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榮昌生物(09995.HK)近期交流紀要
uSMART盈立智投 09-03 14:23

榮昌生物(09995.HK)近期交流紀要

總結:

1.上半年泰他西普實現營收3000萬元(3月份獲批上市),目前覆蓋420家醫院,截至8月份,銷售收入達4700萬,惠及患者數超過1000人,公司計劃年內覆蓋醫院至450家,考慮到國內能夠治療SLE的醫院總量在800-1000家,覆蓋數目前已接近一半,全年指引超1億元。國內SLE患者接近100萬,RC18相比傳統激素療法以及貝利尤單抗療效顯著,未來空間巨大。

2.韋迪西妥單抗截至8月實現營收5500萬(六月上市,7月銷售),目前覆蓋400家醫院和405家藥房。韋迪西妥作爲國內首款ADC,未來將覆蓋胃癌及乳腺癌兩大癌腫,較競爭對手有望快速推至前線治療。先發優勢明顯。

3.產品線方面,下半年泰他西普兒科9月希望能報IND,IgA、SLE計劃年底在美國啓動III期,IgA未來1-2個月內會有病人在美國入組II期臨牀。乾燥綜合徵9-10月在中國的II期數據能有初步結果,類風關明年上半年結束III期試驗入組。韋迪西妥單抗尿路上皮癌適應症預計明年終獲批上市。尿路上皮癌在美國II期在今年稍晚時候啓動;乳腺癌兩個HER2高表達和低表達目前在III期中,預期至少到明年底或後年能有數據;眼科RC28明年上半年wAMD適應症會有數據;RC88、RC98、RC108目前還在I期,今年不會有數據;RC118今年將在澳洲開I期,國內預計年底或明年出開。

 

Q&A:

Q:未來怎麼再免疫疾病和腫瘤疾病適應症方面做差異化的商業策略?

 目前是兩個獨立的銷售團隊,隊伍的兩個負責人相關經驗也非常足,隊伍也都是由銷售精英組成。對於腫瘤類和自免類的商業策略公司的打法不同,自免類用藥週期較長,公司對於泰他西普銷售團隊沒有進一步擴張的打算。目前已經覆蓋約420家醫院,全國有能力去診治和治療這類疾病的醫院也只有約800到1000家,公司計劃今年年底可以覆蓋一半,大部分集中在一二線城市的三甲及綜合醫院。這兩款藥也都符合今年醫保新政,公司目前在積極準備中,希望幾年可以順利進入醫保。銷售團隊預計未來不會超過200人。

 公司的ADC是最早上市的,沒有進行策略規劃。其他像PD-1這些治療腫瘤類的藥物競爭激烈,公司在前期會使用較激進的鋪排方式去挑戰市場。隨着能夠進入到醫保名冊之後,銷售團隊會大概擴充至350人。

Q:泰他西普適應症未來有多大空間?

 SLE在國內病人體量不小,約100萬人。對成人類公司的目標是挑戰中重度患者市場,因爲中重度患者對自身的生活質量要求會比輕症患者更迫切。SLE是免疫類系統疾病,目前沒有辦法根治。衆多的傳統療法是激素治療,但90%的患病都是女性,尤其集中在20-40歲的黃金年齡的女性居多,很多女性需要生育,用了激素之後很多情況不能懷孕,副作用會比較厲害,這一部分是公司的目標人羣。狼瘡兒科大部分病患是青少年十七的女孩,使用激素藥物會停止生長,這部分人羣也是公司的目標人羣。縱觀目前中國的自免類疾病生物藥市場是有待教化的,因爲目前生物製劑搶佔的份額並不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原來沒有比較好的藥,而隨着公司的藥上市之後,可以去慢慢去教化市場。較大部分的醫生非常認可公司產品,因爲療效和數據亮眼。公司希望可以慢慢去滲透市場,有穩步的增長。

Q:後續在免疫領域產品佈局?在腫瘤上產品佈局思路?

 SLE是公司自免類藥物首個獲批上市的適應症,公司目前在研適應症超10種,披露約7種,處於行業前沿。適應症拓展市場非常大,光SLE適應症全國患病人數就有100萬人。另外公司目前主推的IgA腎病比紅斑狼瘡患者人數還要多,市場體量約200萬人,該領域相對來說是較爲空白的,沒有療效比較好的生物製劑,前景廣闊。乾燥綜合徵病患也有幾十萬人,同樣目前也沒有好的特效藥,市場也比較空白稀缺。類風關目前賽道較擁擠,但患病人數超1000萬人,目前已知的上市藥品可能也是T細胞爲主,B細胞層面相對較少,有些對阿達木單抗無效或不耐受的人羣,相對來說比較多,這也是公司重點佈局的適應症。其他兩個目前在II期的適應症相對來說更罕見,所以雖然RC18產品只是一款產品,但適應症市場空間廣闊。

 公司的ADC跑得較快,未來公司也不排除會經營一些產品,但產品不會超過公司目前的所在的三大領域:自免、腫瘤、眼科。

Q:國內對應HER2表達的胃癌、上皮癌、乳腺癌對應患者人羣或市場規模?

 未來患病人羣很大,胃癌再國內是很大的癌症,公司目前獲批的是三線的治療線數,但從銷售的角度去看,截止到8月份不到兩個月的時間,ADC使用人羣種胃癌患者佔40%左右的市場份額,還有30%多是乳腺癌,剩下的20-30%是尿路上皮癌。這個要可以超適應症使用,尿路上皮癌相對在中國患病人數不多,美國市場會更大。乳腺癌HER2公司目前兩個適應症,高表達乳腺癌伴隨肝轉移患者佔HER2高表達人羣的50%,人數客觀。HER2低表達乳腺癌目前人數比高表達多,佔到HER2表達50%左右,乳腺癌市場非常大。

Q:ADC未來在海外臨牀過程中,國內臨牀數據對於它有什麼借鑑意義?海外的臨牀順序也是胃癌、尿路上皮癌和乳腺癌嗎?

 目前FDA對腫瘤藥物趨勢是越來越放款的,FDA非常認可中國數據,尿路上皮癌適應症FDA認可公司在美國做的尿路上皮癌II期實驗數據做出來之後直接拿中國的數據報BLA。相對來說尿路上皮癌順序是最快的。Seagen比較看重乳腺癌,後續乳腺癌適應症也會在美國開臨牀,這兩個是跑得最快的。美國胃癌患者人數不多,還有其他小的品種順序可能稍微靠後。

Q:能否針對國內市場對ADC的各種適應症拆分說一下市場空間?

 乳腺癌適應症的患者數最多。靶向HER2的ADC並不多,尤其像公司這種同時打高表達和低表達的公司更少。HER2高表達適應症佔乳腺癌整個HER2約20%-30%人數佔比,伴肝轉移相對來說能佔到高表達50%。HER2地表達佔HER2靶點約50%體量,非常高。在這兩個領域公司目前都有佈局,都跑得很快,未來市場空間大。胃癌在中國是大癌症,公司策略是先把藥物做上市,目前胃癌已經獲批,已經跑到其他的ADC公司前面,未來公司希望做到的是等到競爭對手上市時,公司已經再往前線去推了。

Q:ADC商業化團隊建設情況?醫院覆蓋情況及後續醫保談談判情況?

 公司目前銷售隊伍約200人,目前覆蓋約400家醫院,約405家藥店,計劃今年年內能夠覆蓋500家醫院。

Q:關於醫保談判情況?價格方面預期?

 目前公司兩款藥都符合今年醫保新政,在積極準備中。價格方面目前不太方便給預期。公司也做了醫保折扣預期,因爲公司目前的定價策略在進入醫保之後年治療費用大概爲13500,相對貝利木來說是高的,因爲公司希望在價格上面能夠體現這款藥的價值,所以價格不會低於貝利木進入醫保後的年治療價格。腫瘤類價格更不好做對比,因爲公司的ADC是國內首款ADC,年治療費用約22-32萬之間,通過折扣下來還是不貴的。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