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有新身份!重返高校,受聘香港大學榮譽教授,聘期3年
香港大學官網4月21日發佈最新消息,阿里巴巴創始人、著名企業家馬雲已於上個月接受了港大的邀請,正式受聘為該校榮譽教授,聘期為三年。

來源:香港大學官網
這是自馬雲退休阿里巴巴後,繼續致力於教育事業的又一重要舉措。早在阿里巴巴創立之初,馬雲就明確表示,教育是他的終身事業。退休後,他更是積極參與教育領域的公益活動,為培養人才、傳授創新創業知識做出了貢獻。
“馬老師”升級“馬教授”
香港大學官網在馬雲的個人傳記中寫道:
馬雲教授於1999年創立阿里巴巴集團,並於1999年至2019年9月擔任執行主席。馬教授曾於1999年至2013年5月擔任阿里巴巴集團首席執行官。馬教授於2014年創立了馬雲基金會,其工作重點是支持教育、創業和環境保護等領域。馬教授是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名譽倡導者,是大自然保護協會的全球董事會成員,也是天堂基金會的聯席主席。馬教授曾獲多所大學頒授榮譽博士學位。馬教授畢業於杭州師範大學,獲得英語教育文學學士學位。馬雲在香港大學的工作將圍繞教育和企業創新領域展開。
與此同時,在《2022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上,馬雲以大約228億美元(約157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值排在全球第67位。
近年來,馬雲逐漸淡出商界舞台。自從那一年陸家嘴發言後,馬老師低調了好久好久。
在中國的企業界,馬老師是非常具有標誌性的人物,甚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民營經濟、科技界以及外資對中國的信心。他從高調到低調,曾經引發圈內外震動,甚至很多質疑、猜忌和憂慮。
最近一次的馬雲回國的消息引起業界廣泛關注,在3月27日被廣大媒體高調報道,隨後被有關部門證實,還有微信公眾號“雲谷教育”報道,馬雲與校領導們討論了未來教育的話題,還提到最近爆火“ChatGPT”。(詳情點擊此前文章查看)
雲谷官方微信號中稱馬雲為“馬老師”,並提到,“4年師範,6年老師,馬老師在任何場合都不掩飾自己對教育的熱愛。他曾説,教師是他最喜歡的職業,希望有一天能重新回到學校當老師。”
如雲谷學校所預言的那樣,一個月不到,“馬老師”升級到了“馬教授”,還是亞洲排名第一的港大名譽教授。
馬雲重返校園,無疑是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相信他能夠為中國教育領域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業內人士表示, 馬雲受聘香港大學榮譽教授,標誌着這所頂尖學府與全球知名企業家的緊密合作。在未來三年裏,馬雲將為學生傳授商業創新、企業家精神和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為他們的成長提供寶貴的啟示。
將聚焦教育和企業創新
公開資料顯示,馬雲曾在2018年獲得過香港大學的榮譽社會科學博士。
當時舉辦的香港大學第199屆學位頒授典禮上,馬雲用自己的經歷鼓勵年輕人:我高考失敗了三次才考進大學。我做夢也沒想到有一天可以成為博士。但是我的確很努力,儘管我不停地考試失敗。所以,我的故事吿訴那些非常努力,但一次又一次失敗的人:沒關係,別放棄,總有一天,一所像香港大學這樣的好學校等着你。
馬雲獲聘港大榮譽教授公佈後,很快在社交網絡出現大量相關討論,網友的問題包括“馬雲在HKU任教了?”“能報考他的研究生嗎?”
對此,馬雲公益基金會第一時間向媒體表示,3月就曾收到港大榮譽教授邀請,這項工作與馬雲的創業經歷和理念高度契合,此後三年,馬雲將圍繞教育和企業創新領域開展工作。
據瞭解,教育方面,馬雲公益基金會每年開展支持100名老師的鄉村教師項目,以及着眼於教育均衡的師範生提質項目等,都是馬雲當前的重要工作內容。
農業和技術創新也是馬雲研究的重點,近年來馬雲就這一領域考察了國內和海外幾十個城市。去年他受聘為東京大學和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客座教授,在這兩個學術機構,他重點開展對先進農業和技術創新的研究。
據《南華早報》消息,馬雲將與港大教職員就金融、農業和創業創新領域展開研究工作。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