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美國試圖阻止中國台灣向華為出售芯片,國產替代仍迫在眉睫
格隆匯 05-13 13:14

 作者:韋世瑋 

來源: 芯東西

據報道,由於近期特朗普試圖阻止中國台灣半導體公司向華為出售芯片,以進一步阻礙華為5G在全球的佈局進展,這似乎讓台灣半導體產業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實際上,特朗普並不能直接阻止台灣半導體公司的業務,例如台積電。但如果台灣半導體企業繼續向華為或其他被列入實體清單的中國企業出售芯片產品,美國則將從自身半導體供應商入手,限制美國半導體供應商向台灣半導體公司出口專業製造和加工設備。

早在今年3月,美國政府的高級官員就曾計劃要通過修改“國外直接產品規則(Foreign Direct Product Rule)”的方式,限制使用美國芯片製造設備的外國公司,向華為出售芯片產品,以進一步限制並打擊華為的全球芯片供應鏈。

加之特朗普不斷出爾反爾地搞小動作,亦為這一系列事件的發酵蒙上了一層不確定因素。

01 台積電可實現美國技術替代,但短期難度較大

有人問,特朗普想要通過遏制美國半導體供應商的方式,從而限制國外半導體公司供應華為,這一策略可行嗎?

這主要取決於三個因素:一是台灣企業是否能找到替代供應商;二是美國企業的強烈反對是否見效;三是美國對其盟友有效施加的政治壓力。對於特朗普來説,這將是一項困難的任務,但不一定無法完成。

隨着這些措施的發酵,台積電也將難以避免地受到影響。

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代工企業,台積電的代工生產訂單覆蓋蘋果、高通、華為等公司的先進製程芯片,在這些公司的生產環節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儘管目前華為正逐漸將部分芯片的代工訂單轉移至中芯國際,但中芯國際現階段可實現的最先進製程為14nm,而7nm和今年競爭激烈的5nm工藝訂單仍在台積電手中。這意味着,如果美國對台積電施加新的出口許可條件,可能將在一夜之間斬斷海思大量先進製程芯片的代工供應。

那麼,台積電是否能找到美國技術的替代品?答案是肯定的。

例如,日本的日立高科技公司(Hitachi high technologies)、東京電子(Tokyo Electron)和國際電氣(Kokusai Electric)就擁有相關技術。此外,韓國的三星半導體最近也推出了先進的刻蝕設備,而荷蘭ASML也持續為台積電提供EUV(極紫外光刻)光刻機。

但對台積電而言,在短期內取代美國技術無疑是一項艱鉅的任務。因為填補技術難度大、複雜程度高的製程工藝缺口,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的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台積電必須對專用刻蝕和測試設備進行微調,然後才能緩慢地投入使用。

02 美國半導體公司正加大遊説力度

特朗普還面臨着下一個難題——美國半導體公司是否會遊説阻止美國政府的計劃。

理由很簡單,如果“國外直接產品規則”實施,將會對美國半導體公司自身的全球價值鏈和產業鏈帶來不可小覷的負面影響,市場份額也將進一步受到打擊。例如,在2019年,台積電超過一半以上的營收來自蘋果、高通、博通等美國公司。

這一環節十分重要。因為台積電為大多數美國公司生產的芯片,其最終產品的最大買家和市場是中國。

儘管2018年中美貿易受到影響,美國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業績有所下降,但2019年高通半數以上的營收仍來自中國,而博通的中國市場營收佔總營收約40%、英特爾約45%。

因此,包括英特爾、高通和博通在內的美國公司都正在努力遊説美國政府,希望美國政府能夠收回修改“國外直接產品規則”等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2018年美國對中國中興通訊(ZTE)採取技術禁令時,美國業界就通過遊説,讓美國政府解除了對中興實施的限制。

03 荷蘭迫於壓力仍未批准光刻機出口中國

特朗普所面對的第三個難點在於外交,包括美國政府是否能使日本、韓國、荷蘭和其他歷史盟友支持或默認它對中國的出口限制措施。

據供應鏈消息,由於美國對外不斷施加壓力,荷蘭政府仍未批准ASML的光刻機設備出口許可,而ASML這一設備需運往的目的地,是中國的本土代工企業中芯國際。

除此之外,包括日本、英國和加拿大在內的美國盟友國家也不同程度受到了美國方面的壓力。同時,由於台灣半導體公司大多也使用了美國供應商設備和相關技術,因此即便是中國公司,也將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美國限制。

04 結語:美國對華為的限制措施還有多少?

美國政府長期以來針對華為等中國企業所採取的一系列不正當措施,看似為了限制中國5G和半導體等先進技術的發展,實則也在不同程度上打擊了美國自身半導體產業和公司的健康發展,也損害了全球半導體產業和供應鏈的利益。

不管是美國半導體公司和業界的長期遊説,還是盟友頂住壓力選擇與華為5G合作,都在通過不同的方式告誡特朗普——限制華為等公司乃至中國先進技術的發展不切實際。

但如今的美國政府和特朗普仍是一副“不撞南牆不回頭”的態度,在他們不斷試圖挑戰全球一體化和供應鏈的背後,也許還有更大的石頭等着他們搬起,然後砸向自己的腳。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