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晨光
數據支持 | 勾股大數據(www.gogudata.com)
2020年7月17日,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陸上交所科創板。
從上市招股書披露來看,公司是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系統整體技術方案的提供商,也是高性能。
動力電池系統的生產商。目前已成為全球三元軟包動力電池的領軍企業之一。研發團隊長期與全球鋰離子動力電池行業科研院所、知名企業、頂尖專家展開戰略合作,合作單位包括美國阿貢國家實驗室、美國伯克利勞倫斯國家實驗室、巴斯夫、杜邦、3M 公司等。未來 5 年,公司計劃在境內、歐洲和北美逐步建立生產、研發基地,完善公司的全球佈局,服務全球整車企業客户。
上市前,孚能科技對自身目前取得的成績、研發團隊的實力、未來發展的憧憬,無不顯示其是一家“很牛逼”的企業。然而,上市後的“種種”情況,卻令人大跌眼鏡。
其一,上市不到半年,前後三位核心技術人員離職。
2020年8月22日,離上市之日僅過一個月作為招股書披露的十名核心技術人員之一的Daniel Ba Le 先生、Matthew Paul Klein III 先生,相繼選擇離職。時間節點離上市日期這麼接近,有點前腳上市、後腳離職的味道。
2021年3月13日,核心技術人員、研發經理 Michael Douglas Slater 先生因個人原因辭去相關職務。
其二,半數監事集體離職。
2020年11月21日,三名監事王小軍(監事會主席)、李紅星、劉新輝三人同時辭職,皆因個人原因。
其三,董事會祕書辭職。
2021年6月17日,董事會祕書唐秋英辭職。
綜上,核心技術人員、監事、董事會祕書的相繼離職,折射出孚能科技可能存在的問題。
2020年10月22日,孚能科技與其IPO時會計師事務所安永華明解約,擬聘任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為公司2020年度審計機構。
上市不到三個月,更換會計師事務所。探雷哥對此還是挺詫異的。
緊接着,2021年1月30日發佈的一則《關於 2020 年度計提資產減值準備的公吿》:計提應收款項信用減值損失約4187.50萬元、計提存貨跌價準備約11016.81萬元。
根據2020年年報披露,存貨-產成品計提減值準備1.06億元。
上市僅半年且在行業景氣度向好的情況下,已經生產出的“產成品”,卻要計提過億的減值準備。着實令探雷哥費解。
招股書20年7月版披露顯示,2019年前兩大客户:第一大北汽集團銷售額11.02億元、第二大長城集團銷售額5.64億元。然而,僅隔半年,2020年上半年,孚能科技對北汽集團銷售額僅為1930.28萬元、對長城集團並無銷售額。
對兩大客户銷售額直線下滑之時,孚能科技給出的解釋稱:根據發行人的預計,發行人與北汽集團、長城集團的合作項目主要在2020年下半年實現量產,因此,發行人對上述客户的銷售收入主要集中在第三、四季度。
而從2020年年報問詢函回覆來看,孚能科技對北汽集團、長城集團的銷售與上述解釋“南轅北轍”。
2020年孚能科技對北汽集團的銷售額與2019年相比,下滑99.69%;對於長城汽車的銷售額也是同比下滑98.76%;對兩大客户的銷售額,可以説是全軍覆沒。
綜上,探雷哥質疑孚能科技招股書中對北汽集團、長城集團2020年下半年銷售預判時,涉嫌誤導性陳述。
上市第一年,歸母淨利潤虧損額高達3.31億元。
動力電池科創板“第一股”光環漸退,孚能科技何時走出困境?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