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10月31日,毛主席給新華社社長吳冷西寫過一封信,裏面講道:“有人建議,把豬升到六畜之首……我舉雙手贊成,豬佔首要地位,實在天公地道。”
一個多月後,《人民日報》頭版上印上了六個大字:豬為六畜之首。
60多年過去了,每次六畜之首暴漲暴跌起起落落的背後,變的只是豬價,不變的是豬週期。只不過,如今步入的卻是下行週期。
重回7元時代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CPI環比下降0.2%、同比上漲1.3%。從CPI構成結構看,豬肉價格下降23.8%,影響CPI下降約0.50個百分點,成為拉低5月CPI漲幅略低於市場預期的主要原因。
進入六月,全國生豬價格跌幅持續擴大。6月15日,生豬(外三元)報價甚至跌到15.8元/千克,環比下降11.2%,同比大幅下降53.23%,對比去年直接腰斬。
在剛過去的端午節,豬價還打破了“逢節必漲”的規律,行情跌勢加劇。部分地區的豬價已跌至每斤10元以下,而西南、東北地區的豬價已進入“7元時代”。
肉價又賣出了白菜價,這是下行週期的典型特徵。
眾所周知,隨着專業化養殖户崛起,中國的養豬逐漸形成以“公司+農户”的温氏模式和“一體化自育自繁自養”的牧原模式,大型養豬巨頭不斷湧現。
在規模化養殖發展中,温氏股份等公司此前由於外購大量仔豬,綜合養殖成本要高於“自繁自養”的牧原股份。
數據顯示,包括温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和天邦股份在內的頭部上市豬企5月銷售價格均為18元/千克左右,而牧原股份所給出“完全成本”在17元/千克左右。
這意味着,生豬現貨繼跌破外購仔豬育肥成本線後,已再次跌破更具成本優勢的自繁自養企業成本線,行業虧損壓力山大。
豬價疲軟也反映在5月豬企銷售數據上,牧原股份、新希望銷量和收入均有所下降。其中,牧原股份牧原股份5月銷售生豬309.7萬頭,環比下降1.53%;當月實現銷售收入67.8億元,環比下降14.44%。新希望5月銷售生豬69.33萬頭,環比下降17.26%;銷售收入為13.96億元,環比減少26.56%。
正邦科技、温氏股份、天邦股份雖由於擴產擁有不同程度環比增長,但隨着生豬售價逐步跌穿自繁自養成本線,豬企銷量上漲或將面臨虧損增加。
與年初相比,豬企利潤明顯被大幅壓縮。新希望、温氏股份、天康生物單月銷售跌幅超過50%,正邦科技跌幅接近五成。同時,温氏股份、新希望和正邦科技的淨利潤同比下降71%、91%、76%,天邦股份一季度的歸母淨利潤也同比下滑近60%。。
更令人擔憂的“寒冬”還在後面。
5月以來,為減少虧損,許多養殖場讓大量超過300斤的“牛豬”集中出欄,導致市場供應過於充足。疊加氣温的升高,市場對豬肉消費低迷,加之存欄量繼續上升,豬價還有進一步走低的動力。
總體上看,生豬行業已經邁入行業整體虧損的局面,中長期看,“豬週期”已經進入利潤下行乃至虧損階段。
此外,同樣與豬企一樣難受的還有二級市場投資者。多隻豬肉股從2020年以來便已開始下跌,一些豬肉股從去年的高位下跌甚至慘遭“腰斬”。其中,新希望、温氏股份、益生股份,正邦科技以及天邦股份等最大回撤幅度均超過50%。
今年以來,即使連佔據成本優勢最為抗跌的牧原股份也是委靡不振,籠罩在不斷擊穿豬價下限的陰影當中。
收儲來了
其實,每一輪豬週期的情節都大同小異。
豬肉價格下跌——養殖户大量淘汰母豬——生豬供應量減少——肉價再次上漲——養殖户倒過頭來大量補欄——母豬存欄量大增——生豬供應劇增——豬肉價格再次下跌。
目前對應的便是生豬供應暴增,豬價再次下探的過程。
對於全行業來説,如果長時間維持虧損的價格,將對發展不利。一旦時間長了,中小養殖户將會加速退出,很快便會醖釀出下一個豬肉的超級週期,到時老百姓又得吃40元,甚至50元的高價肉。
如此惡性循環,對於“穩定壓倒一切”的政府來説,當然不可能不管。
6月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相關部門聯合印發《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提出以豬肉儲備調節作為關鍵抓手,對生豬及豬肉價格“調高”與“調低”並重。
即當豬肉價格過低時,將啟動收儲以托住市場,價格過高時,將投放儲備以保障居民消費需要,以推動價格向合理區間回落。
當然了,目前的重點肯定是在怎麼收儲來托住豬價—設置三次預警間隔。
豬糧比價若連續三週在5:1-6:1之間波動,將發出二級預警;若豬糧比價低於5:1,將發出一級預警。在第一級預警發佈後,啟動臨時儲備金接收。
目前豬糧比價已跌破7:1,一旦進一步下跌,將發出二級預警,屆時將啟動儲備肉收購工作。
此舉,顯然有利於穩定當前不斷擊破成本線的豬價。
但不可高興太早。
國家儲備肉作為平抑價格波動的重要手段,此次目的也只是為了遏制豬價過快下跌。從歷史上幾次收儲來看,如果收儲量太小,則對市場影響也極小。雖有利於豬價短期反彈,但上漲幅度有限,更多是對市場情緒有一定的提振效果。
所以不要忽視的還是週期的力量,歷次的豬週期證明,每一輪週期的長度差不多在1400天~1500天左右。
對此,牧原股份有着清醒的認知:雖然未來價格可能有季節性反彈,但生豬價格總體呈下降趨勢。公司需要完善人才管理和資金儲備,做好迎接行業冬天來臨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