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万科半年度财报会议纪要及解读
uSMART盈立智投 09-03 11:15

万科半年度财报会议纪要及解读

交流要点

1.总体来看,万科实现营收1671亿元,同比+14.2%,实现归母净利润110.5亿元,同比-11.7%,净利润下降主要由于开发业务毛利率由2020年同期的24.1%降至18.0%。公司财务状况健康,信用评级保持稳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2.分业务来看,房地产开发业务仍为占比最高的业务,实现销售金额3544亿元,同比增长10.6%,公司坚持理性投资,稳健扩张。租赁业务累计开业14.8万间,集中式公寓全国第一。万物云业务多线发展,营收同比增长33%。物流仓储业务累计开业797万方,营收增长64%;

3.未来展望方面,下半年公司坚持行稳致远,坚守财务纪律是发展的底线和基础;同时加快地产开发为主向不动产开发、经营、服务并重的方向发展。

业绩概述

2021H1万科实现营收1671亿元,同比+14.2%,实现归母净利润110.5亿元,同比-11.7%,净利润下降主要由于开发业务毛利率由2020年同期的24.1%降至18.0%,下降了6.1pp。截至2021H1期末公司现金短债比为1.67,净负债率20.2%,扣预资产负债率达69.7%。此外,在报告期内,公司信用评级保持稳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

分业务看,开发业务方面,实现销售金额3544亿元,同比+10.6%。销售面积为2192万平方米,同比+5.5%;已售未结金额7819亿元,同比+12%;开发业务营业利润率下降6pp;新增项目建面1506万方,权益建面1101万方,地价1125亿元,楼面价7480元/平,92%位于一二线城市;土储16066万方。

租赁业务方面, 2021H1租赁业务营收13.2亿元,同比+25.6%,布局33个城市,其中24个城市市占率top3;共有房源19.2万间,累计已开业14.8万间,规模位居全国第一;已开项目整体间天出租率达95%,累计服务客户超51万人。To G:政企深度合作,提供3万余间人才房;To B: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累计合作166家知名企业,累计服务3.5万企业员工。上半年新获取房源6700间。

万物云方面,2021H1万物云营收103.8亿元,同比+33.3%,其中住宅物管/商业物管/城市服务/社区生活服务/万物成长业务营收占比分别为55.0%/30.4%/6.1%/5.4%/3.1%。1)社区空间服务,已布局105个城市,服务3490个项目,朴邻平台新房销售业绩+647%,认证887名管家,2000+在管项目通过线上运营指挥调度;2)商企空间服务,公司已服务1900个项目,服务了超50家头部企业(其中20家企业超百亿美元);3)城市空间服务,业务进入21个城市,累计获取项目31个,上半年新获取11个,推进智慧城市服务。

商业开发方面,上半年开业3个项目,共30.8万方,规划和在建商业建面为549万方。2021H1商业板块营收36.3亿元,同比+19.0%,开业项目建面为989万平方米,同比+18.3%,规划和在建商业建面为549万方,整体出租率达92.3%。

物流仓储方面, 2021H1物流业务营收达13.4亿元,同比+64%,其中高标库营收9.2亿元,冷库营收4.2亿元,在管项目可租赁建面达1149万方,其中高标库项目可租赁建面1056万方,出租率94%;冷库项目可租赁建面93万方,出租率68%。公司完成亦庄国药疫苗库,进入医药物流行业。

未来展望

2021年下半年经营策略:行稳致远,坚守财务纪律是发展的底线和基础;把握方向,明确整体策略。

万科加快地产开发为主向不动产开发、经营、服务并重方向发展:(1)开发业务:发挥整体优势,与标杆产品对标,实现高品质稳定量产,提升资源转化效率和质量;(2)租赁住宅:检视复盘不同模式、不同租赁类型等商业模式可行性;(3)物业:释放万物梁行,充分理解住宅民生行业,夯实“远程+现场“监督能力,打包“租赁、买卖、装修、家居”等业务,实现不低于50%增长;(4)物流仓储:持续完善物流节点布局;(5)商业:向优秀同行学习,提升整体运营管理水平。

Q&A

Q:业绩下跌的原因,未来的展望及业绩指引?

A:业绩下滑的原因在3个点:第一销售规模增长有限(规模增速属于行业偏低水平);第二毛利率下降稍快(地货比持续提升,17-20年地货比上升17pp,也会体现在未来的结算上,扣税毛利率由24%降至18%,未扣税毛利率由32%降至23%);第三转型业务带来影响(14年开始转型,但转型效果体现仍需时间,投资性不动产采取成本法,不能带来投资重估收益的同时,还带来折旧和摊销;公司对完成转型需要建立的能力、完成所需时间等均有所估计不足,难度很大,新业务更多是体现在企业价值和估值价值,业绩贡献仍非常有限)。

中长期增长逻辑仍在,但行业发生变化,公司思维也要发生改变,线性地追求业绩难以为继,公司更多注重行稳致远,稳字当头,没有把规模和速度当做唯一的目标,更多会去权衡收益和风险,18年公司提出活下去,经营安全和健康是公司非常看重的,公司规模已超5000亿,有很大的社会责任。就像刚才业绩会显示的,公司对未来对不同赛道和业务都有不同的安排和策略。

 

Q:房地产调控政策频繁发布,如何看待行业发展现状?

A:17年以来无论多重表述,但主基调核心都是“房住不炒,租购并举”,公司期望长期保持良好评级、良好流动性以及绿档范围,公司期望稳中求进去发展

 

Q:如何看待核心城市资源的竞争,是否增加二次集中供地机会的获取?

A:公司在二次土拍会继续保持稳健的策略,坚持量入为出、坚持投资标准和质量,可以做到行稳致远。

 

Q:万科与恒大合作的传闻是否属实?与泰禾的收购情况进展?公司未来收并购策略如何?

A:和恒大有接触和探讨,但目前还未有实际性合作。公司有专业性小组和泰禾在沟通,在符合协议要求的情况,还是会履约。公司按项目数来说7成是合作的,按金额来说8成是合作的,双集中招拍挂是拿地其中一个方式,公司还有收并购、旧城改造、城市微改造/微更新、不良资产接包等方式去获取项目,因此公司持非常开放合作的态度。

 

Q:房产作为民生三座大山的表述,公司怎么看待这个挑战和机会?

A:年轻人期望有尊严的生活,目前看公司贡献还不够,比较安慰的地方是公司的出租公寓业务,14年开始大规模布局,布局14万间,服务50万房间,其中6.5万间是万村泊寓(6万间在深圳,均价1263元/月),城市泊寓均价1991元/月/间,价格并不高(含管理费),公司满意但股东不满意,因为该业务不赚钱,但响应了租购并举的政策号召,属于民生业务,能真实解决社会痛点,具有价值。

 

Q:18%的毛利率是否接近毛利见底,未来什么时间点公司和行业毛利率会触底?

A:短期预测很困难,对公司来说,全年盈利下降压力仍在;对行业来说,从更长远角度,毛利率下降是大趋势,降低至什么程度回升不好判断,行业最终会回到社会平均回报水平,其中有些公司经营能力强,可能会有更高的回报。公司会对选择的赛道坚定不移地通过努力做好,当农民要看天吃饭,好的农民会跟各方有更好的沟通。

 

Q:利润企稳有什么判断?利息资本化率新低,未来是否会提升该指标以提升利润?

A:上半年开发扣税毛利率19.6%,扣税前毛利率24.9,随着过去地货比提升,未来2年仍会有毛利率下降的压力。公司利息资本化率最近几年40-50%左右,公司采取审慎的财务方式,未来会继续保持稳定。

 

Q:租赁公寓市场的未来空间?什么时候公司能实现盈利?

A:公司独居化明显,2013年占比15%,2019年占比18.5%,2030年独居人群会达到1.5-2亿人,会创造很大的公寓空间,目前在品质提升和产品供应上都有很大的空间,国家出台诸多税收、土地和金融等支持政策,未来10年预计将有健康有序的发展。万科会帮助实体经济发展,帮助青年人,该业务确实亏损,目前在公司努力下,在科技系统、客户粘性、品牌上均有所提升,城市泊寓业务NOI率达5%以上,出租率和续租率均行业领先,公司会复盘和探索商业模式,期望在该业务获得可持续的利润。

 

Q:2021年下半年融资端看法以及公司展望?

A:今年融资整体行业收紧态势,银行贷款等都在回落,金融机构在房企融资上更加谨慎。万科坚守稳健的财政政策,公司融资成本由4.59%降至4.27%,会对融资总量保持稳定的基础上,去优化融资结构。

 

Q:公司收购蓝光华夏等项目收购,是否进入操盘阶段?未来是否会考虑股权收购?

A:公司上半年收购了3个蓝光项目,目前处于正常流程;但公司并没有收购华夏幸福的项目。

 

Q:公司持续3年进行组织重塑措施,但业绩下降,怎么理解举措的实际效果?

A:公司组织重建主要4个方面,战略检讨/业务梳理/组织重建/事人匹配,反映了公司对经营环境的认知迭代,该变的要坚定改变,公司期望通过各类举措推动经营提升,为股东创造贡献,更多来自于长期和短期,而不是来自于善与恶。短期不好说,但长期是靠公司的韧性。也许外界认为组织重建频次较高,但公司认为这是业务经营的必要举措。

 

Q:公司股价下跌较多,未来是否有回购和增持的计划?

A:在满足条件下,公司会采取回购等动作,万科合伙人也持有股份,和各位股东感同身受,股价受很多因素影响,但更多还是要看公司是否未来能够持续创造价值,公司未来会持续努力。

 

Q:万科商业租管费增长19%,公司对印力综合评价如何?商业管理业务的未来规划?

A:公司与同行优秀玩家尚有差距(新城华润龙湖等),印力上海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难度在于公司有上海这样运营优秀的城市,也有运营不及格的城市,二元特征明显,最终业绩总量和报表呈现就不尽如人意,公司相信会找到合适自身的差异化生存策略。王海武本人对商业业务感兴趣,调任印力后,对印力与区域BG的协同效应有加强,丁立业更多关注战略方向,王海武更多关注落地效果,

 

Q:土地开发转为存量运营,怎么看待市场担忧转型需要时间过长?怎么看待旧改市场?

A:从房地产开发转向不动产开发运营并重,旧改确实难度很大,住建部近期大拆大建比例控制在20%以内,公司在微更新有较多项目,表面赚钱很难,这个是万科喜欢做的事,早期股东不乐意看到这种不盈利的项目,但锻炼了公司能力,现在在文化承载等项目上公司具有竞争力,因此有些业务硬骨头啃下来,公司就慢慢转为能力,最后会出效果。

 

Q:公司拥有1952亿现金,怎么更好地应用资金?

A:公司稳健经营,20年以来净负债率均在40%以下,这是一贯的风格,公司安全活下去,是给予股东回报的基础,保持流动性、安全性和收益率平衡,比如现金购买理财等方式。

 

Q:政策收紧对供给侧有什么影响?

A:目前土地供应呈现多种形式,比如有集中、收并购、城市更新等,变化较大。公司会对新形式有一定判断,根据城市变化、政策变化,配置自身相关能力,有所发展。

 

Q:公司现在发展多元业务,租赁、商业业务的贡献是否体现在财务报表中?

A:这两块业务目前体量较小,归入房地产和相关业务收入中。

长期投入。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