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則消息,港股、A股、日本創新藥板塊突發大跌。
特朗普又有新動作,他將於週一簽署一項行政命令,讓美國的處方藥和藥品價格將立即降低30%至80%。
特朗普就美國高藥價問題在其社媒發帖稱:
“多年來,製藥/藥品公司總是聲稱這是研發成本所致,而且毫無緣由地,所有這些成本都將由美國的'冤大頭'獨自承擔。政治獻金能創造'奇跡',但對我以及共和黨來説卻行不通。
我們要做正確的事,因此,我很高興地宣佈,明天上午9點(北京時間週一21點),我將在白宮簽署一項美國曆史上影響極為深遠的行政命令。處方藥和藥品價格幾乎會立即下降30%至80%。
全球藥價將會上升以達到平衡,多年來首次為美國帶來公平!我將推行“最惠國”政策,據此美國將支付與世界上支付最低價格的國家相同的價格。”
此前,特朗普預吿,其將發佈最重要、最具影響力的內容之一。
有業內人士稱,行政令雖然看上去影響很大,但美國法律禁止政府和藥企直接談判,只有通脹削減法案(IRA)開了一個口子,但每年規定談判的藥品數量,今年只有15個;IRA還規定,藥價升幅超過通脹的部分,藥企必須將超出部分作為罰款繳納給政府;但目前來看,沒有其他政策工具可以實施降價的舉措,因為美國藥價談判都是由PBM(藥品福利管理公司)來進行的,而不是政府,因此政策工具的缺乏對其政策實施會有影響。
1
發生了什麼?
華爾街出手做多,巴菲特躺贏多年!
5月的第一週,亞洲貨幣迎來罕見集體大升。包括人民幣、港元、日元、新加坡元等在內的亞太區貨幣對美元匯率均走高,同期MSCI新興市場貨幣指數迎來上升。
在亞洲,繞過美元進行交易成為一股新風潮。
近日,摩根大通上調了對新興市場貨幣的評級,並將亞洲貨幣上調至超配評級,理由是投資者對關税緩解的可能性持更樂觀態度,同時美元週期可能正在發生轉變。
經濟學家斯蒂芬·任指出,經濟疲軟跡象初現與貿易擔憂情緒蔓延,令市場對美元的信心受挫,其走勢符合“美元微笑曲線”框架。
華爾街資金曾經最喜歡的做空對象之一是日元,如今日元卻成他們首選做多目標。
4月份,日元淨多頭頭寸規模飆升5.8萬手,創下歷史最高水平,達到17.9萬手。
隨着資金湧入,截至5月9日,4月以來日元匯率升值超3%。截至5月12日,日經225指數已較4月8日以來上升20.99%。
受此影響,A股市場5只跟蹤日本股指的ETF(4只跟蹤日經225指數,1只跟蹤日本東證指數)均出現上升,日經225ETF自4月8日以來升超20%,日本東證指數ETF同期升幅18%。
今年伯克希爾股東大會上,巴菲特表示日本貿易公司“業務遍佈全球”,在過去表現非常優秀,我們不會立刻賣掉日本五大綜合商社的投資股票,至少現在沒有發生,在以後的十年之中也不會發生;伯克希爾還會擴大與日本公司的聯繫,目前在日本的投資已達200億美元,甚至希望當初我們投資的是1000億美元而不是200億。
巴菲特自2019年佈局日本商社,通過“借日元買日股”策略,利用低利率環境與高股息回報實現雙重收益。
截至2024年底,伯克希爾對五大商社的投資總市值達235億美元,較初始成本138億美元浮盈97億美元。
伯克希爾投資日本5大商社2024年預計獲得股息8.12億美元,遠超其1.35億美元的日元債務利息成本,淨收益約6.77億美元。
巴菲特以身示範“套利交易”。
巴菲特的搭檔芒格曾在生前詳述巴菲特投資日本股票的訣竅:“日本的利率是每年0.5%,借期10年,而日本海外企業根深蒂固,它們在海外擁有廉價的銅礦、橡膠種植園和其他自然資源。所以巴菲特在日本以0.5%的利率借錢,並投資日本股票,這些股票有5%的股息,所以能產生大量的現金流,無需投資實體經濟,無需思考,無需任何東西,躺着看日經指數上升。”
2
銀行股近期上升的原因找到了?
近期A股處於震盪態勢,銀行板塊則是逆勢上攻。上週五,多隻銀行股創下歷史新高,部分銀行ETF也創出上市新高。
作為高股息和穩市的主要品種,近兩年銀行板塊吸引不少中長線機構資金湧入,成為國家隊、社保基金和保險等大型機構的主要持倉之一。
得益於大型機構的流入,近兩年以來銀行板塊表現亮眼,2024年更是在眾多行業中升幅排名第一。
Wind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中央匯金重倉了多隻銀行股,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浦發銀行、華夏銀行等。
社保基金持倉市值前十的公司中,銀行佔多數。其中,農業銀行、工商銀行、交通銀行等持股市值居前,分別為1218.39億元、849.65億元、231.33億元。
此外,近一年以來,保險資金大幅增持銀行板塊,年內相繼有多家險資繼續增持。比如招商銀行H股、農業銀行H股、郵儲銀行H股、中信銀行H股等被險資舉牌。
相比之下,主動型基金則是低配銀行板塊。
2024年四季度數據顯示,基金對銀行股出現增持,主動型基金對銀行持倉總市值環比增加22.87%;持倉佔比環比上升1.16個百分點。
有市場觀點認為,近期銀行板塊的上升源於一些主動基金的對過去低配的調整。
回顧過去幾年:2019年到2021年期間,偏股混合基金相對於滬深300低配銀行,在茅指數的牛市下主動基金獲得超額收益。2022年到2024年期間,銀行逆勢上升,低配銀行是大部分主動基金跑輸基準的原因之一。
招商策略指出:
1.公募基金可能更加重視對低波高分紅產品及股票的配置,而公募基金對高分紅尤其銀行長期處於低配狀態,未來配比可能回升;
2.近期出台的新規強化業績比較基準的約束作用後,公募基金的整體行業配置與基準指數的行業分佈差異可能在中長期縮小,無論以滬深300還是中證800為參考基準,當前主動偏股公募基金對銀行、非銀、公用事業等行業的低配比例較高,配比在中長期存在回升可能。
中信證券則認為,過去3年公募普遍跑輸基準,低配銀行只是部分原因,頻繁交易和板塊輪動也產生了負向貢獻,因此向基準靠攏和保守化配置是大勢所趨,但過程是動態的,絕非簡單做多低配行業。
3
超配港股的基金要減配了?
公募新規來了,基金經理要慎重考慮持倉與業績基準的偏離情況了。
內地公募基金最主要的業績基準之一是基於滬深300指數。
一季度公募基金猛加倉港股,新規下有市場人士擔憂,部分資金由於超配需要再平衡港股倉位?
5月7日,中國證監會發布《推動公募基金高質量發展行動方案》,提出25條改革舉措。其中對市場影響較大的規定:
1.推動浮動管理費率改革。即持有期間產品實際業績表現符合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基準檔費率;明顯低於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低檔費率;顯著超越同期業績比較基準的,適用升檔費率。
2.調整基金經理考核機制。一方面是逐步更側重於長週期考核(三年以上業績權重不低於80%);另一方面,薪酬與業績直接掛鈎——若基金三年以上業績低於基準超10個百分點,基金經理績效薪酬將明顯下降。
今年一季度AH兩地配置的主動型基金增配了較多港股標的,這部分產品後續的動向也備受關注。
據廣發證券測算,截至一季度末,港股重倉持股市值為3175.29億元,佔比18.9%,較2024Q4上升4.56%;恒生科技獲顯著增配,從2024Q4的6.7%上升3.8%,當前倉位達到10.5%。
從港股重倉持股行業來看,一季度公募基金加倉幅度最大的公司是港股“科技十雄”與新消費:阿里巴巴、騰訊、中芯國際、小米、快手、聯通、泡泡瑪特等。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由於滬深300指數是內地公募基金最主要的業績基準之一,廣發證券以這部分產品為樣本估算影響:
1.截至2025年一季報,業績基準中含滬深300指數的主動型基金中,10億資產淨值以上的產品共有477只,淨值總額達1.28萬億;
2.這些產品中有198只基金業績基準包含港股指數,另外還有13只基金基準不含港股指數但實際配置了港股;
3.整體法統計,一季報這477只產品超配港股約698億元,偏離幅度達5.5%。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花旗發表報吿,把恒指年底目標由24500點上調至25000點,明年年中目標26000點,MSCI中國指數年底目標由78點上調至79點,明年年中目標82點。
這次公募新規推動了行業高質量發展,從重規模向重投資者回報轉型,系統性重塑行業生態。不管是港股還是滬深300,都包含着許多中國核心資產,相信業績良好的公司也會持續被資金所擁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