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雙良節能先後簽訂合計287億元硅料長單以及293億元硅片長單,從上下游兩方面保障硅片業務推進。
今年初,雙良節能宣佈進軍硅片市場。其股價從年初至今也累計飆漲223%。
受益於“雙碳”政策下的行業高景氣度,光伏賽道裝機需求持續攀升,也帶動上游硅料與硅片的需求的大增。供不應求下,硅料與硅片價格漲勢明顯。
東吳證券數據顯示,2021年初以來,硅料和硅片價格分別上漲236%和114%。
硅料與硅片漲價潮下,諸多公司開始紛紛佈局光伏硅片業務,希望從這塊市場蛋糕中,分得一杯羹。雙良節能便是其中之一。
成立於1982年的雙良節能,其主營業務原本是節水節能,主要產品有冷熱水機組、熱泵、空氣冷卻設備、海水淡化器等。1985年,雙良節能研發出了國內第一台溴冷機。隨後逐步成為國內最大的溴化鋰製冷機、熱泵和空冷器生產商。
除了節水節能業務外,公司在2003年上市後,開始佈局光伏業務,為下游硅片生產商提供多晶硅還原爐,目前在這一領域已經是國內市佔率第一的企業。
在過去6年,雙良節能飽受轉型之困。2015年,公司剝離化工業務與供暖業務,將着兩項業務打包裝入新能源裝備業務中。此後6年,公司業績呈現下滑趨勢。
2015年至2020年,雙良節能每年的營收增速中,僅有2018年與2019年為正,其餘年份均為負。
盈利能力方面,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在2015年至2017年連續下滑,2016年與2017年同比下降35.36%和14.69%。2018年有所回暖後,又是兩年接連下滑,2019年和2020年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7.89%和33.54%。
但今年公司業績卻實現大增。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2.67億元,同比增長85.29%,實現歸母淨利潤1.77億元,同比增長220.88%。
銷售毛利率方面,年內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分別為32.75%、32.62%和30%,有所下滑。但公司的銷售淨利率卻總體呈上升趨勢,三個季度分別為6.39%、8.68%和8.47%。
銷售淨利率的下降,主要得益於公司銷售費用率與管理費用率的下滑。第三季度,公司的這兩項費用率較第一季度明顯減半。
具體業務上,節能節水業務方面,受益於國家雙碳政策的進一步強化,以及各地政府對能耗雙控重視程度的提升,工業企業節能減排改造需求逐步釋放。年內,雙良節能已中標及簽訂合同的節能節水訂單總額為21.64億元。
還原爐業務方面,在光伏裝機需求長期高速增長與硅料短期供不應求的刺激下,新老多晶硅玩家跑步入場,硅料迎來大規模的擴產潮。作為硅料“買鏟人”的多晶硅還原爐供應商龍頭,雙良節能也享受到了擴產的紅利。
年內,雙良節能共簽訂約22.47億元的多晶硅還原爐訂單,僅僅這一項業務的收入,便是去年公司所有營收的108.4%。
自去年開始,光伏便進入了一個上行週期。在“碳中和”、“碳達峯”政策下,政策利好頻初,光伏的景氣度大幅提升。也吸引了諸多玩家跑步入場這一賽道。
在光伏產業鏈中,分為上游硅料生產、中游硅片、太陽能電池片和組件生產,下游則為光伏發電站。
在這幾大環節中,中游的硅片、電池片、組件、光伏玻璃等細分領域因為準入門檻較低、產能釋放較快,成為各路玩家湧入的重災區。
此前主營業務為多晶硅還原爐的雙良節能也躍躍欲試,擴產上游硅料與中游硅片。作為硅料賣鏟人,雙良節能多年來在光伏領域已經積累了一定的技術與經驗,加之光伏賽道技術壁壘相較來説並不高,跨界做硅料與硅片對雙良節能而言並不會説有太大的難度。
但目前,光伏賽道已然進入內卷期。新老玩家紛紛擴充硅片與硅料的產能,在明年勢必會迎來產能過剩的情況,競爭激烈價格下跌在所難免。
11月30日,硅片龍頭隆基股份已經率先宣佈降價,打響了硅片價格戰的第一槍。迫於隆基股份在行業內的市場佔有份額領先優勢,其他硅片廠商也會相繼降價。此時擴產的雙良節能屆時可能會出現利潤承壓的情況,雖然已有佈局上游硅料,或可平抑一些成本。
但內卷大戰中,市場佔有率高越能降本增效的企業,往往才能頂住價格戰的壓力,對並非硅料與硅片領域優勢玩家的雙良節能來説,可能會是不小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