低迷时,房地产拉出来遛一遛,经济繁荣时,房地产又被狠狠打压。经济与房地产的关系就在这样“打闹合离”中走过了几十年。

现在,我们又一次走到了十字路口,要房地产还是不要房地产。其实,从那句“房地产是支柱产业”开始,官方已经做出了选择,无论你承不承认,房地产将再一次被拉起。

楼市宽松时代已经悄然来临,一切都是熟悉的配方。

不同的是,这一次的药效要猛一点,以前放松的天花板是止步二线城市就可以让楼市起火,蔓延到一线城市,已经是燃沸状态。

但是这次,要靠一线来救,非北上广深不可,为什么?去年对楼市猛打猛敲,信心已经被击碎,重建信心则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这个代价,要让群众看到一线城市放松。

最近,深圳楼市放松的声音越来越强烈,从4月初,深圳住建局回应指导价调整将于近期公布开始,放松的小火苗已经渐渐燃起,直到近两天,彻底发酵。

4月26日,一张“贝壳高层群”截图流出,称深圳即将放开限购限贷政策——

1、限贷政策:全国有贷记录,只要还清深圳买房即可首付3成;

2、限购政策:深户3年社保+3年深户调整为1年社保+1年深户,非深户5年社保调整为3年。

4月27日,深圳贝壳公司官方声明,截图内容为虚假图片且恶意造谣,已报警。

27日当天,又一则针对离婚后买房政策调整的截图传出——

截至发文,还没有消息证实这一则传言,大家自行辨别。

为什么当下传言越来越多,深圳放松真的要来了吗?我认为有两点:

1、放松是趋势,深圳政策会调整,只是尺度大小的问题。现在的状态像极了2020年“715”调控出台之前,当时也是谣言满天飞,但最后,该来的还是来了。

2、深圳也在等一个信号,在等北上广放松,但目前来看,北京、上海正受疫情的困扰,无暇顾及楼市,近段时间不可能放松,眼下就看广州了。

广州前段时间放松过“接力贷”,但由于政策敏感性,已经撤回,如果广州再一次放松,深圳大概率会跟。

目前大湾区内已有两个城市放松,佛山在前,中山在后,传闻东莞也在放松了,其实现在都没必要遮掩了,从中央到地方,放松的信号已经很明确了。

4月28日,广东省政府发文指出,“因城施策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合理确定辖区内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的最低首付款比例、最低贷款利率要求”。

这也是对3月份中央意思的回应,剩下的东莞、珠海、惠州......都趁早来吧。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