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掃地機器人賽道:下一個投資金礦

中國家電行業中,藴藏着一個漲幅驚人的細分賽道——掃地機器人,科沃斯不足1.5年大漲1300%,石頭科技近400%。

然而狂歡之後,股價迎來一地雞毛。最近4個月,石頭一度大跌54%,科沃斯一度大跌41%。不過,兩大龍頭近期拒絕下跌,前者5日反彈20%,科沃斯今日大漲逾6%。

掃地機器人龍頭們屹立不倒,是盛宴,還是剩宴?或許不少投資者心裏都有疑惑。

1

行業蝶變

自2001年Electrolux發佈第一款量產掃地機器人Trilobite以來,行業已經有20餘年的歷史。

2001-2009年,掃地機器人採用隨機碰撞方式進行清掃,效率低下,消費者購買動機主要是獵奇,當成玩具來對待,行業發展處於停滯期。到2010-2015年,清潔、避障等方面的技術得到一定的突破,高端產品售價也開始不斷走低。2016年,小米推出由石頭科技研發的“米家掃地機器人”,定價1699元,快速引爆市場,從而推動掃地機器人真正進入全局規劃的智能化時代,成為國內行業發展的標誌性事件。

不過,經歷最近5年的發展,中國大陸清潔電器(包括掃地機器人、吸塵器、電動拖把、洗地機等)整體滲透率遠遠低於歐美日韓。主要邏輯在於清潔行業並沒有解決國內消費者的核心訴求。

中國家庭地面地板材質56%是瓷磚,43%是木地板,地毯僅佔1%,而美國地面地毯(含小型)佔比高達50%左右。前者清潔核心訴求在於拖地,而後者則是吸塵。在中國行業發展早期,掃地機器人蔘照歐美偏重“掃”,不重拖,即便是重拖也沒有自動清洗拖布的功能。也正是以上核心訴求沒有被滿足,國內清潔電器遲遲沒有蓬勃發展起來。

變革發生在2020年。這一年,拖地、抹布自清潔技術得以突破,消費者核心訴求得以滿足。而此前即便具備拖地功能的掃地機器人,拖地效果也很差,且抹布需要人工清洗,體驗較差。

2020年,後起之秀的雲鯨推出主打拖地的洗拖機器人——“小白鯨”J1,拖地效果大幅提升,且同時開創性的研發了抹布自清潔系統,掃地機可以根據拖布的髒污程度自動返回基站進行抹布清洗,憑藉這一人性化功能迅速打開市場。

2021年,科索沃跟上雲鯨,推出主打拖地以及拖布自清潔的產品N9+,可以旋轉增壓拖地,並且自帶水箱可以恆濕拖地,又一次提升了掃地機器人的拖地能力。

此外,在導航系統上,技術路徑也逐漸淘汰隨機碰撞、局部規劃,轉而演變為全局規劃。而後者主要技術路線包括LDS SLAM與VSLAM,兩者採用基於不同傳感器的SLAM算法來構建地圖、進行定位,前者採用激光雷達,後者使用視覺傳感器。技術大演變,避免了與障礙物的磕碰,也提高了清掃的覆蓋率與效率。

中國家庭核心消費訴求被滿足之後,大概率將推動國內滲透率快速提升。2020(2021H1),科沃斯和石頭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431%(543%)、75%(42%)。

2

增長邏輯

2015—2018年,全球掃地機器人市場規模年複合增速高達30%,2019年放緩,2020年恢復高增長,同比增幅32%,市場規模已經來到了34億美元(摺合219億元人民幣)。在2021年上半年,全球(不含北美)市場零售額同比增長49%。

在中國市場,2018年市場規模達到87億元,過去5年(13-18年)複合增速高達61%。2019年伴隨着低端隨機碰撞類產品退出市場,規模萎縮至79億元。2020年,隨着創新型新品推出,市場規模同比增長19%。而在今年前8月,據奧維雲網統計,掃地機器人銷售額同比大增56%。

另據瑞銀預計,到2025年,全球/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130 億美元/50 億美元,對應2020-2025年CAGR為24%/30%,遠高於同期中國大/小家電市場增速。

那麼,中國掃地機器人行業增長邏輯是什麼?

隨着新興技術的突破,市場價格帶整體上移。2019年,高端旗艦機掃地機器人零售價普遍在2500-3000元,而2020年3000元以上產品的線上銷售額已經高達19%,同比提升14%,而價格偏低(隨機碰撞類)市佔率明顯下滑,2020年1499元以下的產品線上市佔率為27%,同比下滑13%。

當前,掃地機器人整體均價在2200-2300元。未來價格怎麼演化,不好言。一是行業處於絕對增量市場,二要區分高端、中端、低端帶。

量上,掃地機器人還有很大的空間。這裏,可以用解放雙手的洗衣機來類比,2020年冰箱內銷4266萬台,外銷6612萬台,而掃地機器人僅僅529萬台。

目前,中國掃地機器人滲透率不足7%,遠低於美國的15%。而美國2020年相較於2014年提升9%,目前提升態勢明顯,iRobot預計美國潛在滲透率水平將達到30%。

除了國內市場,中國掃地機器人還在搶食海外市場的巨大蛋糕。2016年,iRobot 佔比全球64%的市場份額,第二名科沃斯僅佔10%,其次是三星、LG、Neato等品牌。到了2020年,iRobot已經鋭減至40%,科沃斯已經提升至17%,石頭(含小米)提升至20%。可見,以石頭和科沃斯為首的中資品牌在全球市場實現了較大突圍。

國內市場方面,2020年,市場NO.1是科沃斯,佔比高達40.87%(2021Q1為43.3%),已經連續3年保持在40%以上,是絕對的行業龍頭。其次是小米15.87%,石頭10.87%。雲鯨則是一匹行業黑馬,搶佔到10.7%的份額。

在國內,全球巨頭iRobot因產品定價過高,缺乏掃拖一體機,且不善於國內新媒體營銷(線上整體佔比90%),在國內強勢品牌擠壓之下,2019年在國內市場份額僅佔4.4%。不過,iRobot在除中國以外的全球市佔率為62%,在北美擁有75%的市場份額。

中國掃地機器人市場在滲透率方面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其次還存在類似美的海爾在海外市場攻城略地的邏輯,行業具備不錯的前景。

3

尾聲

全球前三大巨頭,分別為iRobot、科沃斯、石頭科技。2020年,三巨頭實現營收分別為14.3億美元、72.3億元、45.3億元。如果單獨對比自有品牌掃地機器人業務,iRobot 5年營收復合增速21%,科沃斯從2015年的14億元增長至42億元,複合增速為25%,而石頭髮展歷史更短,從2017年的1.1億增長至2020年的40億元。

三家巨頭毛利率較為參差,但掃地機器人毛利率水平均在50%左右。淨利率方面,差異較大,石頭科技淨利率30%,科沃斯淨利率9%,iRobot淨利率10%。導致盈利水平差距較大的邏輯是商業模式上有一些區別。

具體而言,生產模式端,科沃斯自主生產比例高,而後兩者主要是代工模式。產品策略端,科沃斯、iRobot產品全價格帶覆蓋,而石頭專注做中高端。銷售渠道端,科沃斯以線上為主,石頭採取線上線下並重,iRobot則主要以線下渠道為主。

綜合以上來看,在行業增量市場下,三家公司的增長潛力和盈利水平也都不錯。在國內,龍頭科沃斯整體競爭力相較於石頭可能略勝一籌。除了掃地機器人,科沃斯卡位洗地機賽道(芙萬),2020年營收從無到有,實現7.38億元。目前,國內洗地機不足1%的滲透率,還有較大空間。

目前,科沃斯、石頭較歷史高位均實現了大幅回調,估值也呈現了迴歸。但科沃斯PE仍有65.89倍,石頭還有35倍,依舊貴。這非常現實,在A股找到一個未來空間大,同時估值不高的,挺難的,除非遇到類似2018年那種系統性、整體性的低估機會。

當然,行業以及龍頭髮展也面臨一些風險,諸如價格體系還能不能維繫、類似雲鯨一樣的黑馬出現、終端受到大宏觀消費萎靡的影響。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