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家倡導碳中和大背景下,市場中有關新能源板塊的熱度直線上升,各種清潔能源大受追捧,可燃冰便是其中之一。
截至今日收盤,可燃冰概念指數小跌1.28%,收報1166.57元。除了在2月中旬出現大規模漲跌,今年前7個月總體呈平穩波浪態勢,直至7月底開始整體上行。7月底至今累計漲幅為25.53%。
可燃冰又叫天然氣水合物,是天然氣在高壓高温環境下形成的,因為外觀像冰且遇火即燃,所以被稱作可燃冰。
其最大的特點就是能量密度高,一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轉化為164立方米的天然氣和0.8立方米的水。
比如一輛使用天然氣為燃料的汽車,一次加100昇天然氣能跑300公里,那麼加入相同體積的可燃冰,這輛車就能跑5萬公里。
在同等條件下,可燃冰燃燒產生的能量比石油和天然氣多出幾十倍,而且不產生任何殘渣與廢氣,避免了最令人頭痛的污染問題。
據專家評估,地球上常規的石油、天然氣等資源消耗巨大,已不足以支撐人類長期的需求,很快就會枯竭。而可燃冰的儲量卻極為豐富,遠遠超出其他燃料資源,至少能滿足人類一千年的使用需求,是國際公認的石油替代能源。
目前海底可燃冰已發現的主要分佈區域,是在大西洋海域的墨西哥灣周邊、南美東部、非洲西部、日本海中國南海海槽等區域。中國國內可燃冰主要分佈在南海海域、東海海域、青藏高原凍土帶以及東北凍土帶,而且資源量豐富,尤其在粵港澳大灣區儲量驚人。
可燃冰被視為人類最有希望的新能源,誰先掌握可燃冰,誰就能在未來首先獲得清潔的新能源經濟增長動力。
目前,全球性的可燃冰商業利用競賽已經全面開始。除中國外,俄羅斯、美國、印度、日本、加拿大、韓國等國家都已經成為可燃冰開發的中心區域。各國競相開發,無疑會進一步推動可燃冰的開發利用進程。
可燃冰想要實現商業化,必須先去解決一項世界性難題——如何開採?
雖然可燃冰分佈比較廣泛,但是現在卻沒有研發出更高科技的開採方式,使得可燃冰開採舉步維艱。
因為大多數的可燃冰都是埋藏於海底或凍土層當中的,並且構成它的主要成分還是甲烷,要知道甲烷可是造成温室氣體的罪魁禍首。可燃冰會分解產生甲烷,如果發生大規模的泄露,將破壞生態安全。
此外,如果在開採可燃冰的過程中失誤了,一旦開採鑽孔密封不好,導致大量的海水灌入,就可能會造成大範圍內的海底構架失穩、出砂,嚴重可能會引起海底滑坡等巨型災害。
目前仍需攻關兩大關鍵技術來保證可燃冰的安全開採:模擬仿真和智慧觀測試驗技術。
今年7月12日,中海油研究總院對外宣佈,由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海洋天然氣水合物試採技術和工藝”項目支持的“國產自主天然氣水合物鑽探和測井技術裝備海試任務”在我國南海海域順利完成海試作業,此舉標誌着我國海洋天然氣水合物鑽探和測井技術取得重大進展。
業內人士認為,可燃冰的戰略地位將有利於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優化能源生產和消費格局以及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基於我國可燃冰調查研究和技術儲備的現狀,預計在2030年左右有望實現可燃冰的商業化開採。
在這一技術上,國內相關企業已經領先美國和日本等國外公司。目前為止,中國是世界上累計試採可燃冰產氣量最多的國家。
儘管大規模利用可燃冰還需等待,但終會有到來的那一天,屆時可能對整個人類都有巨大戰略意義。
作為新興的清潔能源,可燃冰的未來前景毋庸置疑。由於其充滿想象空間,在A股市場也是頻頻被炒作。
不過因為開發難度和量能始終無法突破,目前對可燃冰主體的投資,仍主要集中於油氣勘探開採和鑽井平台領域。
對於後市投資機會方面,由於可燃冰短期內較難實現商業化並對上市公司產生相關業績支持,可以重點關注與可燃冰上游開採密切相關的產業。
與上游開採相關的產業主要包括,一是油服產業,包括提供海上開採設備、服務的企業,相關所在行業上市公司如石化機械、海油工程、傑瑞股份等;二是與可燃冰關聯度最高的天然氣和LNG產業鏈,相關行業上市公司如富瑞特裝、中集集團、中國船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