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五,大市整體偏弱,併購重組概念股紛紛回調,但仍有部分個股依然表現強勢。
濱海能源昨日繼續漲停,實現5連板,最新報15.14元/股。
4月9日以來,濱海能源股價累計漲超73%,從最低的8.04元/股至今已近翻倍,股價逼近去年11月底的階段高點16.91元/股。
5月17日,濱海能源公告,擬向旭陽集團、旭陽煤化工、深創投新材料基金、 農銀資產發行股份購買其合計持有的滄州旭陽100%股權,發行價格爲7.55元/股。
同時,濱海能源擬向不超過35名符合條件的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配套資金。
本次交易完成後,濱海能源的控股股東預計將由旭陽控股變更爲旭陽集團,實際控制人仍爲楊雪崗。
濱海能源的主營業務爲鋰電池負極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而滄州旭陽是以尼龍新材料生產爲主的國家高新技術企業, 產品主要涵蓋己內酰胺、尼龍 6、尼龍彈性體等。
滄州旭陽擁有從制氫、雙氧水、環己酮到製備己內酰胺、己二胺再到尼龍 6、尼龍彈性體等在內的一體化產業鏈,是國內少數擁有全工藝流程的企業。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2024年度數據統計,滄州旭陽是全球第二大己內酰胺企業。
本次收購是實際控制人楊雪崗將旗下優質化工新材料業務注入濱海能源的重要整合舉措。
其中,旭陽集團、旭陽煤化工與濱海能源均爲楊雪崗控制的企業。
作爲以焦炭及化工起家的河北邢臺富豪,楊雪崗家族以115億元人民幣財富排名《2025胡潤全球富豪榜》第2295位。
交易完成後,濱海能源將新增尼龍新材料業務,形成“負極材料+尼龍新材料”雙主業並行發展的業務格局。
這並非濱海能源首次通過併購轉型。
2023年3月,濱海能源積極戰略轉型,剝離包裝印刷業務,出售所持有的天津海順印業包裝有限公司全部股權,保留原有出版物印刷業務。
2023年5月,濱海能源收購內蒙古翔福新能源有限責任公司,在新材料領域進行業務佈局。
2024年10月,濱海能源出售子公司新華印務股權,不再從事印刷業務。
之後,濱海能源的負極材料產能逐步釋放,業務規模持續提升,最近兩年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44億元、4.93億元。
不過,鋰電產業近年來競爭加劇,濱海能源盈利水平持續承壓,淨利潤連虧5年。
2020年-2024年,濱海能源的淨利潤分別爲-1651.62萬元、-5695.64萬元、-1.02億元、-1810.9萬元、-2813.42萬元。
今年一季度,濱海能源實現營收9595.71萬元,同比下降14.69%;淨利潤爲-984.95萬元,同比下降1542.97%。
而滄州旭陽2023年、2024年、今年一季度分別實現營收92.76億元、103.11億元、24.12億元,淨利潤分別爲3.48億元、2.38億元、2111.94萬元。
由此可見,這是一場典型的“蛇吞象”式收購。
除了併購大動作,濱海能源還與近期火爆的固態電池有關係。
5月23日,濱海能源在互動平臺上回復投資者提問時表示,正在推進適用於各體系(包括硫化物)固態電池的硅碳負極材料研發工作,目前正在推進中試試驗並適時開展客戶送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