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天風研究,作者:吳立
核心觀點
全球供應偏緊推動糖價快速上升,我國供應偏緊需求恢復,後續走勢判斷重點關注天氣、巴西相關變量、我國消費市場需求景氣度。“糖需求”穩健,健康需要推動代糖產業長期發展空間廣闊!
正文
中國糖消費量位居全球第三,食品工業快速發展帶動糖消費增長。根據USDA,近年全球糖消費量穩中有升,中國糖消費位列第三,2021/2022年食糖消費量為1480萬噸,佔比9%。2021年中國年人均食糖消費量為11.19kg,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50%,食糖消費存在較大增長潛力。消費結構方面,中國食品業、飲料業等產業快速發展推動了中國食糖工業消費的穩步上升,糖果、冷飲以及碳酸飲料含糖比例位於前列。
白糖供需結構分析:巴西、印度牽動全球糖市場供應邊際變化,我國供給主產區為兩廣地區,關注天氣與政策的擾動。預計2023年巴西、印度兩國產量分別佔比全球約20%,為全球兩大最主要生產國。2022年,我國國內的糖供應品種以蔗糖為主,蔗糖佔比約91%,甜菜糖佔比約僅9%,以區域分佈來看,我國甘蔗主要產地分佈於兩廣地區(2021年廣西、廣東區域甘蔗產量佔比全國產量約74%、13%)。2016-2022年間,我國蔗糖、甜菜糖合計產量為900-1000萬噸/年,而國內糖總體消費約1400-1500萬噸/年,對應近年進口約400-600萬噸區間。從趨勢來看,近年我國糖需求缺口逐漸放大,進口依賴度近年出現了上升,巴西為我國主要糖進口國。
全球供應偏緊推動糖價快速上升,我國供應偏緊需求恢復,後續走勢判斷重點關注天氣、巴西相關變量、我國消費市場需求景氣度。全球糖供給來看,印度和泰國新糖產量均不足,進入23年1月印度製糖企業協會已將22/23榨季產量從3650萬噸下調至3400萬噸,進入4月又進一步下調至3350萬噸。我國主產區產量連續下調,根據農村農業部數據21/22榨季我國食糖產量956萬噸,同比降10%;進入到22/23榨季,農業農村部已三次下調產量,已從榨季開始時的1035萬噸/年下降至900萬噸/年。後續糖價走勢判斷重點關注天氣、巴西相關變量、我國消費市場需求景氣度。
“糖需求”穩健,健康需要推動代糖產業長期發展空間廣闊!“代糖”通常指替代蔗糖、果糖、葡萄糖、麥芽糖、乳糖發揮甜味作用的甜味劑,根據其來源,一般可分為人工合成甜味劑、天然甜味劑、糖醇甜味劑。截至2022年中國甜味劑市場中合成甜味劑佔比達52%,位列第一,天然甜味劑佔比為29%,糖醇類甜味劑佔比18.21%。其中,天然甜味劑近年增速迅猛,市場佔比上升,2010~2020年間,全球天然甜味劑在替糖產品的應用佔比由8.16%迅速增長至29.41%。
建議關注:中糧糖業(食糖行業龍頭地位穩固,年內有望迎量利雙升)、南寧糖業(品牌優勢突出,利潤有望快速修復);萊茵生物(替糖行業隱形冠軍,佈局CBD打造第二增長極)(與天風醫藥團隊聯合覆蓋)、華康股份(木糖醇龍頭,產品持續開拓)、晨光生物(植提龍頭,甜菊糖發展快速)。
風險提示:政策變化的風險;糖價波動的風險;匯率變化的風險;原料供應的風險;國際局勢的風險;市場競爭風險;宏觀經濟風險,技術風險。
注:文中報吿節選自天風證券研究所已公開發布研究報吿,具體報吿內容及相關風險提示等詳見完整版報吿。
分析師:吳立 天風研究所副所長&農林牧漁與新興產業首席分析師 S1110517010002
本資料為格隆匯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授權發佈,未經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事先書面許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或方法修改、翻版、分發、轉載、複製、發表、許可或仿製本資料內容。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資料內容和意見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專家、嘉賓或其他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講、交流或會議紀要等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機構之觀點),亦不構成任何保證,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根據《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勿訂閲本資料中的信息,本資料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見諒。在任何情況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團隊、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本資料授權發佈旨在溝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經驗,本平台不是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報吿的發佈平台,所發佈觀點不代表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觀點。任何完整的研究觀點應以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發佈的報吿為準。本資料內容僅反映作者於發出完整報吿當日或發佈本資料內容當日的判斷,可隨時更改且不予通吿。本資料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