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結:
1.22年公司旗下高校錄取人數再創歷史新高。新生人數較21年增長46.4%,近三年年均複合增長46.6%,且增長髮生在中教控股的所有的學校、區域和專業。從專業上看,普通本科增長37%,專升本增長60%,普通專科增長23%。
2.公司預計未來15年潛在客戶羣體的數量將保持穩定。從18年前到2019年,每一年中國新出生的人口都穩定在1500萬左右。從這一點上看,中教控股擁有高能見度的未來。同時關於未來人口下降,公司表示不代表高校入學人數下降。目前中國高等教育入學率達40%,即使15年以後人口下降30%,完全可以通過入學率提高來對衝人口下降影響。很多發達國家高等教育入學率爲70%-80%,中國作爲一個文化上特別重視教育的國家,未來完全有希望實現更高的大學入學率。
3.公司過去三年的經營性現金流平均爲淨利潤的1.31倍,FY21經調利潤15億,而經營性現金流25億,因此分紅率理論上可以超過100%。境內資金也完全可以流到國外,贖回22.5億港幣可轉債絕大多數用的就是出境資金,22年截至9月,公司出境資金已超20億港幣,全部符合國家外匯管理規定。
出席嘉賓∶CEO喻總
近況更新
主要就目前公司受到關注的幾個問題進行回答,包括∶公司可轉債贖回的情況;現金流,尤其是境內外資金的流通;匯率波動對公司的影響;財務的健康程度;業務發展和展望;政策環境以及學校的選擇營利性的進展;分紅和回購的計劃;治理以及對未來發展的這個戰略的思考等。
現金流方面
可轉債方面,中教控股是唯一一家用自有現金提前回購完幾乎所有可轉債的教育公司。具體來看,中教控股在2019年發行了22.55億港幣的可轉債,目前爲止已經用自有資金提前回購了22.51億(99.8%),剩餘沒有回購的0.04億港幣是由於聯繫不到可轉債持有者。
由於提前回購基本完成,中教控股已經將發行可轉債時借出的股份收回,因此市場上很難借到足夠股票做空中教控股,因此公司被做空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
現金流方面,中教控股是一家現金流非常強的公司,盈利質量很高,幾乎全部的收入都是預收款;成本基本後付,比如員工工資按月支付,教材向供應商先收貨後付錢;另外成本中很重要的一塊是校園和建築的這就攤銷,對應現金支付爲0。因此中教每年的經營性現金流都大於利潤。
過去三年的經營性現金流平均爲淨利潤的1.31倍,比如FY21經調利潤15億,而經營性現金流25億,因此分紅率理論上可以超過100%。
境內資金也完全可以流到國外,贖回22.5億港幣可轉債絕大多數用的就是出境資金,22年截至9月,我們出境資金已超20億港幣,全部符合國家外匯管理規定。實際上中國央行下屬的國家外匯管理局SAFE本身也是中教境外的外匯投資者之一,若不允許資金流通,相比也不會在境外投資中教。
中教都保持較充裕、安全的現金儲備,截至FY22H1,中教賬上儲備現金約爲50億人民幣,部分可轉債回購發生在這個時點以前,部分發生在之後。此外中教還發行了5億元人民幣的境外債券,也是行業內首家。
另外今年新入學學生學費基本都已收取完畢。未來即使不考慮業務拓展,僅考慮現在已經入學的在校生,現金流都會非常強。現有學生幾乎100%都會讀到畢業,中國高等教育的退學率、轉學率基本都是0,即22年新招新生本科還會貢獻4年收入,專升本2年,專科3年,其中還有很多專科3年畢業後2年再升本。
在不包括未來任何一名新生帶來的收入下,假設他們平均有三年剩餘的學習期限,不考慮學費增長,公司未來三年都可以獲得超120億元的資金流入。
中教控股創辦30年來從沒發生過債務違約,主要通過以下幾方面管理債務∶
1)聚焦主業,不盲目投資,僅在中教控股最擅長的領域發展業務。
2)穩健運營發展,嚴控金融風險。目前中教控股所有的學校都是正現金流,沒有一個虧損,所收購的獨立學院均完成專設甚至提前完成專設,上市後收購多所獨立學院、並全部完成轉設的僅有中教一家。
中教控股收購時的資金結構合理,無隱瞞負債。公司對債務主要進行久期管理,以長期貸款爲主,在2022年基本回收全部可轉債之後,公司在境外幾乎沒有任何即將到期的債務。
3)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管理資金。中教控股設有專門管理資金的部門,以實現對全集團資金的集約管理和動態監控,提高資金運營效率,降低資金成本,防控資金風險。簡言之,公司資金狀況一直處於掌握中,不會發生債務違約。
4)維護良好信用,保護融資安全。境內銀行、世界銀行的貸款、境外人民幣債券中教都有發行過,其中許多都是行業首例或唯一,信用良好,因此如果有必要,中教控股的續貸週轉選擇很多。
另外,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對高等學校和職業學院的建設貸款可以進行中央財政的貼息(2.5%),對公辦民辦一視同仁,中教控股旗下學校已立即提出申請,預計22年落實後中教控股的建設貸款利息會低於0.7%p.a.的水平。
5)堅守規範運作,堅守職業操守和道德底線,嚴禁利益輸送,嚴禁隱瞞債務,嚴守財經紀律,確保會計信息真實可靠。禁止損害小股東的行爲,如不正當關聯交易等。
中教控股不僅之前沒有債務違約,將來也不會允許債務違約的發生。除此之外,30年來,中教控股的大股東從未出售過任何股份,其創辦公司的初心僅是辦好教育事業,服務莘莘學子;而且大股東也從沒有進行股權質押,將來也不會,因此不會發生被迫減持的情況。
業務展望
2022年旗下高校錄取人數再創歷史新高。新生人數較2021年增長46.4%,近三年年均複合增長46.6%,且增長髮生在中教控股的所有的學校、區域和專業。從專業上看,普通本科增長37%,專升本增長60%,普通專科增長23%。
有的股東關心,是否當前增長是否主要靠專升本?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專升本不僅是本科,也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有政策的支持,收費和普通本科也是一樣,專升本很好。其次,像剛剛介紹的,今年普通本科和普通專科都實現了非常可觀的增長。
且未來的增長幾乎是板上釘釘的。當前我們高二,高三在讀學生都已經創了歷史新高,因此可以肯定的是,2023和2024年參加高考的人數,大學錄取的人數,以及中教控股錄取的人數又會創下歷史新高。
另外,在2022年高校錄取中,政府民辦學校的學額增速再次超過了整體高等教育的增速。說明政府鼓勵民辦高等教育擴大規模,鼓勵民辦高校承擔起提高高等教育入學率、擴大勞動力技能水平的職責。2022 年,政府給予中教控股旗下學校的學額增速再次超過了民辦高校整體增速,說明中教控股有力地提升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口碑,前瞻性地預判了高校擴招的趨勢,做好了容量的儲備,選擇了理想的發展區域。其中最重要的是,中教控股的教學質量得到了政府和學生的認可。
中國的高等教育幾乎不存在退學和轉學,學生的流失率幾本爲零。今年新入學的學生,基本上100%都會讀到畢業,未來三、四年都會持續爲學校貢獻收入,因此收入具有一定確定性。
利潤方面,公司利潤會一直處於一個合理的水平。也就是說公司對教育有的股東關心,是否當前增長是否主要靠專升本?首先,需要強調的是,專升本不僅是本科,也滿足了學生的需求,有政策的支持,收費和普通本科也是一樣,專升本很好。其次,像剛剛介紹的,今年普通本科和普通專科都實現了非常可觀的增長。
且未來的增長幾乎是板上釘釘的。當前我們高二,高三在讀學生都已經創了歷史新高,因此可以肯定的是,2023和2024年參加高考的人數,大學錄取的人數,以及中教控股錄取的人數又會創下歷史新高。
另外,在2022年高校錄取中,政府民辦學校的學額增速再次超過了整體高等教育的增速。說明政府鼓勵民辦高等教育擴大規模,鼓勵民辦高校承擔起提高高等教育入學率、擴大勞動力技能水平的職責。2022 年,政府給予中教控股旗下學校的學額增速再次超過了民辦高校整體增速,說明中教控股有力地提升了學校的教學質量和口碑,前瞻性地預判了高校擴招的趨勢,做好了容量的儲備,選擇了理想的發展區域。其中最重要的是,中教控股的教學質量得到了政府和學生的認可。
中國的高等教育幾乎不存在退學和轉學,學生的流失率幾本爲零。今年新入學的學生,基本上100%都會讀到畢業,未來三、四年都會持續爲學校貢獻收入,因此收入具有一定確定性。
利潤方面,公司利潤會一直處於一個合理的水平。也就是說公司對教育政府補貼公辦大學的資金來自於納稅人。所以沒有享受公辦大學的待遇的人,也要爲公辦大學的學生交學費,這並不合理。這也是政府鼓勵民辦大學快速發展的根本的邏輯,因爲民辦大學可以幫助政府以更小的社會的成本圓更多人的大學夢,提高更多人的素質和勞動技能,帶來更大的社會效益。政府可以把更多的財政資金投向義務教育,尤其是農村地區的義務教育,讓所有人享受到公平的,高質量的公辦義務教育,而高等教育可以更加依賴市場,更依靠民辦學校。這不僅僅是一個公共財政學的理論分析,也是我們國家國務院明確的要求,符合國家的財政實踐。因此,和公辦大學的社會成本相比,目前民辦大學的學費不是太高了,而是太低了。民辦大學還需要通過提高學費來提高教學的質量,爲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
那民辦大學的學費相比與學生的支付的能力是怎麼樣的?會不會有學生付不起學費的情況?我們國家有政府補貼的高等教育助學貸款,基本政策是應貸近貸,所有有需要的學生都可以獲得貸款。民辦大學的學生貸款的額度可以達到每年1.2萬元,貸款的利息由國家全部進行貼息。而且如果學生將來不能還款,這筆貸款的損失的由國家財政直接承擔。
人口變動
1)我認爲相比於其他的行業,高等教育受人口下降的影響更小更慢。首先,人是一切經濟活動的基礎,因此國家才把人口擺在重要的位置,通過降低學生的升學的難度,減輕內卷和競爭,使儘可能多的人享受高等教育。其實降低內卷是是有利於民辦高校的,因爲民辦高校通過提供更多的入學機會,減輕升學的壓力,這本身就是符合國家人口政策的。
2)其次,預計未來15年我們潛在客戶羣體的數量將保持穩定。我們的學生主要是18歲,意味着現在入學的學生是18年前出生的。而從18 年前到2019年,每一年中國新出生的人口都穩定在1500萬左右。從這一點上看,中教控股擁有高能見度的未來。
3)未來人口出現下降,不代表高校入學人數下降。高校入學人數不僅取決於人口基數,還取決於入學率。目前中國高等教育入學率達40%(扣除研究生),即使15年以後人口下降30%,完全可以通過入學率從40%提高到50%來對衝人口下降的影響。我們知道很多發達國家高等教育入學率爲70%-80%,中國作爲一個文化上特別重視教育的國家,未來完全有希望實現更高的大學入學率。
4)相比於其它區域,中教控股所在區域受影響較小。中教控股重點佈局的廣東、山東、四川,都是人口大省,其中廣東是吸引外來人口最多的省份。另外,中教控股旗下學校都是處於這些省份的核心區域。中教控股是廣東最大,質量最好的民辦高等教育提供者,四川規模最大排名第一的民辦高校也在中教控股旗下。中教控股通過戰略性的區域的佈局,可以獲得比行業平均更好的前景。
5)相比其他學校,中教學校受影響更小或者不受影響。人口下降首先影響底層低端市場,比如說美國如果出生人口下降,哈佛大學會不會減少它的招生呢?越優秀的學校和人口下降的關聯性就越低。
中教控股的學校以本科爲主,處於高等教育市場的高端,相信15年以後人口下降帶來的影響首先會影響非本科。在中國所有的高等學校裏面,目前本專科的佔比大約是一半一半,也就是說本科學校至少有一倍的緩衝墊,人口下降一半本科的招生都不會受影響。而在本科學校裏,至少在民辦本科學校裏,中教控股學校又是質量排名處於最前列的學校,所以中教的安全墊就更大了。這也是爲什麼中教堅持高質量教育的原因之一。
學生就業
另外很多股東關心現在的經濟環境下,中教學生就業的情況,過去三年中教截止到8月份的就業率平均是91%、93%和87%,22年和往年差別其實不算很大。目前我沒有看到全國其他高校包括公辦的就業率統計,但我相信中教學校因爲特別注重就業工作,就業率應該高於全行業。
對於學生來說,因爲經濟環境的原因,就業率同比有微幅下降,但因爲好於其他學校,所以中教對於學生的吸引力實際上是提高的,而不是下降的。實際上就業的壓力與競爭越大,就業做得好的學校如中教,吸引力就越強。
高等教育有就業蓄水池的作用,不管以中國還是全球經驗來看,不論經濟好壞,高等教育都會增長;但經濟不好的時候,高等會增長得更快,因爲國家需要居民的消費,學生需要技能的儲備。不論經濟好壞,中教提供的高教產品都是剛需。
匯率波動∶
債務方面,中教控股2019年借的22.55億港幣可轉債,當時港幣兌人民幣匯率約爲0.85,即相當於19.2億元人民幣。中教22年初用境內人民幣兌換港幣,並出境歸還提前回購的可轉債時,匯率約爲0.8,即中教用了約18億元人民幣回購了這筆可轉債,節省了1億多元人民幣。除此以外,中教的外匯敞口不大,受影響也不大。
業務方面,中教控股絕大多數的業務都在中國,收入和支出都使用人民幣,基本不涉及到進出口,所以絕大多數的業務和匯率變動本身沒有直接關係。
股價方面,當然公司股票以港幣計價,人幣貶值港幣的計價股價會下跌,但換算人民幣還是一樣。
中教在澳大利亞有學校,學校收購於2019年9月,當時澳元兌人民幣大約是4.8,現在大約4.7,人民幣不僅沒貶值,這三年裏還升值了一點,但變動幅度較小不到2%。澳大利亞學校主要是留學生,相當於一個出口業務,所以實際上澳元貶值是有利的,因爲留學生的學費和生活費都變便宜,吸引力增長。
匯率波動我們無法預測或左右,因此無論收益還是損失都會在經調利潤中進行扣除,專注主業,因此匯率基本不影響經調利潤。另外中教回購可轉債後,貸款已經大部分歸還,對公司影響較小。
政策環境
政策方面,在民辦高校選擇營利性的方面,全國各地幾乎所有的省份都已批準新成立的營利性民辦高校。2016年國家出臺了新的民促法,取消了以往民辦學校只能是非營利的限制,允許民辦高校選擇營利性,也允許在2016年以前已經成立、已註冊爲非營利的民辦高校登記爲營利性。
對於2016年法律出臺後成立的高校,全國各地幾乎都已有新批準的案例了;對於2016年以前成立的、且在當時法律下在只能註冊爲非營利的學校,也可以重新登記選擇營利性。比如說上海已經完成了這項工作,其他很多地方都在跟進,中教在部分省份的學校已獲得批準選擇營利性。據我瞭解其他一些省份也計劃在明年開展這項工作。
從政府給民辦高校的學額安排也可以看出政策導向。民辦義務教育的學額最近連連下降,但民辦高等教育學額連連上升,因爲在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其實是增加競爭,是學生之間的聯合博弈,多一間民辦中小學,全國讀中小學的人數不會增長。而在高等教育階段,民辦學校是創造機會,實現學生和社會的多贏,多一間民辦大學,全國能上大學的人就可以大大增長。
目前民辦高等教育政策三件套已全部出臺,即《意見》《民促法》《實施條例》,這三個分別代表黨、全國人大和中央政府的文件都重複強調了職業導向的非義務學歷教育的重要性,以及支持企業和社會參與舉辦這種教育。
具體來看,本月教育部連同國家發改委、證監會答覆,裏面提到∶"民辦高等教育作爲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發揮高等教育功能、建設高等教育強國、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教育部高度重視民辦高等教育發展工作,在制定完善各項教育重要法規、重大規劃、重大政策中,對民辦高校發展予以關注和支持。近年來,教育部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和促進民辦高等教育發展,未來國家還將積極鼓勵創新教育投融資機制,多渠道吸引社會資金,擴大辦學資金來源。”
教育部、國家發改委和證監會已經說得非常直白和明確,中教控股準確地把我政策導向,主動把握髮展大勢,做出最有利於國家、股東的戰略選擇,選擇政策支持的民辦高等教育和職業教育領域。
分紅與回購
中教的利潤質量非常高,接近100%的利潤甚至超過,都可以用於分紅。當然除了分紅以外,中教還計劃將一些資金投入在容量擴建上,中教仍然看好未來學生對高教的需求,中教過去將利潤的30%~50%用於分紅,剩餘的資金用於擴大發展。
年初時需要爲提前回購可轉債預留資金,所以中教暫時沒有進行FY22H1的分紅,但同時啓動了兩項回購計劃∶①回購可轉債;②回購股份可轉債。
可轉債回購此前已經介紹。股份回購方面,公司也進行了多次的股份回購,已有接近5000萬港幣的一個規模,兩項回購一共使用了約23億港幣的現金。未來中教會堅持分紅,把公司的利潤回報給各位,下一次以及以後發佈業績時,我都會建議公司進行持續分紅,並且分紅比例定位在行業最高水平。FY22全年業績發佈時我會建議派發FY22全年的分紅,包括未發放的中期分紅,公司的利潤質量、現金儲備和境內外的資金流通是完全可以支撐長期的健康分紅的。
發展戰略思考
4年前中教控股只有3所學校,2所是全國最頂尖的本科,1所是全國最優秀的技工學院。4年來中教給股東回報了10多所新學校,規模和質量都不斷打破行業記錄。現在因爲外部環境的原因,在當前的股價下收購別的學校並不劃算,有的股東擔心僅憑內生能否實現增長,但大家忘了中教本身就是做教育的,比並購更擅長的就是經營學校,過去幾年在中教的管理之下,中教的學校不論是財務還是教育教學上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在政府和學生的高度認可下,內生增速遠超行業平均。
還不如回購中到控股自己的股份或者是分紅股東。那現在又有些股東疑惑,就不要併購中央控股能管理好學校嗎?能實現增長嗎?我覺得確實,過去幾年中交控股的併購實在是做得太好了,可見度實在是太高了,好像讓這個大家都忘記了。
未來即便不考慮併購,我有信心中教還是可以持續給股東創造行業領先的回報。中教之所以進入這個行業並堅持30多年,就是想要服務好學生、服務更多學生,讓更多年輕人有機會獲得更好的職業發展,讓國家經濟能夠受益於勞動力技能的提高。
Q&A∶
Q∶國家教育方面投入更傾向於義務教育階段,高等教育階段更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相關方面是否有數據支撐?過往本科領域公辦、民辦承擔的教學佔比以及趨勢
A∶這方面國家有公開統計的數據,以學生人數來計算的,就讀於民辦高校的學生佔整體高等教育學生比例過去一直連年上升,即民辦高等教育的招生人數增長比公辦高校更快,我認爲未來這個趨勢還會持續。
我們國家高等教育統招的招生人數,不論普本、普通專科還是專升本,都是由國家確定學額的,也就是說民辦高校發展得快,並不單純是市場行爲,其實是來自與政府的指導。
Q∶完成營利性轉設後,綜合考慮稅率、土地出納金等方面的增長,以及學費更加靈活等因素,如何考慮未來的利潤率
A∶影響來自與幾個方面,正負面影響都有。比如選擇營利性會帶來稅率、土地折舊攤銷金額的提升,有些學校若有政府補貼,可能會有所減少,但中教其他學校基本沒有政府補貼,這些對於成本和利潤可能會造成壓力。
但另一方面,選擇營利性後學校也會獲得學費自主定價的權利,且不僅僅是一個學校獲得,所有選擇營利性的學校都會獲得。因此學費可能能夠持續性提升,包括前面也提到我國民辦學費和公辦學校間的比較,是有學費提升基礎在的。
此外對於中教業務來說,還有一個因素是運營槓桿,隨着規模的擴大以及生均收入的提升,利潤率有向上走的趨勢。綜合以上因素考慮,公司目標是維持長期的利潤率水平,不追求進一步提升利潤率,但也不希望出現下滑,目標比較實際。
Q∶目前民辦高等教育行業處於什麼狀態,從經營的角度是如何看待的?
A∶對於非上市學校,我們一直在與有意向出售的學校保持聯繫,目前收購學校不很劃算,但我們瞭解了很多非上市學校最新的運營情況,如22年招生、報道、學費提升、成本情況等,對更新數據均有持續跟蹤。整體來說,高等教育學額有增長,其中民辦增長更快,其中品質較好、區域位置較好的、有較好招生容量、過去實現較高報道率的學校,他們獲得的名額又要更多,與我們公司的情況也一致。
上市其他公司的情況我們反倒不是特別瞭解,因爲沒有併購需求,可能不如各位瞭解的多。
Q∶公司是否有私有化計劃?
A∶沒有。前面也有介紹,從公司上市以來我們的大股東從來沒有出售過一股股份,也沒有做過股份質押投資其他行業,因此我們的大股東百分之百都是在公司裏。我們上市時有這樣的夢想和願景,希望通過上市實現更方便的融資,爲中國高等教育事業做更大的貢獻,把從股東以及銀行融資來的錢投入教育事業、擴大辦學規模、服務更多學生、提高教育質量,這些在上市以後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公司流動性在行業裏一直較好,股票交易相對活躍,給股東帶來充足流動性,雖然大股東一定不會出售,但可以滿足其他股東的交易需求。從這些方面看,我們從來沒有考慮過會取消上市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