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夜讀 | “互聯網之父”暢談網絡願景

週五,英國計算機科學家、有着“互聯網之父”之稱的蒂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和Inrupt首席執行官約翰·布魯斯(John Bruce)給出了他們對未來網絡的願景。他們倡導互聯網向個人賦權,打破巨頭壟斷,以便“個人有機會能更多地掌控自己在網絡上的角色”。伯納斯-李還預計,也許在未來人人都會有自己的像ChatGPT一樣的AI助手。此外,他們不贊成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下一代互聯網。

1989年,伯納斯-李成功開發出世界上第一個Web服務器和第一個Web客戶機,後正式命名爲World Wide Web,即我們熟悉的萬維網(www)。伯納斯-李也被人稱爲“萬維網之父”、“互聯網之父”。

伯納斯-李表示:“在1989年網絡時,如果你足夠熟悉電腦,你可以給自己買一臺電腦。通過網絡服務器和互聯網,你便可以有一個網站。網絡的精神給個人帶來了難以置信的力量。”

但在他看來,自那以後,隨着權力集中在大型互聯網公司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

他稱:“現在,每個人都聚集在Facebook,所以他們沒有網站。他們都使用馬克·扎克伯格的網站。當人們在Facebook上搜索你時,你實際上無法控制他們看到的內容……馬克·扎克伯格的算法控制着他們搜索的內容、以及向他們提供的信息。這非常讓人泄氣。這對Facebook非常有用,因爲他們有很多關於人們的數據,他們用這些數據來定向投放廣告……但用戶失去的是個人選擇的權力。”

推崇互聯網賦予個人數據權力

目前,互聯網公司默認收集用戶數據,作爲使用其服務的一種“交換”。但伯納斯-李和布魯斯合作創辦的公司Inrupt正在另闢蹊徑。即一種能允許用戶自己控制他們的數據及其使用方式的產品,其目的是讓用戶在互聯網上使用不同的產品和服務時只需一次登錄。

用戶的個人數據將存儲在一個名爲“pods”的數據艙中,相當於個人數據在線存儲容器。個人可以授權網站或服務器訪問他們的pods,而不是網站通過默認的方式獲取個人數據。該系統建立在一個名爲Solid的互聯網開放協議上。

布魯斯在節目中指出,這相當於個人賦權,以便“個人有機會能更多地掌控自己在網絡上的角色”。

其實,Inrupt公司的想法和Web3的概念類似,即一個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版本,並融合區塊鏈技術。如此一來就互聯網就不會被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等少數幾家大型公司所主宰。但伯納斯-李表示,區塊鏈技術還不夠快,也不能提供足夠的隱私。

這樣的想法需要大型互聯網公司的支持。但布魯斯表示,科技公司正在“無休止地努力”獲取更多用戶數據,以便他們可以針對這些用戶提供產品和服務。 不過,他認爲,這種努力給公司帶來的回報正在遞減。

用戶還需要改變他們的行爲,並且需要有以這種方式控制數據的願望。伯納斯-李承認,這種變化不會在一夜之間發生,而是“一點一點地”發生。

未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ChatGPT式助手

布魯斯和伯納斯-李還談到了由OpenAI開發的新型人工智能產品ChatGPT。ChatGPT是一款由AI技術驅動的自然語言處理工具,它可以回答用戶的問題,根據用戶的要求與之互動。OpenAI公司由互聯網巨頭微軟支持。

伯納斯-李表示,當用戶擁有自己的數據艙(pod)時,他們就可以運行自己的人工智能,就類似於用戶的“個人版亞馬遜Alexa或蘋果Siri”。

依照伯納斯-李的展望,在未來,用戶將在他們的pod中存儲各種各樣的數據——從健身信息到網上購物習慣。而AI助手可以使用所有這些數據來學習,並能夠幫助用戶,他預計,在未來可能人人都會有自己的像ChatGPT一樣的AI助手。

Web3還是web3.0 ?

伯納斯-李和布魯斯在Inrupt所做的工作都是互聯網未來的一部分。有人將其稱爲Web3,支持者稱這將是一個去中心化的互聯網版本,不會被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等少數幾家強大的公司所主宰。

許多Web3的擁護者認爲它將建立在某種區塊鏈技術之上。但伯納斯-李熱衷於稱下一代互聯網爲Web 3.0——即伯納斯·李提出 Web3.0 的初衷是便於用戶將個人數據從大型科技公司的控制中脫離出來,而不贊成運用區塊鏈技術構建下一代互聯網。

區塊鏈基礎設施公司Parity Technologies創始人加文·伍德(Gavin Wood)創造了“Web 3”這個術語。Web3被用來描述互聯網潛在的下一階段,一個運行在“區塊鏈”技術之上的“去中心化”的互聯網。

Web3的支持者認爲,區塊鏈可以用來支撐互聯網的未來。但伯納斯-李表示,這項技術還不夠快,也不能提供足夠的隱私。他還表示,像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只是投機性的”。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