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易斌策略研究
核心結論
策略易斌:
積極交易下游需求旺盛,復產復工進度提速的高端製造業板塊。此輪疫情影響生產受損的行業,將隨着復產復工將迎來修復。製造業我們認為應該重點關注兩個維度:一是下游需求旺盛、高景氣行業,二是產業鏈供應鏈同步恢復行業。1)修復順序上,製造業的恢復快於消費;2)不同於消費行業,製造業因疫情打亂供給,能夠通過疫後彌補;3)隨着產能的恢復,下游需求旺盛的行業在疫情修復中表現將更為優異;4)重視能夠產業鏈協同恢復的行業。因此,建議積極關注半導體、汽車及配套產業鏈、化工等長三角地區主要製造業板塊。
電子賀茂飛:
1)短期,看疫情緩解的估值修復。隨着疫情緩解,汽車電子產業鏈、消費電子產業鏈有望迎來估值修復。2)中期,看高景氣賽道的盈利增長。IGBT、PMIC、MCU是當前景氣度最高的三大方向之一。3)長期,看好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半導體公司。今年能看到幾個產業趨勢:一是國產IGBT廠商向高端邁進,B級車以上佔比提升速度快;二是國內12寸IGBT晶圓產線產能釋放;三是功率今年延續供不應求的局面。
通信:
對於通信行業,隨着中央及地方均有出台相關復工復產計劃,將有益於前期物聯網、車聯網、汽車智能化板塊悲觀情緒的修復。重點關注兩個方面:1)第一方面,物聯網模組板塊。雖然因疫情影響導致板塊回調,但物聯網需求高景氣仍在,並且車聯網、智能網聯車將接棒,成為模組下游應用主旋律之一,仍堅定看好物聯網模組板塊。2)第二方面,汽車相關智能控制器,連接器板塊。上游供應鏈影響是短期的,長期堅定看好。
金屬:
隨着物流和汽車生產邊際恢復,行業矛盾將由供應和成本端切換到需求端。(1)物流運輸恢復,上游金屬原料供應有望好轉,成本推升邏輯轉弱。我們建議關注此次受運輸問題影響,導致訂單發運下降,庫存積壓問題的特鋼企業。(2)汽車復工復產,用鋼需求將邊際好轉。建議關注產品下游涉及汽車用鋼的重點企業:方大特鋼(汽車板簧、彈簧扁鋼)、中信特鋼(軸承用鋼、汽車用鋼)。(3)物流改善,需求恢復,基本金屬需求有望邊際好轉。建議關注銅、鋁加工製造企業供需環比改善的機會:雲鋁股份(鋁加工一體化)、神火股份(鋁箔+煤電)、海亮股份(銅管、銅棒等加工)。
化工楊暉:
看好疫後海運壓力緩解、原材料穩中下行,輪胎企業業績+估值底部反轉。(1)海運運費邊際下行,輪胎企業開工提升。(2)原材料價格企穩,給予企業向下遊傳導的時間和空間。(3)後疫情時代輪胎行業如何發展?隨着原材料、海運、汽車供需等壓制因素趨於緩解,各公司業績有望持續回暖,我們看好頭部企業迎來戴維斯雙擊。推薦玲瓏輪胎、賽輪輪胎、森麒麟等。
風險提示
疫情進展超過預期,疫情防控力度大於預計。
【策略:易斌】
核心觀點:積極交易下游需求旺盛,復產復工進度提速的高端製造業板塊。覆盤2020年疫後經濟,我們看到相對於消費的復甦,製造業的復甦是領先於線下消費的。因此,此輪疫情影響生產受損的行業,將隨着復產復工將迎來修復。因此,建議積極關注包括半導體、汽車及配套產業鏈、化工、有色等長三角地區主要製造業和工業板塊。
本輪上海疫情的市場表現,繼前段時間的物流、交運和餐飲領漲之後,近一週包括汽車、鋼鐵、有色、電子等製造業板塊也隨之反彈。核心原因在於:第一,上海疫情已經出現拐點跡象;單日新增確診+本土無症狀感染者,已經從4月13日的最高峯超2.7萬例,下降至4月18日的約2萬例,且感染病例轉運速度也在加快。第二,政策層面,從國家到地區都加大重視當前疫情下的產業鏈供應鏈保供以及物流的通暢問題,上海市經信委也在4月16日晚間正式發佈第一批666家復產復工“白名單”企業,製造業的恢復正在進行中。第三,從市場層面來看,包括2020年的疫後修復,工業、製造業的修復也都是快於線下消費的進程,因此一旦看到產業鏈的恢復,可以預計相關行業將會迎來修復。
對於製造業的復甦,我們認為應該重點關注兩個維度:一是下游需求旺盛、具備高景氣特徵的行業,二是產業鏈供應鏈能夠同步恢復的行業。
第一,修復順序上,製造業的恢復快於消費。回顧2020年疫後復產復工,按照發改委公佈數據顯示,2020年3月20日全國重點項目的復工率達到89.1%,接近9成,顯著高於同期的餐飲8成和家政4成的復工率。
第二,疫情打亂供給,能夠通過疫後彌補。不同於消費行業,受疫情影響,需求過期無法彌補,製造業能夠通過加班、提高產能利用率等方式彌補產能缺失。同時,製造業只要打通物流和工人,整個產業鏈就能夠實現較快的恢復。
第三,隨着產能的恢復,製造業需要看終端需求的情況。以2020年的情況來看,下游需求強勢的行業,在疫情修復過程中的表現更為優異,例如成長賽道的新能源車、半導體等。
第四,重視能夠產業鏈協同恢復的行業。同樣以2020年為例,受全球疫情衝擊導致了供應鏈問題,並帶來芯片的緊張,進而導致汽車產量的大幅下滑。因此,在本次的疫情復產復工中,我們可以看到上海的復工“白名單”中,眾多同一產業鏈上的企業同步復工。同時,上海作為長三角的中心城市,包括半導體、化工在內的行業與周邊地區的產業協同也十分密切,復產復工也將帶動整個地區製造業的恢復。
【電子:賀茂飛】
短期,看疫情緩解的估值修復。前期因為汽車及消費電子受疫情的負面影響,板塊經歷了較大的調整。隨着疫情緩解,汽車電子產業鏈、消費電子產業鏈有望迎來估值修復。
中期,看高景氣賽道的盈利增長。IGBT、PMIC、MCU是當前景氣度最高的三大方向之一,看好這3個方向的景氣趨勢。
長期,看好具有全球競爭力的半導體公司。中國會出現比肩英飛凌的功率半導體公司。中國是全球新能源車最大的市場之一,佔了全球一半的新能源車銷量。今年能看到幾個產業趨勢:一是國產IGBT廠商向高端邁進,B級車以上佔比提升速度非常快;二是國內12寸IGBT晶圓產線的產能釋放;三是功率今年延續供不應求的局面。
4月19日工信部發布按照“一企一策,一園一策”有序推進重點企業復工復產,產業鏈白名單也是重點提到了汽車、裝備製造、消費電子等產業鏈建立龍頭企業日調度機制。
同時,上週六上海經信委也發佈了《工業企業復工復產疫情防控指引》,明確堅持人、物、環境同防。在此背景下,4月18日上汽已準備進行復工復產壓力測試,同時也將帶動一些核心零部件工廠開展壓力測試。
可以看到中央及地方均有出台相關復工復產的計劃。對於通信行業來講,我們認為這將有益於前期物聯網、車聯網、汽車智能化板塊悲觀情緒的修復。接下來從兩個方面講一下最近的研究與產業跟蹤情況:
第一方面,物聯網模組板塊:1)首先,我們可以看到2022年初至今,物聯網模組龍頭移遠、廣和通,以及美格智能等都有大幅回調,平均回調水平約40%。我國車企及零部件企業主要分佈在長三角、珠三角、吉林等地,而這些地區均受疫情影響,導致下游主要車企,無論是老牌合資、自主還是新勢力,都相繼停產。2)第二個,由於疫情也加劇了模組產業鏈上游芯片的緊張,以及物流受阻,這兩方面原因導致板塊一定程度回調。
但我們認為物聯網需求高景氣仍在,並且車聯網、智能網聯車將接棒,成為模組下游應用主旋律之一,仍堅定看好物聯網模組板塊。並有以下三個層次:
1)第一層次,產業鏈的成熟、以及政策的導入都為車聯網模組出貨奠定基礎。4G/LTE-V2X(車用無線通信網絡)已經具備商用條件,並且2019年以來多地方也成立示範級車聯網應用。前年發佈的《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也提到將LTE-V2X實現區域覆蓋,新一代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開展應用。我們認為車聯網仍在建設與示範應用階段,上游模組將優先受益。
2)第二層次,車載模組將優先加速放量,主要受益於中期電動智能汽車的高成長。車載模組我們可以分為數傳模組與智能模組,當前輔助駕駛升級將帶動模組出貨。另一方面,智能模組其實在4G的網速、覆蓋率下即可得到很好支撐。當前智能座艙正處在加速滲透階段,持續滲透下,預計車載模組將迎來一波量價齊升!綜合來看,根據佐思汽研,2021年中國車載無線通信模組市場規模合計約32億元,預計到2025年將達91.4億元,未來5年行業規模CAGR高達30%。
3)第三層次,落實到公司層面,不必過分擔憂。產品層模組龍頭企業車載模組去年已經上車。一季度即使在供應鏈多方不利影響下,模組龍頭一季度業績仍然亮眼。比如移遠通信剛發佈1,2 月經營數據,營收(19 億)、歸母淨利(6660 萬元)同比+68%、50%,2021年報淨利率3.18%,在毛利率略有下降同時還實現淨利率小幅提升。我們認為這反應了龍頭出色的控費能力,以及規模效應漸起,未來伴隨上游疫情影響消散,預計龍頭企業的毛利率淨利率恢復很清晰,不必過分擔憂。
第二方面,汽車相關智能控制器,連接器板塊。我們仍然認為上游供應鏈影響是短期的,長期堅定看好。結合三月份調研,一些龍頭控制器廠商即使在深圳疫情環境下,工人仍然包吃包住在工廠中完成生產,即使短期物流影響出貨、毛利,全年來看還是不錯的。
投資端:3月地產和製造業投資降幅擴大,基建一枝獨秀,Q2有望看到地產和製造業環比邊際改善。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2022年3月地產銷售、新開工面積同比降幅-17.7%、-22.2%,降幅較2月再次擴大;3月基建投資同比增速大幅改善,+8.8%,增速由2月負值轉為正值;3月製造業投資中乘用車產銷同比增速均略轉負,疫情可能是主要的影響因素。隨着全國大範圍放鬆限購限售,以及疫情邊際緩解,短期地產銷售、新開工,汽車產銷環比有望改善。
需求端:疫情正逐步緩解,運輸、物流和汽車復工進程將加快。上海社會面新增陽性人數從4月10日的1246人下降至4月18日的561人,下降幅度明顯。新增陽性人數(確診+無症狀)拐點也已經出現,目前處在下行通道,社會面清零進程加快。與此同時,運輸物流保障力度加大:4月18日,全國保障物流暢通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電視電話會議在北京召開,劉鶴出席會議並部署十項重要舉措。要求努力實現“民生要託底、貨運要暢通、產業要循環”。汽車復工復產進度加快:日前,工信部派出上海指導工作組,穩步推進上海地區製造業復工復產,優先保障集成電路、汽車製造等行業666家重點企業復工復產,包括上汽、特斯拉以及眾多汽車零部件供應商。4月18日,一汽集團啟動復工復產壓力測試,特斯拉、寧德時代均表示積極復工,保障供應鏈穩定。吉林一汽已率先實現復工復產。
再次重申,隨着物流和汽車生產邊際恢復,行業矛盾將由供應和成本端切換到需求端。Q2開始,上游資源端利潤會慢慢向中下游傳導。
(1)物流運輸恢復,上游金屬原料供應有望好轉,成本推升邏輯轉弱。我們建議關注此次受運輸問題影響,導致訂單發運下降,庫存積壓問題的特鋼企業:甬金股份、久立特材,圖南股份;受原料價格上漲,成本壓力較大的普碳鋼企業:三鋼閩光、華菱鋼鐵,新鋼股份、南鋼股份。
(2)汽車復工復產,用鋼需求將邊際好轉。我們建議關注產品下游涉及汽車用鋼的重點企業:方大特鋼(汽車板簧、彈簧扁鋼)、中信特鋼(軸承用鋼、汽車用鋼)。
(3)物流改善,需求恢復,基本金屬需求有望邊際好轉。我們建議關注銅、鋁加工製造企業供需環比改善的機會:雲鋁股份(鋁加工一體化)、神火股份(鋁箔+煤電)、海亮股份(銅管、銅棒等加工)。
【化工:楊暉】
核心觀點:看好疫後海運壓力緩解、原材料穩中下行,輪胎企業業績+估值底部反轉
海運運費邊際下行,輪胎企業開工提升。從目前我們跟蹤的海運情況看,今年以來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SCFI連續多周下調,最新數據報4229點,較1月初最高點下降17.2%。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CCFI同樣呈下行趨勢,美西、美東、歐洲航線分別較年初最高點-14.3%、-5.5%、-13.4%。此外,美國主要港口班輪準班率也有所提升,3月洛杉磯港口準班率20.9%,環比提升9.3個百分點。綜合來看,當前主幹航線海運費支撐有所鬆動,一季度國內及東南亞海運集裝箱緊張程度趨於緩解。
原材料價格企穩,給予企業向下遊傳導的時間和空間。雖然短期原材料價格受到俄烏衝突、油價上漲等因素擾動,但從長期供需基本面角度判斷應為穩中下行。隨着原材料價格企穩,國內企業將向下遊進行持續的價格傳導,利潤中樞將迎來逐步恢復。
後疫情時代輪胎行業如何發展?從全球看,海外市場近一年的供需失衡造成了終端價格上漲,隨出口復甦國內企業將賺取其超額利潤。從國內看,激烈的競爭過後是新一波出清的完成,大批小企業倒閉,行業的格局將進一步優化。從企業角度看,國內頭部企業α屬性明顯,產能穩步增長、品牌力持續提升,隨着原材料、海運、汽車供需等壓制因素趨於緩解,各公司業績有望持續回暖,我們看好頭部企業迎來戴維斯雙擊。推薦玲瓏輪胎、賽輪輪胎、森麒麟等。
風險提示
疫情進展超過預期,疫情防控力度大於預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