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200年間,白銀的貴與賤
格隆匯 07-28 13:57

本文來自格隆匯專欄:財主家的餘糧,作者:財主家沒有餘糧啦

1855年5月11日,法國巴黎,人們蜂擁到香榭麗舍大街,只為了在人羣中看他和她一眼。

“他”,是當時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借用叔叔拿破崙給法國曾經帶來的輝煌,他當時頗受法國人擁護;

“她”,是拿破崙三世的皇后歐仁妮,被譽為當時歐洲最有趣最美麗的兩個女人之一(另一位是著名的茜茜公主)。

在這一天,在着裝絢麗的騎兵護衞下,皇帝和皇后專門從杜伊勒裏宮出來,來到了香榭麗舍大街和塞納河之間的工業宮,參加將要在這裏舉辦的世界工農業和藝術博覽會(世博會)的揭幕式。

1855年的巴黎博覽會,是熱愛藝術且喜歡炫耀的拿破崙三世一手操辦的,因為涵蓋了農業、工業和藝術,而且邀請了當時已知文明世界的絕大多數國家參會,所以這算是首屆真正全面展示人類文明成果的博覽會,而皇后歐仁妮更是個人出資,贊助本屆藝術博覽會。

除了正和法國在克里米亞半島打仗的俄羅斯拒絕參加展會之外,其他接到邀請的各國都積極響應,共有11986名法國人和11968名外國人帶着他們的作品和產品,前來參展。

為了歡迎重要參展人員,拿破崙三世大擺宴席,為了顯示法蘭西帝國的慷慨富有和藝術氣質,在宴會中讓每位客人都使用飾有美麗花紋的銀質餐具。然而,當皇帝皇后祝酒的時候,人們卻注意到,皇帝所用的酒杯,雖然一樣是銀色質地,但似乎與自己的白銀酒具不太一樣……

這正是拿破崙三世想要達到的效果!

他和皇后所使用的酒具的確與眾不同,因為他們身份特殊,理所當然要使用比白銀更昂貴的材質製作餐具,但若使用黃金,對於鍾愛藝術的皇帝和皇后來説,也未免太俗了點。

幸運的是,拿破崙三世找到了當時最昂貴、最稀有的一種金屬,它的顏色和質地與白銀接近。普通人可能以為,皇帝使用的也是銀質碗筷,與民同樂,而當他們真正明白之後,又能充分理解皇帝陛下的身份尊崇和與眾不同。

藝術家們,不都愛裝麼,有句話怎麼説的?

低調的裝逼,才是最牛逼的炫耀!

宴會結束之後,客人們通過小道消息傳頌得知,尊貴的皇帝陛下和皇后殿下,使用的是鋁碗。

這一年,除了英國,幾乎所有其他國家都依然是把白銀作為貨幣的基礎,含銀4.5克的法郎銀幣,是當時法國的標準貨幣,而按照美元計價,這一年的白銀價格是1.293美元/盎司。

但那個時候的鋁,與現在可大不一樣。

因為單體鋁的化學性質十分活潑,自然界中並不存在天然的金屬鋁,它們都以氧化物的方式存在,極難提煉。1854年之前,整個人類,通過各種化學方式得到的金屬態鋁,加起來,連10克都不到。

到了1854年,法國人德維爾(S.C.Deville)改進了提煉金屬鋁的方式,鋁第一次進入工業生產階段,但成本依然高得嚇人,售價更是與黃金接近。

1855年,法國的宮廷以及貴族們的家裏,普遍都使用銀質餐具,再漂亮的銀質餐具和酒具,也沒什麼稀奇的。但是,鋁,剛剛出現在市場上的鋁,貴比黃金的鋁,有誰見過?有誰用過?有誰用得起?

拿破崙三世,想要在餐具和酒具的材質上低調地裝逼,還有比鋁更合適的金屬麼?

------------

談論了上面這段故事,主要是為了説白銀——

畢竟,咱這個號,是財經號,是討論賺錢和資產貴賤的,而非討論藝術和裝逼的。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雖然白銀已經不做大哥(充當貨幣)好多年,但在當今世界上,至少有一半以上的貨幣名稱,均源自白銀。

比方説,歷史悠久的英鎊,其最初的含義,是古羅馬1磅重的白銀,英鎊的羅馬字母縮寫L和英文寫法Pound1磅重),其實隨時隨地都在吿訴你,英鎊這個名稱,來源於白銀;

比方説,當今排名世界貨幣第一的美元,其名字Dollor,來源於德語區的Thaler,而Thaler最初的德語意思,是來自某某某的1盎司重的標準銀幣。然後,經過德國北邊的荷蘭人語音翻譯,就變成了Daller,然後,又經過英國人對荷蘭語的音譯,就變成了Dollor。到了北美的英國人,將所有“1盎司重的標準銀幣”統稱為Dollor,他們用這個來稱呼來自西班牙的銀幣,後來這個詞被傑斐遜借用,成了美國人的貨幣名稱;

比方説,當今排名世界貨幣第二的歐元,源於德國馬克,而“馬克”的意思,是中世紀中歐區域計價金銀的重量單位,1磅重的白銀就叫1馬克,而德國人在使用馬克這個名稱之前,使用的貨幣,就是剛才提到的Thaler銀幣;

……

咳咳咳,又講起故事來,忘了我該幹嘛的了!

哎,我這毛病,不知道是不是也帶有拿破崙三世的藝術家潛質,總想給大家裝一下,以顯得我知道很多很多的貨幣知識。

我這裏要給大家展示的,是1821年到今天,以當時美元計價的白銀價格情況(每年的平均價格),這時間跨度,足足有200年呢!夠裝吧?

美國剛剛建國之後,就在17924月通過了《鑄幣法案》(Coinage Act),為了表明與大英帝國勢不兩立的態度,其中規定,北美13個殖民地不再使用英鎊貨幣,新的統一的貨幣叫道勒(Dollor),這就是今天眾所周知的美元

鑄幣法案規定,1個美元的價值等於371.25格令(Grain)白銀或24.75格令的黃金,任何人都可以攜帶金銀到鑄幣廠要求鑄成金幣或銀幣,這就是金銀複本位制度——所謂的複本位,就是你可以用白銀當錢,也可以用黃金當錢,兩者之間有固定的比率。

反過來説,就是白銀價格固定在1.293美元/盎司,黃金價格固定在19.394美元/盎司。

所以,你在圖表中看到,從1821年一直到1861年美國內戰爆發之前,白銀的價格一直都是1.292-1.293美元/盎司,沒有任何變化。

1834年,為了懲治那些在歐洲和美國之間進行金銀套利的人,時任總統安德魯-傑克遜,將美元的黃金標準,調整至23.22格令,這意味着黃金由19.394美元/盎司升值至20.67美元/盎司,但白銀的美元價格卻一直沒有變化。

美國南北戰爭爆發後,林肯政府大量印刷紙幣(被稱為“greenback”,綠背紙)搞戰爭融資,這導致了黃金白銀的價格同時出現跳漲,白銀價格最高曾漲至3美元/盎司。但隨着戰爭的結束,美國財政收支逐漸恢復平衡,白銀的價格隨之下跌,回到了1美元附近。

19世紀的最後25年,美國多個州都發現儲量巨大的銀礦,世界每年的礦產白銀產量達到了此前的4倍,如此巨大的產能湧入,使得當時的西方工業國政府都紛紛對白銀價值的穩定性產生了懷疑,從德國開始,法國、意大利、奧地利等一系列歐洲國家,紛紛從金銀複本位,轉向了金本位。到了19世紀末,當時世界主要國家中,除了中國、印度和美國,基本上都採用了金本位制度。

貨幣地位越來越弱,再加上產量暴增,1876年開始,白銀的價格,相對於黃金就一路下跌,而誰也沒想到的是,這一跌,就跌了65年!

1900年,美國也正式通過《金本位法案》,這意味着,美元體系中白銀已經變成了一種商品,再也不是價格固定的貨幣本位標準。

鑑於此時的美國,工業規模位居世界第一,幾乎相當於英國、德國和法國的總和,美國廢棄了白銀的貨幣地位,也就意味着,在國際上,白銀已經失去其貨幣資格。

此後,雖然白銀還帶有一點兒貴金屬的影子,每當黃金暴漲的時候,它總是會跟着來一波,但從國際社會長期的看法以及大多數人的認知而言,它就是一種普通金屬。

1913年美聯儲成立,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中央銀行的成立與戰爭的爆發,讓人們懷疑美國政府有可能直接印鈔,通過貶值美元來參加戰爭,白銀的價格緩慢回升到了1美元/盎司附近,但隨着戰爭的結束和美國經濟的穩定,白銀價格再度下跌。

大蕭條爆發重創了銀價,1932年白銀價格最低曾跌至不足0.25美元/盎司,連1792年規定的法定價值的1/5都不到。

面對大蕭條,美國羅斯福政府決定貶值美元,先是出台《緊急銀行法》,宣佈私人儲蓄黃金“非法”,所有人的黃金都必須按照20.67美元/盎司的價格上繳給國家,私人膽敢持有黃金,十年牢獄伺候。

然後,19341月,美國國會通過《黃金儲備法案》,將黃金價格從20.67美元/盎司調整為35美元/盎司,但美國人無權兑換黃金——人們剛剛上繳黃金還不到一年,他們拿到的美元紙幣,就貶值了40%

雖然美元貶值,但白銀價格卻並無起色,到了美國參加第二次世界大戰前的1940年,白銀的市場價格跌至不足0.35美元,這讓金銀價值比直接衝上100這樣的高位。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全球建立起以黃金為基礎、美元為核心的佈雷頓森林體系,此後20多年時間裏,黃金在國際上一直維持35美元/盎司的價格,白銀的價格則持續維持低位。

20世紀50年代末開始,美國開始持續發生通貨膨脹,民眾又被禁止擁有黃金,很多人便開始通過購買白銀來對抗通脹,白銀價格從1960年開始逐漸上升至2美元/盎司以上。

1971年,美國總統尼克松關閉黃金兑換窗口,對全世界違約,佈雷頓森林體系崩潰。

1974年,為了嘗試新的黃金價格管理模式,美國決定開放黃金期貨市場,福特總統簽署了法案,允許美國私人擁有黃金,時隔41年之後,美國人再次可以自由購買和交易黃金,而伴隨着黃金價格的上漲,白銀也出現大幅度的上漲,歷史上首次漲至4美元/盎司以上。

1979年底到1980年初,亨特兄弟對白銀價格的操縱,在市場上已經人盡皆知,伴隨着黃金價格每天都在創下歷史記錄高位,白銀價格也一路飛漲,最高曾經觸及50美元/盎司,無論以何種標準來衡量,這都是白銀價格歷史上的巔峯時刻。

伴隨着保羅-沃爾克收緊貨幣和信用美元價值的堅挺,亨特兄弟的白銀操縱案爆倉了,白銀價格迅速暴跌,然後就是持續的陰跌,到了1992年,白銀的價格一度跌破3.7美元/盎司,連歷史最高價50美元/盎司的1/13都不到。

直到中國經濟崛起,商品的需求,才再次拯救了白銀,白銀價格從2004年開始逐漸上漲,到2011年初進入了瘋狂狀態,再度漲至接近50美元/盎司的水平。

然後,就又是一路下跌,2015年底一度跌破11美元,然後就是2016年上半年一波誘多似的上漲,銀價一度漲破35美元/盎司,但接下來,又是一路下跌,到20203月份,銀價甚至跌至11美元/盎司。

然後,就是此後幾個月的連續暴漲;

然後,就是去年9月份迄今25美元附近的價格整理。

以上,就是白銀200年價格歷史,如果總結的話,大概70%以上的時間裏,白銀都在下跌、下跌、下跌,只有極短期內突然性地產生爆發性的漲幅……

-----------------

不過,就和黃金一樣,很多人可能想要知道,如果考慮到通貨膨脹、考慮到貨幣增發,目前的白銀價格,在歷史上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水平呢?

這就要用到“除權價”的概念了。

“除權”,是剔除該權重的影響。舉例來説,以前全社會有100元,饅頭1/個;現在全社會有500元,饅頭漲到2/個——那,饅頭的價格到底是漲了還是跌了?

看名義價格,饅頭好像是漲了1倍,但如果把以前全社會的錢提升到和今天的500元一樣,這意味着當時1/個的饅頭價格,其實相當於今天的5/個,這個價格,是剔除印鈔影響之後的價格,所以就叫“除權價”。用除權價對比,我們會發現,饅頭不僅沒漲,實際上還跌了60%

我這裏從兩個角度出發,來評估當前的白銀價格:

1)根據美國的官方通脹,對過去120年間的歷史銀價(年平均)進行除權;

2)根據美元M2的供應量,對1968年以來的歷史銀價(月平均)進行除權。

先來看美國官方通脹率除權銀價的變動(見下圖)。

 

與黃金不同,白銀的貨幣屬性現在已經相當的弱,如果從普通金屬的角度看待白銀,用官方通脹率除權是可以接受的。有鑑於此,我列出了過去120年銀價的平均值、中位數以及不同百分位的價格情況,以與當前的價格進行對比。

19681月迄今,共有642個月,採用月度美元M2數據除權月度平均銀價,就可以算出1968年迄今的M2除權月度銀價(見下圖)。

佈雷頓森林體系的崩潰,讓人類進入到純粹的信用貨幣時代,在這個時代裏,信用貨幣總量對於一切資產的價格都影響極大,更不必説帶有貴金屬光環的白銀——如果從附帶貨幣屬性的角度來評估白銀價格所處的水平,美元M2除權銀價,是個相對靠譜的指標。

所以,我也列出這642個月美元M2除權銀價的平均值、中位數及不同百分位的價格。

對比上面的兩個表格,大家可以發現,從貨幣屬性角度和從商品屬性角度來看白銀,會得出完全不一樣的觀點:

從商品屬性看,根據官方通脹率除權銀價,現在的白銀價格明顯處於高估區間;

從貨幣屬性看,根據美元M2除權銀價,現在的白銀價格明顯處於低估區間。

到底是高估還是低估,取決於你個人賦予白銀多少商品屬性和貨幣屬性。

-------------

從拿破崙三世自己使用鋁碗,而讓所有賓客使用銀碗這個事兒,我們很容易會發現,所謂的貴還是賤,其實完全取決於人心,而非其真實用途。

在拿破崙三世使用鋁碗的時候,因為數量實在太少,工業上根本沒有開發出鋁的實際用途,德維爾生產出了鋁,他只能把它做成頭盔、餐具和玩具,但又極少有人能用得起。就在1855年的巴黎博覽會上,它與王冠上的寶石一起展出,標籤上註明來自黏土的白銀

這個時候的鋁,非要説用途,其最主要的用途,就是像拿破崙三世一樣,用來向別人裝逼和炫耀,我有,你沒有,這就夠了。

越是沒用,而且又能向其他人裝逼和炫耀的東西,才是真正昂貴的東西。

實際上,到了1888年,美國人發明了電解法得到金屬鋁,並且在匹茲堡建立第一家電解鋁工廠,人們赫然發現,鋁這種金屬,強度堪比鋼鐵,重量卻只有鋼鐵的1/3,這是多麼有用的金屬啊!

然而,鋁的身份和價格,卻自此開始零落成泥碾作塵,沒有最便宜,只有更便宜。時至今日,按照體積來計算,鋁是最便宜的有色金屬。

下面這張圖,就是用美國CPI除權之後100多年鋁價水平的變化。

張愛玲説過一句話:

無用(而漂亮)的女人,才是最厲害的女人。

我借用她的這句話:

無用(而稀少)的資產,才是最昂貴的資產。

白銀,其實也有着類似的經歷。

自古以來,白銀就一直與黃金一起,被作為財富的象徵,在白銀充當貨幣的時代,除了充當財富代表,做成餐具和飾品之外,它其實是沒什麼用處的。

19世紀中期,人類發明了照相技術,因為溴化銀對光十分敏感,是最好的顯影劑,人類對白銀產生了大量的需求。這種需求,導致人們瘋狂尋找銀礦,然後,在美國就發現了儲量巨大的銀礦,這些礦產銀的大量生產,將以黃金計價的每盎司白銀價格幾千年來第一次打壓到1/18盎司黃金之下。

人們還發現,白銀導電和導熱性都在金屬中排名第一,電子電器行業需要白銀,一直到今天,我們所使用的幾乎所有電子產品,都含有少量的白銀;

人們還發現,白銀在很多化學反應中,是良好的催化劑,化工行業需要白銀。一直到今天,化工行業所使用的的貴金屬催化劑中,按重量算,白銀的使用量排名第一,超過了鉑、鈀和銠;

人們還發現,只有使用白銀的光伏電池,才是最有效率的電池,光伏行業需要白銀;

……

白銀變得越來越有用。

既然這麼有用,那就不要想着充當貨幣了,然後,白銀的價格,理所當然就越來越便宜了,相比於更“無用”的黃金,白銀的相對價值越來越低,變成了1/201/301/401/501/60……乃至最極端的1/100

時至今日,白銀已經越來越不像一種“貴金屬”,而更像是普通金屬。

“無用的東西最昂貴”,並不僅僅體現在鋁和白銀身上,更是體現在奢侈品身上。

比方説,一個讓女人看起來blingblingLV包包,剔除其炫耀功能外,又有多大的實際用途?買菜的時候,你會用LV包包來買菜麼?遛狗的時候你會用LV裝狗屎麼?

但,就是這種昂貴而無用的奢侈品,成就了歐洲市值排名第一的上市公司,成就了一位全球排名第三、法國排名第一的富豪——伯納德-阿爾諾,因為他是LV集團的總裁。

---------------

文章最後,還是回到開頭提到的拿破崙三世和他老婆身上。

在巴黎博覽會舉辦15年之後,愛慕榮、熱衷陰謀而又好大喜功的拿破崙三世,宣佈對普魯士開戰,結果在色當戰役中慘敗,皇帝主動投降,成為了普魯士人的俘虜,巴黎也被普魯士軍隊佔領。然後,普魯士國王威廉一世在法國凡爾賽宮完成了加冕儀式,變成了德意志帝國皇帝,成功統一了除奧地利之外的德語區,自此才有了德國這個國家——可以説,拿破崙三世就是普魯士統一德國的鋪路石,

至於有趣又美麗的歐仁妮,喜歡旅行,所以她專門僱傭了一個給自己打包行李的小僕人,後來這個小僕人,藉着“皇后御用箱包匠”名頭,用自己的名字,創立了一個專營箱包的品牌並延續至今,這個品牌,名叫路易-威登(LV)。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