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撈王,撈出的是真金還是泡沫?

如今在餐飲界,火鍋依舊是市場矚目的C位選手。

人們不僅愛吃,還愛投,更愛自己搞,來去之間,一家上市公司或許就出現了。

近日,粵式火鍋連鎖店撈王(Laowang Holding Limited)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中金公司及華泰國際爲聯席保薦人。

繼海底撈、呷哺呷哺之後,撈王作爲又一火鍋新勢力有望在港股登場。

火鍋這門生意向來站在風口,有人樂得看個熱鬧,有人殺入戰場欲分一杯羹,市場已是紅海,如何突破重圍,走順盈利模式一直是入局者,乃至市場最重視的經營命題。

掘金火鍋市場

說到底,一個上市公司的崛起需要有行業空間的支撐。

民以食爲天,中國人對吃一向花心思。

受益於產業結構升級,中國餐飲業作爲第三產業的關鍵組成部分,成長潛力大,尤其在疫情下行業洗牌出清迅速,不斷趨於良性發展。

有趣的是,中國餐飲業的資本化程度並不高,缺少巨頭,這一塊的市場價值值得深挖。

37676-f307040a-796d-4eb5-8ab0-33441386b36a.png

火鍋是中國獨有的美食,歷史悠久,長期受到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的喜愛。

e4448-aabd68f8-3c87-46ae-a98f-ecc177463bd6.png

圖源:網絡

古書有雲,火鍋“以錫爲之,分上下層,高不及尺,中以紅銅爲火筒着炭,湯沸時,煮一切肉脯、雞、魚,其味無不鮮美。”

在一定程度上,火鍋的辣和鮮也具有成癮性,而成癮性的合法產品有着高黏性,獲利空間自然不少。

時光轉到現在,這口熱氣沸騰的湯鍋不僅可以接納一切美味珍饈,還疊加了一層社交屬性。

管它春去冬來,與三兩好友,約個火鍋,談天說地,便是煙火人世間的小確幸。

這是一種溝通橋樑,更是一種情感宣泄,在火鍋面前,人情的溫暖多了,社恐的侷促少了。

總之,火鍋是萬能的,沒有火鍋是萬萬不可的,它已成爲餐飲細分下的主要品類。

5dafc-cea47129-780f-47e2-aaf3-2d60ac2e9ed0.png

有空間,自然有人來掘金。

要知道火鍋的標準化不難,進入門檻不高,易於“去廚師化”,而獲利水平較高。

公開數據顯示,近十年來,火鍋相關企業總體保持增長,頻頻受到資本的青睞。

73599-a63bdebd-8a80-46b9-9df6-11d834febd62.png

你甚至會發現,各路明星也紛紛將開火鍋店作爲副業發展,想要撈把快錢。

目前市場上,火鍋企業的種類佔比最大的是川渝類的紅湯火鍋,正所謂一辣解千愁,對辣味上癮的年輕人不在少數。

16a1e-477c508c-75be-4992-8d9f-56e880fb66ef.jpg

圖源:網絡

不過黑馬不是沒有,乘着健康養生之風,以粵式火鍋(海鮮火鍋、潮汕牛肉火鍋、粥底火鍋等)爲首的白湯大軍來勢洶洶。

公開數據顯示,預計到2025年,粵式火鍋餐廳行業的收入將達到1285億元,中國所有粵式火鍋餐廳自2020年至2025年的複合年增長率爲15.3%。

不同於川渝的火辣重口,粵式火鍋以清淡滋補爲主,重視食材的原汁原味。其中,撈王作爲典型的先行者跑了出來。

bd725-afe693dc-841a-4d85-b1c8-ff36158bcb31.png

圖源:網絡

重視品牌運營

撈王成立於2010年,主打胡椒豬肚雞火鍋 ,旗下運營及管理了三個品牌,分別爲“撈王鍋物料理”,“鍋季”以及“撈王心靈肚雞湯”,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撈王在中國內地的25個城市開設了135家連鎖自營餐廳及在臺北開設了一家餐廳。

421e5-05d3c3e3-4abd-416b-aa95-f5684cefb8e7.png

4cfcd-f7638ec1-d96c-4d68-a7c6-c92eb1b730a2.png

圖源:網絡

IPO前,創始人李裕成、陳湘、黃雅玲、趙宏澤、王詠詩共同作爲一致行動集團,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分別直接或間接持有已發行股本總額的29.92%、7.51%、1.33%、4.26%、2.00%。

8802d-25844e79-be47-4a39-baed-bd09280964e8.png

從基本面來看,2018年-2020年實現營收分別爲8.7億元、10.95億元、11.25億元;2021年上半年營收爲6.47億元,上年同期的營收爲4.36億元;期內利潤分別爲5906萬、7992萬、6744萬元,存在一定的波動;2021年上半年期內利潤2145萬,上年同期的期內利潤爲106萬元。

43ae1-19cc2fbb-dc62-4b8d-bff5-57e6c985d301.png

雖說火鍋已陷入競爭紅海,但目前按2020年收入計,撈王在中國粵式火鍋餐廳市場中排名第一,市場份額爲1.7%。

撈王之所以可以躋身粵式火鍋的頭部梯隊,一方面通過走白湯路線而打出差異化,同時,在營銷、品牌運營上也頻頻發力。

0dd41-723e5791-4b91-444a-ae40-9dda61720855.png

圖源:招股書

要知道火鍋是個好品類,但品類再好也會觸及增長天花板的時候,最終還是要將重心放在品牌運營管理上。

一個好的火鍋品牌可以通過菜品、服務、甚至是它的Logo和目標消費者進行有效的情感溝通。

如今的消費者,尤其是主力人羣——年輕人很重視這一點,他們樂於分享,注重品質,個性化凸顯,更願意爲符合自己價值觀和愛好的事物反覆買單。

6de33-4a446a31-3b71-4c04-acca-e387a3feff9f.jpg

圖源:網絡

對於這一點,撈王領悟得挺快,重視自媒體的力量,跨界與熱門公司搞聯動,還搞起了品牌IP化,推出撈小匠、撈小愛。

30e27-093ef31c-102a-47ab-ab2a-d7f7700a1d22.png

圖源:招股書

畢竟,消費者一旦買賬,消費場景進一步擴寬,新增流量帶來增長動能,最後對品牌溢價的賦能自然是正向的。

截至最後實際可行日期,撈王擁有超過860萬名註冊會員,其中130萬人已提供其所屬年齡組別,約78.4%爲18至35歲的年輕人羣;會員用戶90天內的再次就餐率爲13.6%。

cf58c-575d11b1-7b5d-490a-b6c8-cc3910f5543d.png

圖源:網絡

進擊擴張下的前車之鑑

在快速成長期,撈王的規模化擴張自然也提上了日程。

本次IPO募集所得資金淨額也被用來在全國乃至全球開設新餐廳——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年分別計劃開設約32、49、75和103家餐廳。

88b3c-60555597-89dd-4566-91c3-e6aec5418fad.png

爲了獲取更多的市佔率和流量,加速開店、市場下沉都是餐飲門店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正常玩法。

但任何事一旦過了那個度,就容易變味。尤其是新開門店想要成爲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是需要時間澆灌的。

就拿開店來說,萬一陷入了非理性的跑馬圈地,不但無法爲企業發展增益,反而會弄巧成拙,受困於高昂的成本,拖累運營,而運營不佳帶來的問題則會積小成大,從操作違規到食品安全,進而影響盈利。

撈王本次披露的數據中,2018-2020年撈王鍋物料理餐廳翻檯率連續下降,分別爲3.1、3.0、2.5;2021年上半年降至2.4,但較2020年同期(2.1)略有上升。

39b17-14df4f8f-5245-4214-a094-9267fd9ea799.png

這一評估單店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標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港股市場上的火鍋前輩已爲後來者上了一課。

在極速擴張下,一旦無法把控速度和質量的平衡,翻檯率“翻車”得厲害,小小火鍋裏容易撈出泡沫,經營容易成難。

海底撈的股價曾因淨利暴跌而持續下跌,翻檯率已從2018年的5.0降至2020年的3.5;呷哺呷哺今年上半年虧損4992萬元,計劃關閉200家虧損門店。

前車之鑑,後事之師。

解決這一痛症的關鍵自然不是簡單粗暴的漲價戰略,這一效果甚微,反而容易消磨消費人羣的黏性。這一重任最終還是得落在品牌塑造上,具體細化到產品服務、營銷、供應鏈管理等方面。

如今的消費者不是不接受漲價,而是不接受漲價後沒有改善甚至每況愈下的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

他們也許會“見異思遷”,永遠追求新鮮事物,但他們同樣願意爲高質量的品牌持續買單,付出自己的忠誠度

餐飲行業淘汰出新的速度很快,對於撈王而言,穩固品牌效應需要持續創新升級,例如推出即食產品的零售業務,同樣,以保持服務質量爲前提,在擴容規模這條路上控制成本也面臨挑戰。

結語

消費賽道一向受到資本市場的矚目,人們都在期盼着下一個明星股的到來,揮金如土間,估值往往不低。

火鍋這門生意看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難在連鎖下的運營管理。入局者切忌矇眼狂奔,有了門店,忘了服務,要知道餐飲業門檻雖低,但處處都是細節,而細節決定發展的高度和廣度,畢竟火鍋裏撈出的究竟是真金還是泡沫,往往就在一瞬間。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