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正在浏览的是香港网站,香港证监会BJA907号,投资有风险,交易需谨慎
多股漲停!網紅電商概念“捲土重來”的背後,藏着哪些危與機?
格隆匯 02-04 19:03

今日(2月4日),網紅經濟概念板塊漲勢引人矚目:截至收盤,二六三、三五互聯、崑崙萬維、引力傳媒等7只個股漲停,京糧控股、三隻松鼠、黑芝麻等知名網紅電商概念股則隨之跟漲。

(行情來源:同花順)

從消息面上來看,此次網紅經濟概念股上漲熱潮“捲土重來”與之前李子柒、李佳綺等網紅大V被官媒認可從而引發這一板塊“水漲船高”的理由大相徑庭。

具體而言,在肺炎疫情的影響之下,大眾減少家庭聚會與外出活動,其娛樂需求也自線下轉至線上,以遊戲、直播、網購等一系列以手機為為基礎的行業在春節期間迎來逆勢增長。而對於網購這一線上需求,商務部也肯定電商網購的正面作用——2月3日,在國新辦疫情防控發佈會上,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表示,網購既可以滿足居民生活的需要,也能減輕人員聚集帶來的風險。

不過,相較於國內民眾大幅刺激本土網購需求,跨境電商的日子則沒那麼好過。自1月31日世衞組織宣佈將中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列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衞生事件”起,跨境旅行和貿易等行業受到一定程度上的打擊。由此一來,國內電商企業與跨境電商企業的發展可謂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疫情之下,網購電商該何去何從?

參照2003年非典SARS事件來看,可以看出,疫情之下,網購電商中的To B 及 To C均可以獲得獲發展機會。

據瞭解,SARS 事件期間,電子商務獲得良好的發展機遇。SARS 事件減少了人員流動,網上訂貨、電話預約等方式在企業端和個人消費端迅速擴散,非典這一催化劑刺激了電子商務的推廣。

具體而言,以To B 端為例:阿里巴巴當時主要以 To B 業務為主,從 2003 年 3 月份開始,“阿里巴巴”每天新增供求商機數保持在 9000 條,4 月中旬達到 1.2 萬條,5 月初達到 1.5萬條,比 2001 年和 2002 年長期保持的平均每天 3000 條增長了 3-4 倍。SARS 事件時期,“阿里巴巴”的會員中有 42%通過阿里巴巴網站達成交易。

而再To C端為例:卓越網(主營音像、圖書、軟件、遊戲等流行時尚文化產品)2003年 3月圖書銷售量為 1200 本左右,4 月份前 20 天銷售額即達到 1500 萬元,日均訂單量 5000 例,環比增長 25%,在客户方面,卓越網 4 月客户數比 3 月份增長 1.5 倍。易趣網(全國最大個人拍賣網站)進入 4 月以來,網上交易明顯活躍,日成交量 4 萬筆,日均交易額則從 3 月份的 180 萬元猛增到 230 萬元,

而回到此次武漢不明肺炎來看,不難發現,疫情的蔓延抑制了大眾的外出需求,從而導致這一期間相關電商平台的網購需求暴增。

2月4日,據蘇寧易購數據顯示,蘇寧易購主站流量在春節期間同比增長超過50%,線上蘇寧超市業務呈現翻倍增長。在疫情期間,蘇寧到家業務發展迅猛,相關業務規模同比增長近4倍。

此外,1 月 29 日京東大數據研究院發佈春節消費大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消費有幾大特點:全國範圍內米麪糧油等基本民生類商品需求激增;異地訂單量同比增長 3 倍,尤其是發往一二線城市的訂單大幅增加;全 國消費者向湖北武漢等疫區發送大量醫療防護器材;居家母嬰、健康、寵物、家 電、娛樂等需求“反季節”增長。

但正如前文所提的那樣,對於跨境電商而言,這可能是一場比較大的打擊。

對照2003年非典對於中國的外貿影響來看,似乎更能窺出“這一打擊”藏於何處。根據2003年中國海關數據統計,2003年前4個月中國進口外貿保持了高度增長趨勢,進入非典的4月份進出口開始回落,大概減少的幅度是10.7個百分點,2003年的非典,廣東是最早的疫情災區,然後又影響廣交會,2003年的非典大概影響廣東外貿出口5億美金,影響GDP大概0.5個百分點。

此外,對照1994年印度爆發的鼠疫、2011年日本核泄漏事件,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等國外突發公共衞生事件來看,其他國家均對當事國的貿易、旅遊實施限制進口措施,使當事國遭受嚴重損失。總的來説,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主要在於交通中斷,旅遊業和消費產業的影響,以及在此基礎上導致外商投資減少,產品出口困難,進而導致經濟下滑。

直播電商或成未來的“網購熱點”?

雖然,當前的電商行業表現比較分化——國內網購需求井噴,跨境電商遭受打擊,但不容忽視的一種狀況正急需大家發現,即網紅直播帶貨模式走俏。

據艾媒數據顯示,2017年-2018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户規模分別為3.98億和4.54億,預計到2019年中國在線直播用户規模將超5億人。而隨着5G時代的到來,中國在線直播行業仍將保持穩健發展,行業後續將持續圍繞專業化以及商業化展開激烈爭奪。

(圖片來源:艾媒數據)

此外,再來具體看看直播帶貨撬動的市場規模。據天貓公佈的數據顯示,2019年天貓“雙十一”期間,超過50%的品牌商家抓住淘寶直播的新風口,“雙十一”全天淘寶直播帶動成交近200億元。其中,美粧行業,今年天貓“雙11”期間,直播引導成交已經佔到行業整體成交的16%,而家裝和消費電子行業直播引導成交同比增長均超過400%。

而拿淘寶直播最熱的兩位薇婭和李佳琦來説,截至12日0點,薇婭在今年雙十一的巔峯主播榜上以45433萬熱度,繼續穩坐主播排行榜第一寶座,與第二位李佳琦相差1000多萬熱度。對此,淘寶方面表示,薇婭本次雙11的銷售額已經達到了她去年全年的銷售額,而2018年全年薇婭引導成交銷售額為27億。

種種跡象表明,“網紅帶貨”這一新興商業模式似乎迎來了一個“最好的時代”。

那麼,“網紅帶貨”模式為何能夠走俏?

就目前來看,結合相關研報觀點可知,網紅直播帶貨這一模式能夠走俏主要受益於以下幾個因素:

其一,直播帶貨極大的滿足了消費者們生活習慣。據艾媒數據顯示,約三成直播電商受訪用户稱,每週會觀看電商直播四到六次,對此其分析師認為,目前觀看電商直播已成了當下流行的消遣方式之一,它極大的滿足了消費者的生活習慣,不僅實實在在的打發了碎片時間,而且減少了為選擇商品而花費的信息搜尋成本和時間成本。

其二,直播帶貨可以勾起用户的消費慾望。眾所周知,直播帶貨的形式通過主播有趣的表現手段對產品的性能進行講解和展示,在這個過程中,消費者很容易融入到購物場景中,且在與主播的互動中更易激發購買慾望。

除此之外,在疫情的影響之下,居民普遍減少外出需求也在一定程度助長了直播電商的發展。至此以來,當下網絡直播帶貨便成為了目前話題度最高的帶貨方式之一。

結語

需要指出的是,在巨大的市場需求之下,直播電商帶貨這一模式也暴露了諸多弊端。

除了“三無產品”的泛濫之外,直播刷單”事件以及主播罔顧產品質量問題屢推次品的動作也給行業帶來一些信任危機,以至於《人民日報》針對網紅帶貨出現的亂象發表評論稱:

“網紅產品的真假優劣,正在接受消費者和市場的檢驗;網紅帶貨的套路,也在被用户和監管平台逐漸摸清;網紅的品牌形象,在經歷流量變現的沖洗後越來越露出真實面目。”

因此,文末的背後需要提醒一下,當你宅在家裏快樂網購的同時,也需要警惕電商行業存在的一些亂象,諸如目前比較盛行的“口罩造假”事件。

关注uSMART
FacebookTwitterInstagramYouTube 追踪我们,查看更多实时财经市场信息。想和全球志同道合的人交流和发现投资的乐趣?加入 uSMART投资群 并分享您的独特观点!立刻扫描下载uSMART APP!
重要提示及免责声明
盈立证券有限公司(「盈立」)在撰写这篇文章时是基于盈立的内部研究和公开第三方信息来源。尽管盈立在准备这篇文章时已经尽力确保内容为准确,但盈立不保证文章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或完整性,并对本文中的任何观点不承担责任。观点、预测和估计反映了盈立在文章发布日期的评估,并可能发生变化。盈立无义务通知您或任何人有关任何此类变化。您必须对本文中涉及的任何事项做出独立分析及判断。盈立及盈立的董事、高级人员、雇员或代理人将不对任何人因依赖本文中的任何陈述或文章内容中的任何遗漏而遭受的任何损失或损害承担责任。文章内容只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证券、虚拟资产、金融产品或工具的要约、招揽、建议、意见或保证。监管机构可能会限制与虚拟资产相关的交易所买卖基金仅限符合特定资格要求的投资者进行交易。文章内容当中任何计算部分/图片仅作举例说明用途。
投资涉及风险,证券的价值和收益可能会上升或下降。往绩数字并非预测未来表现的指标。请审慎考虑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如有需要请咨询独立专业意见。
uSMART
轻松入门 投资财富增值
开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