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隆汇8月29日丨中国中车(601766.SH)发布2019年半年度报告,实现营业收入961.47亿元,同比增长11.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7.81亿元,同比增长16.1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2.31亿元,同比增长25.84%;基本每股收益0.17元。
公司全资子公司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于2018年12月完成了对公司控股股东中车集团控股的青岛北车日立轨道通信信号有限公司51%股权的收购,构成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对上年同期数进行了重述调整。
营业收入同比增加11.42%,主要是铁路装备以及城市轨道车辆收入增长所致。铁路装备业务、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新产业业务、现代服务业务分别占总收入的56.04%,18.53%,21.72%,3.71%。其中铁路装备业务中机车业务收入102.64亿元,客车业务收入58.33亿元,动车组业务收入303.02亿元,货车业务收入74.83亿元。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中城市轨道车辆收入163.94亿元。报告期内,公司新签订单为1302亿元,其中新签海外订单为118亿元。
铁路装备业务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20.25%,主要是动车组及客车等主要产品销量增加所致。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增长22.64%,主要是随营业收入增加营业成本随之增加。因产品结构不同,使营业成本增长幅度略高于营业收入的增长幅度。
城轨与城市基础设施业务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37.67%,主要是城市轨道车辆和城轨工程总包的收入增加所致。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增加39.89%,主要是城轨工程总包的增幅较大,使营业成本增加略高于营业收入的增加。
新产业业务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0.54 %,基本保持平稳。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增长1.15%,主要是毛利率相对较低的业务量增加所致。
现代服务业务的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下降52.79%,主要是本期缩减贸易业务规模所致。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下降56.43%,主要是随营业收入下降所致。
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球市场容量预计呈增长态势,国内轨道交通行业投资强度和规模保持平稳。根据《“十三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至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国家运输结构调整持续推进,至2020 年,全国铁路货运量将达到47.9亿吨,较2017年增加30%。铁路运输改革持续深化,铁路总公司及各铁路局公司制改制完成。新型城镇化、城市群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迅速,至2020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达到6000公里,较2015年增长近一倍。轨道交通装备“后市场”需求占比不断提高。以绿色、安全、舒适、快捷、智能、环保为重点,加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轨道交通装备具有广阔的市场发展空间。
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面向轨道交通整车、系统、部件等关键技术,中国中车科技创新成绩斐然。时速350公里长编复兴号动车组,160公里动力集中动车、17辆超长编组动车组等相继投入运行,复兴号动车实现谱系化发展,首辆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时速350公里复兴号高速动车组荣登中国工业大奖榜首。习近平总书记两次点赞:“复兴号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复兴号高速列车迈出从追赶到领跑的关键一步”。公司创新体系持续完善。《科技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完成修订并下发,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推进,蒂森克虏伯磁技术研究室入住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产业计量测试中心加快建设,意大利、奥地利两个海外技术研发中心实现挂牌,海外研发中心数量达到17个,海外研发资源整合利用能力不断增强。
国际化竞争能力不断增强。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和“走出去”机遇,大力实施国际化经营战略,各类轨道交通装备实现全面出口,出口产品覆盖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实现了从中低端走向中高端转变,出口市场实现从亚非拉传统市场到欧美澳高端市场转变。产品+技术+服务组合输出持续深入,海外业务实现由单一产品出口到“产品、资本、技术、管理、服务”多种组合输出转变。持续推进“五本模式”,出口理念实现从产品“走出去”到产能“走进去”、品牌“走上去”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