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夜讀 | AI狂潮
uSMART盈立智投 05-12 23:35

法國興業銀行(Societe Generale SA)近日發佈報告稱,圍繞人工智能(AI)的全球投資熱浪全面席捲美股市場,如果沒有人工智能所引發的科技股全面看漲情緒,今年美國股市將不可避免地走向下跌。

來自該機構的策略師馬尼什•卡布拉(Manish Kabra)表示,看好人工智能技術開啓全新時代的那些機構或散戶投資者,推動英偉達(NVDA.US)的股價自今年以來漲幅高達驚人的96%。英偉達生產極度複雜人工智能計算任務所需的GPU芯片,可謂火爆全球的ChatGPT所需的最重要底層硬件。

英偉達.png

AI驅動的狂熱推動了英偉達股價今年大漲

英偉達如今在AI用途的芯片領域佔據主導地位,該公司推出的 A100/H100 GPU芯片極度適合AI訓練和運行機器學習軟件,這也是支持Open AI旗下火爆全球的ChatGPT的最關鍵底層硬件。

不僅是GPU芯片,今年開啓的全球AI浪潮更是帶動了CPU、FPGA、存儲芯片、定製化高性能芯片以及模擬芯片等一衆芯片產品,畢竟無論是ChatGPT的底層基礎設施——AI高性能服務器、以及數據中心等大規模基建,還是開發AI軟件應用端的SaaS產品所需的基礎硬件設備,都離不開這些最底層的芯片產品。

因此,受益於前段時間美國銀行業危機形勢,市場對於美聯儲轉向年底前降息的預期升溫,以及近期的全球AI浪潮所強力推動下,堪稱全球芯片股基準指數的費城半導體指數大幅反彈,年內漲幅超過17%。

費城半導體.png

全球AI浪潮帶動科技巨頭股價上漲,科技巨頭們進而“帶飛”標普500指數

此外,隨着微軟(MSFT.US)和谷歌母公司Alphabet(GOOGL.US)這兩家科技巨頭競相推出火爆全球的生成式AI產品(比如ChatGPT)、自研的大語言模型,以及在自己的產品和服務中添加人工智能功能,這兩大巨頭的股價今年同樣實現上漲,由於其在標普500指數中的高權重,也推動了這一基準股指實現反彈。微軟可以說是火爆全球的ChatGPT的最直接受益者,獲得在新興的AI領域的領導者地位,微軟此前已向ChatGPT的開發商OpenAI投資數百億美元,並與其建立獨家的雲計算合作關係。

微軟,如今既是雲計算服務的頂級提供商,也是生成式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推動力量,並誓言要將這些具有劃時代意義的AI功能添加到其整個軟件陣容中(即office系列等微軟旗下的核心應用軟件)。因此,英偉達、谷歌和微軟這三隻股票今年大漲,以及它們的權重佔比,這三隻股票對標普500指數2023年7.6%的漲幅貢獻可謂最爲突出。

在經歷了慘淡的2022年之後,Facebook母公司Meta Platforms(META.US)最新財報的多項數據超過市場預期,在財報公佈後股價大漲超12%。今年以來在AI浪潮的推動之下,在AI領域佈局多年的Meta同樣股價大漲,年內漲幅達到95%,足以媲美英偉達。

meta.png

在財報電話會議上,Meta的首席執行官扎克伯格提到AI的次數超過 20 次,與生成式AI帶來的火熱浪潮相比,前兩年火熱的元宇宙概念已經冷清了很多。Meta在AI領域已深耕多年,Facebook主導開發的深度學習框架PyTorch可謂機器學習模型的重要“底座”。

Meta在週四還推出了幾項由人工智能驅動的新工具和服務,以幫助廣告商高效地構建廣告並提高廣告運營效果。其中,“AI Sandbox”將作爲Meta新工具和功能(包括生成式AI驅動的廣告工具)的早期版本的測試平臺。Meta希望藉助這一平臺瞭解哪些功能對廣告商有效,並使這些功能在其廣告工具中易於使用。Meta還推出了一種新的基於人工智能的模型,可以幫助企業使用比以前更大的數據集來預測廣告的效果。該公司表示,在Instagram的早期測試中,這項名爲Meta Lattice的技術提升了廣告商的表現。

法國興業銀行的策略師卡布拉週五在一份報告中寫道:“人工智能的繁榮和炒作勢頭強勁無比。”“人工智能這項技術是如此受投資者歡迎,如果沒有這些人工智能熱門股票的推動力,標普500指數今年將下跌2%。”

他寫道,爲了利用“人工智能投資狂潮”(AI hype ),對AI技術感興趣的投資者們應該持有微軟、埃森哲(ACN.US)或軟件公司ServiceNow(NOW.US).等頂級人工智能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持有的這些防禦性質的成長型股票。

生成式AI前景廣闊,AI相關概念股頗具想象空間

瑞銀首席投資官Solita Marcelli在一份客戶報告中曾指出,該機構預計人工智能硬件和人工智能相關服務市場規模將以高達20%的複合年增長率增長,到2025年將達到900億美元。Marcelli表示:“考慮到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能力的進步,我們的預計仍然較爲保守,大語言模型和其他生成式AI技術的增長可能比預期的更快。”

一向看好科技股的“木頭姐”伍德(Cathie Wood)認爲生成式AI具有劃時代意義,她表示非常看好AI在未來帶來的巨大經濟增量預期。在木頭姐旗下資管公司Ark Investment Management 的“Big Ideas 2023”報告中,該機構認爲到2030年人工智能將爲全球經濟體帶來高達200萬億美元的增量。

知名市場研究機構Mordor Intelligence 預測,到2028年,企業人工智能市場的總規模將以每年52%的速度快速增長。市場調研機構Technavio 在4月公佈的一份最新研報顯示,人工智能 (AI) 用途芯片的市場規模預計在2022-2027年期間以高達驚人的61.51%的複合年增長率爆炸式增長。

AI.jpg

更加值得投資者注意的是,有機構預測,到2026年,美國人工智能領域先驅者C3.ai(AI.US) 的總潛在市場可能達到驚人的7915億美元。C3.ai首席執行官Tom Siebel預計人工智能應用將達到6000億美元,因爲他預計每個人最終都將接觸到企業人工智能。全球頂級雲計算平臺AWS的所有者亞馬遜同樣將大筆預期投入人工智能,亞馬遜CFO Olsavsky在業績會議中表示:“公司從修建新的倉儲設施和分發中心轉向長期性質的投資,以便爲雲計算業務提供更多基建資金,包括投資大型語言模型和生成式AI。”

微軟CEO納德拉在業績電話會議上告訴分析師,微軟新推出的Azure OpenAI服務是支持使用OpenAI產品的雲產品,客戶規模比上一季度增長了10;他還表示,面向軟件開發人員的GitHub部門三個月前爲企業推出了AI Copilot代碼生成工具,並已有超過10,000個組織註冊。

美國銀行在一份研報中指出,生成式AI每年可爲AI用途的芯片帶來200億美元的產值增長,該機構分析師Vivek Arya表示,隨着生成式AI發展,到2027年,其有望爲整個AI芯片市場帶來每年200億美元的產值增長;另外,該行預計在AI芯片市場中,英偉達至少有望保持65%份額。

綜合以上預期以及市場對於AI類股票的熱度不斷攀升,可以預見的是,看好人工智能技術開啓全新時代的那些機構或散戶投資者可能會越來越多,看漲力量有望越來越龐大。就像在互聯網時代的早期,看好互聯網技術全面普及的投資者呈現指數級增長,增量資金爆炸式涌入熱門賽道。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