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体系与生态带来的高规格优势
互联网时代,流量是话语权,资本是王道,阿里经济体在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凭借阿里多年构筑的广泛的产业体系更让阿里的人工智能从一开始就有着高规格的定位。其瞄准医疗、金融、制造、司法、交通、环保、教育、零售等多个领域,透过多维度的切入让技术实现了宽领域,深层次的融合。
而借助阿里体系与生态的价值,阿里的人工智能也能更快的应用到实际当中,进而完成商业化。此外阿里的流量、资本优势也可以更好的让其人工智能从长期、深远的角度去谋篇布局,阿里的各大生态亦能发挥协同效应,透过资源整合,更好的服务人工智能。
阿里有着城市大脑、工业大脑、金融大脑、农业大脑等多个人工智能场景,同时覆盖智能零售、智能出行、智能家庭等多个领域,其从日常应用场景出发,解决技术难题,让人工智能深刻的融合到现实中。阿里亦能够高举高打,在人工智能领域实现攻城略地、快速布局,吸收到优秀企业,纳入到自身的版图中,实现自身的持续进化。
2、基础设施优势
李开复表示:“人工智能需要具备三件事,第一是最顶尖的人才,第二是有足够的数据让人才做能够实现的东西,第三是技术能够落地。”
人才方面:
整个阿里帝国拥有2.5万名工程师和科学家。而17年成立的达摩院的人才阵容更是强大到史无前例,有超过一半的科学家拥有名校博士学历,数量接近1000人,里面很多都是世界顶级科学家。仅仅一个阿里机器智能团队,就有10位IEEEFellow、20多位知名大学教授。
实际上从13年开始,阿里巴巴就陆续从世界各大顶尖团队挖来了多位世界级人工智能专家,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终身教授金榕,麻省理工学院博士、普渡大学终身教授漆远等等。
技术方面:
阿里的技术能力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其建成了完善的机器智能算法体系,涵盖涵盖语音智能、语言技术、机器视觉、决策智能等方向,取得多个世界领先水平的成果。目前,阿里AI在国际顶级技术赛事上已经获得了40多项世界第一,入选了近400篇国际论文,并落地了多项研究成果。
此外硬件方面,从收购中天微到创建平头哥,阿里亦深入布局芯片领域,其从人工智能时代最底层的关键核心出发,实现了全领域的产业布局。
2017年马云就计划拿出1000亿建成了国内最知名的科技类平台达摩院。并且在随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阿里巴巴频繁出手,先后收购了6家在国内非常有潜力的科技公司,将其中人才吸纳进阿里。
3、信仰技术
阿里巴巴通过合伙人文化,打造了真正的团队,而强大的团队推动着公司不断创新,持续进化。不过从本质来看,阿里真正成功源于对技术的信仰,而在人工智能时代,这也将尤为关键。
根据国外一家专业媒体做过一个全球性调查,调查对象是当今全球100强科技公司。就全球科技研发投入方面,谷歌、苹果、亚马逊、三星可以说投入的资源最多。不过在所有的科技企业研发人员占比上,阿里巴巴却排在了全球首位,其占比比例高达51%,超过了华为(45%)。而英特尔、亚马逊、谷歌、Facebook、微软的科技人员占比分别为:44%、35%、35%、29%、28%。
另外根据前不久普华永道公布的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支出第一名,为36亿美元(约249亿元人民币),在全球排第45位,并且还是全球研发投入50强中唯一的中国企业。投入/收入占比上,阿里巴巴以15.5%的研发强度排在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