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5日,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
會議指出,發展創新藥關係醫藥產業發展,關係人民健康福祉。要全鏈條強化政策保障,統籌用好價格管理、醫保支付、商業保險、藥品配備使用、投融資等政策,優化審評審批和醫療機構考核機制,合力助推創新藥突破發展。要調動各方面科技創新資源,強化新藥創制基礎研究,夯實我國創新藥發展根基。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暫未公佈,但不少業內人士指出,此次為首次從中央高度對創新藥發展予以多維度支持,對市場信心有較大的提振作用。
隨着創新藥首次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吿,今年以來全國多地政府先後出台支持政策,推動創新藥產業的加速發展、
4月7日,北京、廣州、珠海等多地政府紛紛發佈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政策,這也標誌着我國創新藥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
在北京醫保局發佈的徵求意見稿中,提出了更為全面的支持創新醫藥高質量發展的措施。
對創新醫療器械企業的審評服務前置、對創新技術項目優先啟動統一定價論證程序等舉措,將有效縮短創新藥的上市時間,提高市場競爭力。此外,北京還強調要加強對醫藥企業資本市場“全鏈條”服務,做好企業上市儲備和服務工作,為創新藥的快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廣州發佈的《廣州開發區(黃埔區)促進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辦法》中提出,對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大師、戰略科學家領銜的生物醫藥頂尖項目,將給予最高50億元的支持,支持期限最長可達5年。辦法也規定了對創新藥、改良型新藥和生物類似藥的研發資助政策,根據研發進度的不同,分階段給予不同額度的資助。
與此同時,珠海市在發佈的徵求意見稿中也提出了對創新藥的獎勵政策。
對完成不同階段的臨牀試驗的創新藥,分別給予不同額度的獎勵,最高可達1000萬元。這一政策將有效激發企業的創新活力,推動更多的創新藥進入臨牀試驗階段,為未來的市場競爭打下堅實基礎。
業內人士對此指出,上述三地在創新藥的研發、審批、使用和支付等關鍵環節均給予堅強支持,比以往的政策更加傾向於系統性、全鏈條地支持創新藥發展,其決心與魄力,確實罕見。
創新藥,作為新質生產力的代表之一,今年首次進入政府工作報吿,促進中醫藥創新、完善藥品集採等“藥點”受到關注。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創新藥市場規模達6785億元,同比增長7.60%,2023年約為7097億元,預計到2024年我國創新藥市場規模將增長至7534億元。
今年以來,國產創新藥出海方面表現也十分突出。據人民日報健康客户端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6月17日,國產創新藥對外授權許可項目中,單筆超10億美元的交易達6項;涵蓋抗體藥物、抗體偶聯藥物等領域。
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全球醫藥市場2023年整體規模為1.58萬億美元,中國醫藥市場2023年的規模預計為2539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全球醫藥市場規模可達到2.09萬億美元,中國的市場規模可達到3707億美元。
與此同時,我國醫藥企業對創新藥的研發力度也在不斷加大。製藥領域諮詢機構艾昆緯(IQVIA)統計數據顯示,2023年各主要國家地區共計2357家藥企申辦了臨牀試驗,相較於2008年的993家,每家藥企的平均試驗數量減少了一半。而我國管線份額所佔比例從2008年的1%和2013年的3%上升到目前的28%。
對於未來的發展,開源證券表示,隨着《全鏈條支持創新藥發展實施方案》政策出台,各地區針對醫藥創新發展的政策預計將陸續落地,增強企業對創新藥管線佈局的信心,加速創新藥管線向後期推進,預計國內CXO及上游企業需求端將迎來邊際改善。
國泰君安也在研報中指出,創新藥企業估值處於低位區間,看好頭部創新藥企。截止2024年7月5日,年初以來申萬一級醫藥生物指數下跌20.6%,科創板上市的29家創新藥公司平均下跌23.7%,整體估值水平處於低位區間。創新與商業化並重,重點關注產品差異化優勢顯著、創新屬性較高的細分龍頭。推薦組合:①Biotech;②製藥公司。
概念股一覽:
百利天恒:具備包括小分子化學藥、大分子生物藥及抗體偶聯藥物(ADC藥物)的全系列藥物研究開發生產能力,擁有中美兩地研發中心。
君實生物:特瑞普利單抗於23年底獲得美FDA批准上市。公司具有由45項在研產品組成的豐富的研發管線,覆蓋五大治療領域。
恒瑞醫藥:公司將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GLP-1產品組合有償許可給美國Hercules公司,Hercules公司獲得在歐美開發生產和商業化GLP-1產品組合的獨家權利,公司收取授權許可費,並獲得其19.9%的股權。
艾迪藥業:國內創新藥物研發的優秀企業之一。公司主營業務為探索、研發和銷售創新性化學藥物以及人源蛋白產品。
華海藥業:集藥品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大型製藥企業,主要涉及心血管、神經科學、抗感染等領域
通化東寶:主要從事生物藥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其產品主要用於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