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鋰電池隔膜、電解液個股全線暴跌,星源材質一度跌近20%,新宙邦一度暴跌18%,恩捷股份,天賜材料等紛紛跌停。
消息面上,1月9日,蔚來在Nio Day 2020上亮相首款量產轎車ET7,同時推出150kWh半固態電池包,計劃在2022Q4開始交付。該電池包使用了三大技術:(1)納米級包覆超高鎳正極;(2)無機預鋰化硅碳負極;(3)原位固化固液電解質。
本次新電池採用的半固態電池技術,引起了市場對未來固態電池技術廣泛的關注與討論。
固態鋰電池與傳統鋰電池最大的不同在於,傳統的鋰電池採用隔膜+電解液技術,中間含有液態物質,而固態電池則使用固體電解質。從性能上看,其導電率、能量密度、循環壽命都優於液態電池,最高能量密度在400-900Wh/Kg之間。另外,固態電池相較於傳統的鋰離子電池,安全性更高,無自然爆炸風險。
因此當固態電池真的來臨時,將對鋰電池中游環節造成一次洗牌,其中,隔膜和電解液受到的負面影響最大。在目前半固態的電池中,隔膜和電解液仍然佔比為(5%~15%),但是電解液用量相較於液態電池會減少。而當逐步過渡到全固態電池時,固體電解質將會完全替代隔膜和電解液。
固態電池是液態電池的下一代技術,儘管目前蔚來還採用的是半固態電池,但這次發佈會仍然進一步確立了固態電池的長期發展趨勢。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到2030年,我國固態電池市場空間或達到200億元,也將實現更低的成本。規模化生產和商業化發展的時日已並不遙遠。
那麼,這次固態電池技術的發佈對隔膜相關企業是毀滅性的麼?目前來看,在短期上,更多的是情緒上的打擊。
由於固態電池尚有技術難點需要攻關且成本較高,距離規模化量產尚需時間(預計5-10年)。因此,半固態電池成為液態電池向全固態電池過渡的中間產品。從技術上看,固態電池的技術路徑是 “液態-半固態-準固態-全固態”,其中電解液的用量從20wt%逐步降至0wt%。而隔膜的作用是阻斷正負極同時允許鋰離子穿行,因此有電解液的地方,就需要用到隔膜。
此次蔚來推出的是半固態電池,所以內部仍然需要使用到電解液與隔膜。
在發佈會後,蔚來舉行了簡短的溝通會,李斌也強調稱,目前採用的並非全固態,還是帶有液體,全固態電池的量產還是很遠的事情,原因是目前固態電池的市場需求很低,例如在為了續航能力而犧牲成本,在當前有其它技術可行的情況下用户與車企都不會買單。因此在固態電池有較大的需求之前是不會爭首個固態電池這個噱頭。
招商汽車組也保守認為對電解液與隔膜體系利空有限,其稱,與現有成熟體系比較,半固態電池是一種創新技術,但並不是顛覆性的突破(全固態才是),判斷其對目前市場格局和體系影響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