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OpenAI,認錯!
格隆匯 02-07 19:54

DeepSeek給到的壓力,正迫使整個AI領域發生本質上的改變。

山姆·奧特曼首次在開源權重問題上承認錯誤:“……我們站在了歷史錯誤的一邊,需要找出一個不同的開源策略……”

並緊急上線最新的推理模型o3-mini,一改過去兩年半遮半掩的尿性,一次性向所有用户、包括免費用户,開放了新產品在ChatGPT和API中的使用權限。

甚至連推理過程,也全部公開。

不僅公開,還大幅降價:輸入1.10美元/百萬token、輸出4.40美元/百萬token。

相比o1-mini便宜了63%。(當然,還是比DeepSeek貴)

對於正在尋求商業化的OpenAI而言,這些舉動毫無疑問是在割肉。

但迫於壓力,也只能忍受。

這還不算完,2月6日凌晨3點,OpenAI正式宣佈向所有用户免費開放ChatGPT搜索,無需註冊。

受此影響最大的,毫無疑問是谷歌。

但最生氣的,大概是孫正義。

剛剛談好5000億美金的大買賣,牛逼都吹出去了,剛上車要就被套了?

閉源才能建立一個真正的AI巨頭,開源再厲害也只是一個服務商。

至少對一個金主而言,想要的當然是前者。

但現在的CloseAI,真的還能實現這樣的目標嗎?

01 理念之爭

DeepMind是這輪AI浪潮的先驅者,通用人工智能(AGI)這個名詞,就是其創始人德米斯·哈撒比斯提出的。

哈撒比是一名神經學專家,深受圖靈的學説影響,致力於設計出基於計算機的神經網絡。

換句話説,就是創造一種能像人腦一樣思考的機器。

這麼牛?那圓夢大師馬某人必祝你一臂之力!

彼時剛被譽為“硅谷鋼鐵俠”的馬斯克,不僅自掏500萬美元,還將其推薦給谷歌創始人之一拉里·佩奇。

但很快,他就後悔了。

馬斯克認為,AI越強大對人類的威脅越大,必須建立防火牆限制,避免作繭自縛的下場。

佩奇覺得這完全是杞人憂天,即便AI的真的能超越人類,那也是生命進化的正常現象,有什麼關係?

馬斯克:老弟你不對勁,人都沒了我們發展AI幹毛?

佩奇:老哥你太狹隘了,束手束腳怎麼做大做強?人類最終會與AI融為一體,進化成更高級的生命體。

馬斯克:@#¥%……&*

兩人你説我是“物種主義者”,我説你是“人類叛徒”……口水戰持續了很久。

誰是誰非暫且不説,正主DeepMind卻做出了選擇——2013年正式被谷歌收購。

至於馬斯克這個伯樂,只能説聲抱歉了。

時間輾轉流逝到2015年,在帕洛阿爾託的一場晚宴上,馬斯克與山姆·奧特曼討論了一個深刻的問題:

由大公司控制的少量AI系統更安全,還是大量獨立系統更安全?

到底是閉源好,還是開源好?

這本質上仍是最初的問題:是否要給AI建立防火牆機制?

彼時,兩人一致認為:開源好。

為什麼?簡單來説就是提高容錯率。

如果能有足夠多的獨立系統相互競爭,即便少部分“變質”了、脱離開發者的控制,其他大量仍在控制中的AI也能聯合將其剿滅。

這就是支持開源者認為的最佳防火牆:讓儘可能多的人擁有獨立的AI。

聊得投機,兩人決定創辦一個非營利性的工作室。名字起得非常直白,OpenAI即開源AI。

最終目標是:打造出類似Linux的AI系統,不受任何企業單獨控制。

換句話説,就是對抗谷歌這種一心想搞閉源壟斷的巨頭,關係類似於最初的iOS和安卓。

2016-2020年,馬斯克不僅給OpenAI捐贈了4400萬美元,並動用自己的人脈招攬人才,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谷歌前首席科學家家伊利亞·蘇茨克維。

可以説,OpenAI之所以能起步,馬斯克功不可沒。

但很可惜,歷史再度重演,千里馬與伯樂再次分道揚鑣。

早在2017年,奧特曼就創立了一個籌集股權基金的盈利性部門;從那個時候開始,OpenAI就已經變質為一家初創企業,而不是單純的研究團隊。

2018年,雙方正式翻臉,馬斯克從OpenAI 挖走深度學習和計算機視覺專家安德烈·卡帕斯,領導特斯拉旗下的AI項目。

再之後的故事,就很熟悉了。

2018、2019年,GPT-2、GPT-3相繼面世;2020年,微軟成為OpenAI的金主。

背靠巨頭後,OpenAI不再open、徹底變質。

02 照貓畫虎

從GPT-4開始,OpenAI不再向公眾披露架構、硬件、訓練方法等等信息。用户想要使用最新的大模型,不僅要充錢,各種數據也只獨家授權給微軟……

甚至董事會也對微軟開放。

而這也是OpenAI持續內鬥的核心導火索。

最核心的技術人員中,有相當一部分並不想淪為賺錢工具,雙方不可避免產生衝突。

用馬斯克的話説就是:

“OpenAI已經變為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公司微軟事實上的閉源子公司。在新董事會的領導下,它不僅是在開發,而且實際上是在完善AGI,以實現微軟的利潤最大化,而不是造福人類。”

GPT-4之後,OpenAI連續發佈Sora、o1、o3、o3-mini等應用層面的新品,萬眾期待的GPT-5遲遲不見身影。

尤其在首席科學家llya和聯合創始人Dario Amodei出走後,沉迷商業化的OpenAI似乎也不再那麼致力於“尺度定律”、“大即不同”等基礎層面的突破。

這些其實符合正常的商業邏輯。

世界上最好的生意是壟斷,壟斷的前提是關起門來建護城河。

從Windows到iOS再到被超車的DeepMind,互聯網時代和智能手機時代最成功的科技巨頭,一次又一次闡明瞭這個道理。

比如,Linux在技術上獨一無二,但它出現的時候,Windows早已建好了護城河,所以商業價值根本無法與後者匹敵。

又比如,安卓比iOS出現得晚,儘管前者目前已經佔據了全世界大部分的市場份額,但收益方面依然遠遠不及iOS。

理所當然地,絕大部分人認為AI時代也應該是如此。

作為AI時代的先行者,GPT自然而然被視為曾經的Windows和iOS,即將接管下一個時代。

正如兩個前輩的處境,它一定會有強有力的開源競爭者,但壟斷地位一旦形成,它的賺錢能力依然能冠絕一個時代。

至少在過去兩年,世界上幾乎所有AI團隊都不是OpenAI的對手。

技術上的差距只是一方面。

更重要的是,作為全球最大的獨角獸。2023年,OpenAI的年收入就已經達到16億美元,主要來源於金融機構支持;2024年,僅僅憑藉GPT的訂閲費用和API接口,年收入就預計將達到34-37億美元。

OpenAI已經在商業模式上建立了閉環。

從賺錢的角度看,這比短時間的技術突破更重要,同時能保證後續的技術突破方向依舊在這個閉環中,不會“跑偏”。

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在效仿Windows和iOS已經驗證成功過的路徑。

不可否認奧特曼在商業上的天才,但隨着時間的推移,有一個問題也越來越明顯:AI浪潮才剛剛興起,即便是目前最前沿的AI技術,其實依然處於非常原始的階段。

換句話説,OpenAI雖然是先行者,但並不具備碾壓性的優勢。

在一場馬拉松賽跑前期,作為一個僅僅領先了幾米的搶跑者,最應該做的應該是保持現有的優勢繼續向前跑,而不是放慢腳步阻擋身後的競爭者。

除非,你的優勢足夠大,有足夠的時間去做這些事。

否則你停下來的這一會,就等於是給後來者超車的機會。

首先追趕的是Meta發佈的開源大模型Llama2,短短几個月通過Hugging Face下載的基於Llama的模型超過3000萬次,開源AI社區上發佈了超過7000個Llama衍生模型。

相當於以安卓為榜樣,不去耗時耗力尋求改變技術上的先發優勢,而是邀請全世界開發者給自己打工。

你吃肉、我喝湯,開源雖然賺得沒閉源多,但勝在量大。

想想硬件銷售以及生態合作夥安卓給谷歌賺了多少錢?廣吿收入、應用商店收入、服務和應用銷售……只要掌握着整個生態系統的底座,怎麼都能躺賺。

如果沒有意外,GPT和Llama,可能就是AI時代的iOS和安卓。

至少從市場的反映來看,大部分投資者也是這麼認為的。

但是,意外就是存在。

03 難以復刻

DeepSeek橫空出世,以超低的算力成本震驚世界。

現在大部分人的爭論點,依然集中在DeepSeek的成功,是否來源於抄襲。

但其實OpenAI自己和華爾街的大佬們根本不關心這個。

OpenAI確實完成了最困難的0到1,也曾經向外界分享過成功,只不過1到2的時候不再開源。

0到1全世界都在抄,但後續的1到2雖然沒有0到1那麼困難,但也沒有答案,必須自己解答。

1到2的答案可以有很多,但你的解法必須不比現有的差,不然沒有任何競爭力。

而真正實現了更優解的,目前知名的也只有DeepSeek一個而已。

從這個角度看,GPT的角色更類似特斯拉,但OpenAI卻沿用的是曾經Windoes的路徑。

國產電動車能夠壯大,同樣需要感謝特斯拉開源,但並不影響搶佔後者的市場份額。

恩情是恩情,生意是生意。

要麼秉承初心一直開源,要麼一開始就敝帚自珍,而不是半路改道。

半路改道不是行不通,但還是上面的問題,你的優勢得足夠大。

今時今日,有關AI領域的一切爭論,最本質的問題只有一個:作為領頭者的OpenAI,太久沒有本質上的突破了。

先發者自己沉迷商業化停下來了,難道還不允許後來者追趕?

OpenAI被逼迫到如今的境地,除了對其本身不太友好,對其他所有人都是好事。

不論在對市場,還是對技術而言。

DeepSeek的成功,以及繼續選擇的開源策略,對開源社區而言毫無疑問是一劑春藥。

這不但説明AI領域目前的護城河並沒有人們想象中那麼深,也徹底否定了OpenAI近兩年的商業模式。

只要有資金、市場、需求在後面推動,一切限制都沒有意義。

AI生態將不再是某兩個巨頭的獨食,全世界更多團隊將更加熱情地參與其中,大模型市場門檻進一步降低。

行業越發繁榮的同時,生態鏈也會越發複雜,彼此相互制衡。

制衡好啊,這樣才安全。

這又回到了最初的問題。

防止AI技術失控的最佳防火牆是什麼?保持充分競爭。

最初最純粹的OpenAI,確實為了這個目標在奮鬥,卻在中途背棄了初衷。

在這種時候,若OpenAI還是堅持閉源、為金主爸爸的壟斷事業奮鬥,只會與市場預期越來越偏離。

除非,你能再度突破,證明自己依然是時代領頭羊。

不然,只能被拽入價格戰的汪洋大海,捲成本去吧。

在現有的基礎上,像DeepSeek一樣優化做出成本更低的產品,是有可能的。

但要更進一步,是前往未知的領域,基本不可能有降低成本這個説法。

問題是,現在已經深陷商業化、11人的創始團隊只剩2人的OpenAI,還有沒有曾經那統治性的創新能力?

如果你無法保證繼續突破,保持技術上的領先地位,投資人有什麼道理繼續以高成本砸錢?

若少了資金來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那更不可能突破了。

這是個既矛盾又現實的問題。(全文完)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