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中國聯通與騰訊設立混改新公司,但並非你想的那樣
uSMART盈立智投 11-03 10:00

相關知情人士向記者表示,這次只是爲了常規合作設立的合資公司,走必要的監管程序,與外界認爲的「混改」並沒有關係。

來源:券商中國

處於三季報靜默期的騰訊,仍是媒體關注焦點。

11月2日午後,一則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消息顯示,該局無條件批準聯通創投和騰訊產投擬新設立合營企業,審結時間爲10月18日。受此影響,中國聯通A股尾盤直拉漲停,H股方面,中國聯通微漲1.2%,騰訊控股微漲1.41%。

券商中國記者從相關知情人士瞭解,此次公示的企業只是爲了常規業務合作設立的合資公司,目前是走必要的監管程序進行了信息公開。

11月2日晚間,中國聯通發佈公告迴應稱,該合營企業組建正在推進過程中,尚未完成設立登記,對中國聯通當前生產經營無重大影響。同時,騰訊是中國聯通的長期戰略投資者之一。該事項爲本公司與騰訊開展的正常業務合作,其涉及投資金額未達到上交所上市規則規定的公司應當披露的標準。

聯通與騰訊設立合營公司成色幾何?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反壟斷局執法二司網站近日消息顯示,聯通創新創業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聯通創投」)與深圳市騰訊產業創投有限公司(簡稱「騰訊產投」)擬新設合營企業,該案涉及經營者集中申報,已獲無條件批準,審結時間爲10月18日。

雙方提交的經營者集中簡易案件公示表顯示,聯通創投與深騰訊產投擬共同設立一家合營企業。其中,聯通創投、騰訊產投、有關員工持股平臺將分別持有新設合營企業48%、42%、10%的股權,聯通創投、騰訊產投共同控制合營企業,該新設企業主要從事內容分發網絡(CDN)和邊緣計算業務。

受上述消息刺激,中國聯通A股尾盤直接拉漲,收於3.75元/股,上漲9.97%。H股中國聯通和騰訊控股均有微漲。

據悉,聯通創投於2014年成立,主要業務爲以自有資金進行投資等,其最終控制人爲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主要業務爲通信、通信設施服務、網絡接入、電信增值業務、相關係統集成業務等。騰訊產投則於2019年成立,主要業務爲創業投資、企業管理諮詢、投資諮詢,其最終控制人爲騰訊控股有限公司。

640?wx_fmt=png

「這次只是爲了常規合作設立的合資公司,走必要的監管程序。」相關知情人士向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與外界認爲的「混改」並沒有關係,混改一般指大規模的國企集團戰略層面的引入民間資本,這個動作2017年中國聯通已經做過並且公告過了,因此此次合資公司準確來講並不算「混改」。

回溯過往,騰訊早在2017年8月就和百度、阿裏、京東等參與了中國聯通的混改,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騰訊持有中國聯通5.2%股份,位列第四大股東。

同時,在上述中國聯通與騰訊消息發酵之下,又有媒體曝出騰訊高管盧山擔任了中國聯通董事。

券商中國記者查詢資料發現,由於騰訊參與中國聯通混改因此獲得相應董事席位,早在2018年2月,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盧山就已經擔任了中國聯通的董事,這並非近期的動態。

此外,2017年11月,騰訊與中國聯通就簽訂了深度合作協議,包括全面開展基於「公有雲」的深度業務合作、全面開展基於「專有雲」和「混合雲」的深度業務合作,以及全面開展基於網絡安全服務的深度業務合作。

因此,此次成立合營公司,更多的是中國聯通與騰訊前期合作的延續。

聯通迴應:對公司生產經營無重大影響

對於影響股價的市場傳聞,中國聯通在11月2日晚間迅速給出了迴應。

中國聯通表示,基於該公司全面挺進數字經濟的戰略需要,其下屬子公司聯通創投擬與騰訊創投新設合營企業,主要從事內容分發網絡(CDN)和邊緣計算業務,立足於自主研發,形成完整的CDN/MEC平臺能力、運營能力和產品創新能力。前述經營者集中申報獲批事項已於2022年10月27日在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網站公告。該合營企業的組建正在推進過程中,尚未完成設立登記,對該公司當前生產經營無重大影響,長遠看有利於放大雙方優勢,壯大CDN、邊緣計算產業鏈。

同時,中國聯通還表示,騰訊是該公司的長期戰略投資者之一。該事項爲該公司與騰訊開展的正常業務合作,其涉及投資金額未達到《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簡稱「上市規則」)規定的該公司應當披露的標準。

接連澄清「中」字頭收購市場傳聞

實際上,聯通與騰訊早有合作,爲何這樣一則消息在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官網上「沉靜」幾天後,再次刺激中國聯通大漲?

業內人士認爲,這與騰訊近日接連出現重大市場傳聞有密切關係。11月1日,騰訊最大股東Naspers集團旗下子公司Prosus發佈聲明稱,有媒體報道稱「中信集團牽頭的財團正在與Naspers談判以收購其持有的全部騰訊股份」,該文是猜測性的,不符合事實。Naspers集團將繼續執行今年6月宣佈的開放式股票回購計劃,回購資金來源於定期和有序地出售集團持有的少量騰訊股份。

同時,Naspers董事會和Prosus董事會重申,對騰訊發展前景長期有信心。同時認爲股份回購計劃是最有利於Prosus、Naspers及其各自股東利益的選擇。

640?wx_fmt=png

同時,中信集團也在11月1日迴應表示:傳聞不實,無相關計劃。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述傳聞之前,市場上也傳出中國移動接盤騰訊的消息。對此,騰訊方面向券商中國記者回應稱,此爲不實消息。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