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中信明明:债务管控平稳推进,期限溢价吸引增加
格隆汇 03-30 09:03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中信债券明明,作者:明明债券研究团队

核心观点

2022年以来,各机构的配债风格出现分化,有继续维持的,也有明显切换的。商业银行继续维持较大的增配力度,仍是增持主力,且偏爱于国债;广义基金配债风格切换,增持同业存单和信用债;境外机构一反连续数月的增配模式,出现全面减持。展望后市,今年经济稳字当头,债务风险化解重在有序。随着地产政策边际放松和金融债迎来调整周期,我们建议继续关注银行资本债调整节奏以及尚存价差的城投区域。策略方面,3月以来,高资质中久期信用债期限利差处较高水平,性价比较高,尤其是配置型机构可关注基准调整幅度,择机入场。

政策观察: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吿》。《预算报吿》部署,2022年专项债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做深做细专项债项目储备,用好用足专项债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政策,优化专项债投向领域。《预算报吿》要求,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支持地方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

托管数据概览:对比2022年2月数据,银行非银偏向不同,境外机构全面减持。商业银行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8556亿元,更偏向于利率债,增持集中在地方政府债3989亿元,同业存单2430亿元,政策性银行债1806亿元;广义基金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5283亿元,增持主要集中在存单和信用债,增持同业存单4647亿元,短融和超短融1293亿元;境外机构全面减持,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减少788亿元,主要减持集中在国债354亿元,政策性银行债285亿元。

总体托管规模:年初托管总金额为118.87万亿元,环比增加14936.61亿元。2022年2月托管总金额118.87万亿元,其中中债88.49万亿元,上清所30.39万亿元;环比增加14936.61亿元,其中中债增加5293.03亿元,上清增加9643.58亿元。环比增幅较上月有所回升,其中上清所托管规模环比变动增幅明显。

利率债托管:利率债方面,整体托管规模增量为3565.70亿元。(1)国债和地方债:国债和地方债托管金额增加2721.70亿元,月增加值再次回落,其中国债托管量下滑明显。具体来看,国债托管规模为22.40万亿元,环比减少2098.76亿元;地方政府债托管规模为31.31万亿元,环比增加4280.46亿元。(2)政策性银行债:2月政策性银行债托管规模环比增加844.00亿元至19.78万亿元,增速有所回升。商业银行为政策性银行债增持主力,增持1806亿元;广义基金成为最大减持机构,减持786亿元。

信用债托管:信用债方面,整体托管规模增量为2353.69亿元。(1)企业债:托管金额减少74.26亿元至2.83万亿元,连续五个月下降,环比下降速度有所增大。(2)中票:托管金额增加1056.90亿元至8.20万亿元,实现连续九个月的增长,商业银行和广义基金继续增持。(3)短融+超短融:整体托管金额增加1371.05亿元至2.79万亿元,其中超短融增加1214.45亿元至2.24万亿元,短融增加156.60亿元至5478.12亿元。

同业存单托管:同业存单托管金额环比增加6657.76亿元。经历了两个月增速下滑之后,同业存单托管规模环比增幅大幅反弹。2月同业存单规模增加6657.76亿元至14.51万亿元。商业银行增配同业存单2430亿元,较上个月减少408亿元,但仍是配债主力,实现连续四个月增配;广义基金增配4647亿元,较1月减配1965亿元上升6612亿元,带动同业存单整体托管量环比增速反弹。

风险因素:信用风险超预期;散点疫情反复导致实体经济走弱;货币政策收紧超预期等。

正文

政策观察

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完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近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批准《关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吿》(下称《预算报吿》)。《预算报吿》指出,要合理防范化解隐形债务的风险,完善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

地方新增债务限额再次降低,风险防范至关重要。《预算报吿》提到2022年地方政府债债务新增限额为4.37万亿元,较2021年下降1000亿元,这已是连续第二年下调新增债务限额。其中一般债新增额度为7200亿元,较去年略有收缩,用于弥补财政赤字;专项债新增限额为3.65万亿元,规模上与上年持平。地方政府举债规模的逐步回调符合“稳增长”的政策导向,也有利于防范化解风险。

专项债监管趋严,专项债资金投向领域持续优化。随着专项债规模的不断上升,部分地区出现专项债券项目储备不足、债券资金闲置、投向领域不合规等问题。因此,监管部门也不断强化专项债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优化资金投向。根据《预算报吿》部署,2022年专项债坚持“资金跟着项目走”,做深做细专项债项目储备,用好用足专项债作为重大项目资本金政策,优化专项债投向领域。在政策的指引下,专项债监管会更加完善,专项债资金投向也将更加精准高效。

隐性债务化解继续有序推进。近年来,隐性债务的化解处置一直受到市场的重点关注,相关政策也层出不穷。《预算报吿》要求,坚决遏制新增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加强部门信息共享和协同监管;支持地方有序化解存量隐性债务,防范“处置风险的风险”。对于隐性债务化解的再次强调,有利于指导隐性债务“清零”试点的推进,推动地方融资平台的市场转型。

债市托管观察

债市托管观察:商业银行仍是配债主力,境外机构一反常态全面减持。2月托管总金额118.87万亿元,环比增加14936.61亿元。利率债方面,国债和地方债托管金额净增加2721.70亿元至53.71万亿元,政策性银行债托管金额净增加844亿元至19.78万亿元。信用债方面,企业债托管金额减少74.26亿元至2.83万亿元,中票托管金额增加1056.90亿元至8.20万亿元,短融+超短融增加1371.05亿元至2.79万亿元。同业存单方面,同业存单托管金额环比增加6657.76亿元至14.51万亿元。

托管数据概览

与1月托管数据对比来看,商业银行仍是增持主力,广义基金增配同业存单。商业银行主要券种(包括国有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商行及农合行)托管规模环比增加8556亿元,其中增持主要集中在地方政府债3989亿元,同业存单2430亿元和政策性银行债1806亿元;广义基金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5283亿元,主要增持集中在同业存单和信用债,增持同业存单4647亿元,短融和超短融1293亿元,利率债减少明显,减持政策性银行债786亿元,国债529亿元;信用社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增加600亿元,主要增持集中在同业存单416亿元。

证券公司和保险机构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继续减少,境外机构全面减持。具体来看,证券公司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减少358亿元,主要减持集中在国债775亿元;保险机构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减少106亿元,主要减持集中在国债和政策性银行债,分别减持166亿元和120亿元;境外机构全面减持,主要券种托管规模环比减少788亿元,主要减持集中在国债354亿元,政策性银行债285亿元。

总体托管规模

2022年2月托管总金额为118.87万亿元,较上月增长14936.61亿元。具体来看,2022年2月托管总金额118.87万亿元,其中中债88.49万亿元,上清所30.39万亿元;环比增加14936.61亿元,其中中债增加5293.03亿元,上清增加9643.58亿元。环比增幅较上月有所回升,其中上清所托管规模环比变动增幅明显。

利率债托管

利率债(含国债、地方政府债和政策性银行债)方面,利率债整体增量为3565.70亿元。其中国债和地方债托管金额增加2721.70亿元至53.71万亿元,政策性银行债托管金额增加844.00亿元至19.78万亿元。

(1)国债和地方债托管金额增加2721.70亿元,月增加值再次回落,其中国债托管量下滑明显。具体来看,2月记账式国债托管规模为22.40万亿元,环比减少2098.76亿元;2月地方政府债托管规模为31.31万亿元,环比增加4280.46亿元,其中商业银行为增持主力。2月国债发行4800亿元,但到期量大幅上升至6273.50亿元,使得2月国债净融资为-1473.50亿元,从而影响国债月托管量变化,导致国债和地方债托管金额环比增幅明显下滑。

分机构看,机构普遍减持国债和地方政府债,商业银行成唯一增持机构。受国债到期量增大的影响,2月机构普遍对国债进行了减持。其中证券公司减持幅度最大,减持775亿元。综合来看,商业银行成唯一增持机构,合计增持3809亿元,其中增持地方政府债3989亿元,减持国债180亿元;其余机构均出现减持现象,证券公司减持最为明显,合计减持801亿元。

(2)政策性银行债托管金额环比增加844.00亿元至19.78万亿元,增速有所回升。2月政策性银行债发行量虽有所下滑,但到期量明显下降,到期量环比减少1869.5亿元,导致净融资额较1月的530亿元,上升924亿元至1454亿元,带动政策性银行债托管金融环比变动上升。

分机构看,商业银行为政策性银行债增持主力,广义基金减持幅度较大。2月,政策性银行债环比增加844亿元,主要是因为商业银行增持1806亿元。广义基金为1月唯一政策性银行债增持机构,而本月成为最大减持机构,减持786亿元。

信用债托管

信用债(含企业债、中票、短融、超短融口径)方面,整体托管金额增加2353.69亿元,增幅较上个月有所回落。其中,企业债托管金额减少74.26亿元至2.83万亿元,中票托管金额增加1056.90亿元至8.20万亿元,短融+超短融增加1371.05亿元至2.79万亿元。

(1)企业债托管金额减少74.26亿元,连续五个月下降。2021年10月以来,企业债托管金额均为负增长,2月下降74.26亿元,环比下降速度增大。

分机构来看,机构对企业债托管量变化幅度较小。具体来看,证券公司增持最多,增持7亿元。商业银行、广义基金和保险机构均有一定幅度减持,分别为29亿元、10亿元和6亿元。

(2)中票托管金额增加1056.90亿元至8.20万亿元。2022年2月中票托管8.20万亿元,环比增加1056.90亿元,和上个月的增加幅度1249.88亿元相比,增幅有所回落,但实现连续九个月的增长。

分机构来看,商业银行和广义基金增持主力。2月,商业银行增持510亿元,广义基金增持374亿元;境外机构继续减持,减持12亿元。

(3)短融+超短融托管金额增加1371.05亿元至2.79万亿元,增幅有所回落。2022年2月,短融+超短融托管2.79万亿元,环比增加1371.05亿元。其中超短融环比增加1214.45亿元至2.24万亿元,短融环比增加156.60亿元至5478.12亿元。

分机构来看,广义基金仍是配债主力,境外机构成唯一减持机构。广义基金继续增配1293亿元短融+超短融;境外机构成唯一减持机构,减持19亿元。2月商业银行增配30亿元,环比大幅下降1383亿元,导致短融+超短融托管量增速下滑。

同业存单托管

同业存单托管金额环比增加6657.76亿元,环比增幅大幅反弹。经历了两个月增速下滑之后,同业存单托管规模环比增幅大幅反弹。2月同业存单规模增加6657.76亿元至14.51万亿元。

从投资者持有结构看,商业银行仍是配置主力,广义基金配债环比增幅大。具体来看,商业银行增配同业存单2430亿元,较上个月减少408亿元,但仍是配债主力,实现连续四个月增配;广义基金增配4647亿元,较1月的减配1965亿元上升6612亿元,带动同业存单整体托管量环比增速反弹。境外机构和保险机构继续保持减持,分别减持113亿元和20亿元。

风险因素

信用风险超预期;散点疫情反复导致实体经济走弱;货币政策收紧超预期等。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