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蛇年A股首個交易日沒有全面大禮包,截至收盤,滬指跌0.65%,深證成指升0.08%,創業板指跌0.04%。全天成交1.3萬億元,較前一交易日增量1727億元,全市場超3400股上升。
看似上升個股過半,但市場整體賺錢效應並不明顯。因為今天A股市場出了一個意想不到的黑天鵝——紅利資產板塊集體明顯下跌。
幸運的是,AI產業鏈多數板塊走出了足夠亮眼的獨立行情,多少給市場帶來了積極的支撐。
為什麼紅利資產突然集體大跌?AI產業鏈的持續火熱又説明了什麼?
今天國有大行、幾大險企、白酒、三桶油、煤炭電力、中字頭、家電等多個領域的核心資產,都出現了異常明顯的資金離場,多數巨頭的股價跌幅超過2%。
很顯然,這些板塊1個很明顯的特徵——紅利資產,並且都是中長線資金最集中配置的核心資產。
在節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1月27日),這些板塊的大多數還一度出現大升,如銀行、保險、石油、煤炭、電力等基本都有1.5%以上的升幅。
今天它們之所以突然逆風,據市場認為,可能是由於節前監管層喊話上市公司節前多派紅包(主要面向高息股)、以及中美貿易關係出現過利好信號,提振了市場持股過節的信心。
但春節假期期間,特朗普關税大棒頻頻擾動全球市場,其中不乏針對中國貿易關税的喊話,這使得市場一些資金開始重新擔憂特朗普第一屆任期期間使用過的關税招數以及對A股的影響。
所以資金出於避險考慮,節前大升的紅利資產開始離場觀望,並由此也導致了滬指的跌幅遠大於一度上升的創業板。
而且它們也是導致港股出現大跌的主要原因。
不僅如此,今天A股的航空、餐飲旅遊、地產、家居、食品等板塊也出了不同程度的遇冷,反映在貿易關係緊張背景下市場對於股市短期前景的擔憂。
另一方面,AI概念出現了大面積飆升。其中DeepSeek概念飆升13.91%,雲計算、華為概念、網絡安全、國產軟硬件等板塊概念指數升幅均超過6%,與一眾紅利資產板塊形成巨大對比。甚至從升停股和主力資金流向來看,市場越發明顯地出現了抱團AI產業鏈的跡象。
今天除了算力基建股,AI板塊可謂遍地開花,這種場景在A股有些面熟。
ChatGPT於2022年11月發佈,但A股行情在2023年春節後加速發酵,一季度通信、傳媒等TMT板塊升得非常兇。初期以算力硬件(光模塊、芯片為主),隨後擴散至模型層和應用端,譬如遊戲、金融、教育等垂直領域。
當時只要宣佈跟Open AI、英偉達或者微軟有合作的概念股,基本立刻被炒上天,跟現在宣佈在自家應用裏部署了DeepSeek的概念股,如出一轍。
因為兩股行情的相同點在於,由AI世界最出色的一批AI大模型的出圈所觸發,用户訪問量、下載量激增讓人看到一股新生力量,進而形成產業鏈投資浪潮,這是表象。
另一方面,前後兩家大模型的出圈代表着截然不同的底層邏輯,這影響了接下來投資的重點方向。
ChatGPT代表了預訓練的scaling法則,大模型參數越多,投入算力越多,越有潛力訓練出更強的模型。隨後兩年多的時間裏,閉源的Open AI和英偉達一直在維護這條金律,受益良多。
而DeepSeek則以開源和低成本為特點,其R1模型的訓練投入低於600萬美元,遠低於OpenAI的投入,性能卻比肩Open AI的最新版本,模型推理成本也打了折扣。
這是“花小錢辦大事”,但對於下游AI應用的意義卻非同尋常。
因為DeepSeek的成本效率優勢降低下游AI應用的推理門檻,不僅能夠以更低成本給用户提供服務,還能加速研發創新。
其次,端側AI的推理需求直接受益於高精度、低成本蒸餾小模型的進步,有望出現井噴式地增長。除了六千多億參數的大模型,DeepSeek還發布了幾個經過蒸餾的小模型,可供使用者直接在本地部署。
前兩年還在討論該以何種方式在端側部署大模型,是由雲端提供推理服務,還是直接在本地部署,或者端雲協同,一直未有明確的路線被認可。
而要不了很久,端側能裝下更好更便宜的模型了,等到一款能完全由端側大模型支持,AI助手能有效幫助用户解決問題的設備出圈時,有利於AI硬件更好地迭代推廣。
所以DeepSeek的投資邏輯更偏向端側硬件和受低成本模型驅動的垂直行業,譬如教育、辦公、金融等等。
但是不是雲端AI算力就不用再火急火燎地投入呢?
DeepSeek的橫空出世,剛開始直接帶崩了美國AI基建股,市場對AI算力持續高增長的信念正在動搖。但隨後Meta、谷歌在業績交流會上都確定了資本開支不會削減,反而有可能因為AI硬件方面的競爭而加大投入。
其次,“傑文斯”悖論吿訴我們,如同蒸汽機效率的提高導致煤炭消耗量增加,模型成本效率更高,因而訓練和推理變得更加高效和經濟,企業和研究機構更願意大規模部署這些模型,從而推動了對計算資源的總體需求。
目前,英偉達、微軟、亞馬遜紛紛拉上了DeepSeek合作。
最關鍵的一點不同在於,DeepSeek大大影響了中美AI脱鈎之後的競爭格局。
我們看到儘管美股在回調,跟國產算力鏈有關的概念股卻逆市大升,遵循上述邏輯,國產AI實力已經展現,國產算力投入未來更有盼頭了。
我們有更好更便宜的推理模型,未來在先進算力增長背景下還有保持繼續迭代的潛力,最終國產AI應用生態會走向繁榮。
上游算力硬件,從2023年到如今已經升了不少了。
英偉達、谷歌、微軟代表者“高算力、高投入”的傳統路徑,接下來可能還會面臨一波業績預期和估值的重估。
這並不是説,算力不重要了,市場對算力硬件需求持續高增長的預期在動搖,帶來一定的回調風險。
1月27日,英偉達股價單日暴跌16.97%,單日市值蒸發5927億美元。受英偉達暴跌影響,美股半導體板塊集體受挫,博通、甲骨文、台積電、超微、美光科技單日分別大跌17.4%、13.8%、13.3%、12.6%、11.7%。
這層邏輯今日在A股也有所體現,譬如高速銅連接和光模塊,紛紛重挫。
每年都有日曆效應,按照規律,春節返工應該發紅包的。
但市場整體風險偏好僅面對科技股有所提升,在近期美國科技股回調和貿易政策的影響下,DeekSeek事件剛好為中小股票反彈創造了機會。
方向上,可以繼續尋找一些擁有一定用户流量,能夠接入DeepSeek並快速商業化的標的,其次是硬件端,佈局端側算力的芯片公司和AI硬件的生態鏈公司,還有國產算力鏈,能夠適配DeepSeek並提供雲服務的公司。(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