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別隻盯算力了,黃仁勛重金下注AI新方向!

最近,一個問題總會在空閒時刻竄入腦子:這個世界的發展是由少數人推動的嗎?如果真是這樣,那這個世界的大多數人存在的意義又是什麼?

以往倒也不是沒有思索這個問題,只是在ChatGPT沉寂後的一年,從BTC突破5.2萬美元、vision pro發售、Sora面世、英偉達創出單日市值飆升的宇宙記錄……

你才恍惚,所謂沉寂,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外面世界的區塊鏈、元宇宙、AIGC早已如火如荼躍出一日千里的架勢。

上一次新技術如此密集爆炸時刻,還是在工業革命時代。如今,在太平洋對岸的英偉達市值一夜飆升2萬億的那個凌晨,人們面面相覷,然後喃喃低語:AI要開啟第四次工業革命了。

其實這更像是新一輪大航海時代,一個人發現新大陸後,滿載野心家與長槍大炮的成千上萬艘船,快速搶佔山頭,完成資本的原始積累。如此,人類後續才迎來了工業革命時代。

這一次的人工智能大爆發,算力市場正迎來2.0大航海時代,英偉達的A100就是那個吸引了無數野心家的新大陸。

然而當人們還在爭論英偉達股價是否高估時,甚至有悲觀者哀嚎自己錯過了一個時代時,這個世界的少數精英,已經在緊鑼密鼓搶佔下一個山頭。

我們離那個不可預知的未來,似乎又近了一步?

1

大佬們的新山頭

對AIGC而言,算力的重要性、以及英偉達股價是否高估等問題,ETF進化論昨日的文章《10年211倍!私募大佬被懟“高位唱多”》一文已經闡述得足夠清晰明瞭,在此不再贅言。

但今日有一則消息引起筆者的興趣:【微軟、英偉達、亞馬遜、“木頭姐”,這些大佬都瞄準AI新風口:類人機器人。】

據報道,最近,一家開發類人機器人的初創公司Figure AI在新一輪融資中募集約6.75億美元,背後的參投天團,豪華到令人咋舌,大半個華爾街大佬現身其中:

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通過其名下的投資公司Explore Investments LLC承諾投資1億美元。

黃仁勛的英偉達和一隻亞馬遜旗下基金各投入5000萬美元。

英特爾旗下風投機構將投資2500萬美元。

投資顧問Aliya Capital Partners將投入2000萬美元。

LG旗下公司LG Innotek將投資850萬美元。

三星旗下投資機構將投入500萬美元。

“木頭姐”Cathie Wood旗下風投基金ARK Venture Fund將參投250萬美元。

……

其實,投資機器人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去年在馬斯克的機器人Optimus(擎天柱)和黃仁勛提出“具身智能”一詞後,就已就掀起一輪瘋狂的炒作風潮。

但現在來看,除了在A股留下一地炒作雞毛外,產業化似乎是一件遙不可及的事?

現實卻是,跟大模型的進化速度一樣,這個行業正在以驚人的速度迭代進化。

今年1月初,斯坦福團隊炒菜機器人Mobile Aloha一經發布,火爆全網;隨後,馬斯克曬自家機器人“擎天柱”疊襯衫的視頻,更是令人嘖嘖稱奇。最近,國產人形機器人公司MagicLab放出機器人演示視頻,居然還可以空翻。

同時馬斯克在最新的財報電話會議上,關於機器人的言論更是得到極大關注。馬斯克表示擎天柱人形機器人正在快速發展。擎天柱最終可能成為公司最大的業務,還曾預測機器人未來需求可能會達到100億美元,甚至更多。

其實早在去年ChatGPT爆火之際,黃仁勛就提出觀點:AI下一波浪潮將是具身智能的觀點。他在最新的訪談中對AI的發展方向再次指向機器人。

“機器人基礎模型可能即將出現——或許是明年。從那時起,五年後,您將看到一些非常令人驚奇的事情。”

值得一提的是,A股週五午後,機器人概念逆勢爆發,豐立智能、東傑智能以20%升停,鳴志電器、博傑股份等多股以10%升停。多隻機器人ETF升超2%。

(本文內容均為客觀數據信息羅列,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不少證券公司表示人形機器人正處於0-1、將形成巨大產業趨勢,甚至認為2024年或將是人形機器人行業的量產元年。

另外,國家層面的政策也有在支持關注機器人、在各企業進入供應鏈與產品送樣及核心設備採購等進展消息,都有可能成為板塊上升的重要催化劑。

2

除了機器人,黃仁勛還看好這些方向

除了投資機器人的初創公司Figure AI去年有報道稱,黃仁勛的英偉達投資了30多家初創公司,究竟會是怎麼樣的公司,能入得了這位如今最炙手可熱之人的法眼?

從英偉達2月14日公佈的13F報吿可見端倪。

值得一提的是,根據美國SEC的規定,只有管理資產超過1億美金的美國機構才必須要在每個季度後的45天內提交多頭倉位。

目前官網只能查詢英偉達2023年四季度的持倉報吿,裏面一些個股早在2017年就開始投資,可見黃仁勛是在2023年四季度加大了投資的力度。

13F表格顯示,英偉達去年四季度投資了五隻股票,都與人工智能有關。

第一大重倉股是ARM,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半導體知識產權(IP)提供商,專注於微處理器設計。其實黃仁勛兩年前曾試圖收購 Arm,但被監管部門阻止了。

第二大重倉股是Pharmaceuticals,這是一家生物技術公司,專注於發現和開發針對以前難以成藥靶點的轉化藥物。

第三大重倉股是SoundHound AI ,該公司致力於運用人工智能革新語音技術。

第四大重倉股Tusimple(圖森)是一家研究自動駕駛的公司,自2015年成立以來,Tusimple一直致力SAE 4級自動駕駛技術,實現卡車的自動駕駛

第五大重倉股Nano-X ,主要通過人工智能進行醫學影像處理實現盈利。同類的投資還有,英偉達在2021年收購了以色列醫學影像初創公司Zebra Medical。

從英偉達的最新持倉方向來看,我們可以發現,黃仁勛看好芯片設計、機器人、醫療生物技術、自動駕駛汽車等。

3

AI與人的恐懼

從世界發展史來看,1492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1640年-1689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完成。1764年,珍妮紡紗機發明。1776年,美國獨立。1782年,瓦特商業化蒸汽機。

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從大航海時代之後,原始資本快速積累,封建王權被顛覆,工業革命也隨即登上歷史舞台,由此開啟一個全新的世界。

現有的歷史經驗讓我們堅信風水輪流轉,沒有人能夠永遠統治,金字塔最頂端的位置,不過是從這個人變成那個人。

可是當有一天,那個位置上不再是人呢?

這從來都是人類對AI最大恐懼,就像一個夢魘,永遠縈繞在腦海中,揮之不去。

現在的我們就像是當初第一次看電影的那羣人,屏幕上的火車駛過,人們倉皇失措,四處逃竄。

他們以為火車會從屏幕衝出來,撞向他們。現在的人們也害怕,極速狂奔的AI,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完全取代人類,一種熱衷於自詡為萬物靈長的生物。

天才喬布斯在25歲時就表達過一個超前的觀點:“人類有能力通過製造工具來增強他現有的能力,這也正是蘋果想要達成的目標。(“Technological toolis part of our brain”)

在互聯網時代帶來的信息技術革命,我們還可以很自信地説,重要的不是工具,而是使用工具的一撇一捺的人。

當2016年,谷歌公司的人工智能程序AlphaGo(阿爾法狗)以4:1完勝世界冠軍李世石後,這種自信就開始岌岌可危了。

其實這種擔心並不是庸人自擾,被外界稱為外星人的物理科學家霍金都曾警吿過AI過快發展的危險,如果先進的人工智能不斷快速提高自身能力,那麼一場不可阻擋的「智慧型爆炸」可能會導致人類滅絕。

因為AI的影響力真的是方方面面,在現有的思維侷限下,簡直難以想象未來的生活會是什麼樣。

在Sora面世後,筆者知道A股的人工智能ETF、大數據ETF、通信ETF以及遊戲ETF一定會有表現,但當看到新材料ETF飆升9%時,簡直一頭霧水,跟Sora也有關係?

看了網友的評論才恍惚Sora竟然可以深刻工業的方方面面。

甚至人工智能還可以在生物製藥方面起到革命性作用。

(來源:公眾號人物)

事情發展到這一步,已經完全停不下來了。

Sora面世那一天,有網友評論道:馬斯克GG了。馬斯克在回覆時卻把主語換成了【人類】,是人類願賭服輸。

這句話,可太有深意了。

我們都知道這是場賭局,裏面既有全人類的命運沉浮,也有資本家的野心、慾望和爭奪。誰都想抓住這前所未有的歷史新機遇,儘管我們不知道前方會是什麼。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