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騰訊花30億買殼,創始人用7年套現
格隆匯 03-17 17:03

去年7月,騰訊曾增持世紀華通0.24%的股份,持股比例從4.76%上升至5%。在週末發生56億元鉅額股權交易後,騰訊持有其股份變為10%,成為世紀華通第二大股東。

一年內引得騰訊兩次出手,有“A股第一遊戲股”之稱的世紀華通,果真有什麼過人之處?

其實未必。

01

套現退場,豈不美哉?

具體來看,世紀華通昨天的這兩筆鉅額股權交易,分別是華通控股將2.55%股份、鼎通投資將2.45%股份轉讓給林芝騰訊;和華通控股將4.78%股份、王苗通將0.22%股份轉讓給王佶。

梳理一下這兩筆交易中涉及的轉讓方:王苗通為世紀華通的創始人、董事長和實控人;此外,王苗通還分別是華通控股和鼎通投資的實控人。

圖表來源:公司公吿

此前,華通控股一直是世紀華通的第一大股東,2019年中持股比例還有18.87%。而在本次交易完成後,華通控股持有該公司股份僅剩1.49%。

也就是説,本次權益變動後,王苗通從此不再是世紀華通的實控人。即,通過分別向騰訊和王佶轉讓5%股份,王苗通基本從這家他16年前親手創立的公司抽身。

在這筆交易中,王苗通一共套現了56億元。加上從去年9月開始的頻繁減持,在不到6個多月的時間裏,王苗通套現超過70億元。

數據來源:IFinD

創立世紀華通堪堪16年,王苗通最“榮耀的時刻”是什麼?大概,就是這離場前最後6個月了。辛苦一場,賺個盆滿缽滿也算得償所願。不過一番操作如此嫻熟,未免令人生疑。

不信再看,公司另一位大股東和副總裁邵恆的套現操作,比之董事長王苗通也不遑多讓。

2020年初,邵恆還是世紀華通持股8.19%的第二大股東,然而從2020年初至今多達15次的減持操作,邵恆成功套現超過15億元,持股比例僅餘4.66%。

數據來源:IFinD

世紀華通前兩大股東為何急於套現離場?回過頭翻翻歷史,或許能找到一些線索。

王苗通的創業史,可以説基本跟遊戲搭不上邊。

1993年,他創立上虞華通汽配廠;4年後創立浙江華通工貿有限公司;2005年,他創立浙江世紀華通車業股份有限公司,也就是後來的世紀華通。

可以説,王苗通創業前20年基本是圍繞着汽車配件這個業務在轉,這才是他的老本行。

2011年7月,世紀華通A股上市,發行價23元,此後股價陰跌不止,到2013年10月累計跌了將近60%。

股價之所以下跌,跟公司的業績表現有關。上市三年來,世紀華通淨利潤連年下跌。與2010年相比,2013年淨利潤幾乎腰斬。

數據來源:IFinD

然而就在股民們對這家公司感到有些失望的情況下,第二年,世紀華通果斷開啟了它華麗的轉型之路。一手秀翻全場的crossover,硬生生將自己從股價業績齊跌的局面解救了出來。

02

鳥槍換炮,華麗轉身

2013年10月,世紀華通發佈收購資產停牌公吿,後於2014年1月22日復牌。

這三個月,是世紀華通最後一段單純的時光。

復牌後,世紀華通發佈公吿稱,公司擬以18億元的價格購買天遊軟件和七酷網絡100%的股權。其中天遊軟件9.5億元,七酷網絡8.5億元

此公吿一出,不少人頭上都是一臉問號。

首先,世紀華通一家做汽車配件的公司,突然跑去做遊戲是鬧哪樣?

關於這一點,不能妄加推斷。或許實業起家的王苗通在56歲這年看到了遊戲行業巨大的前景;或許王苗通之子、世紀華通副董事王一鋒本就是遊戲玩家。都説不定,但姑且説得通。

其次是,世紀華通哪來的18億去收購這兩家公司?

2013年,世紀華通的年度總營收為12.3億元,淨利潤8116萬元,期末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為8131萬元。

這筆收購採用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擬向10名特定投資者發行0.54億股募集配套資金3.9億元。另外,與巨人網絡淵源頗深的史玉柱也在這次增發名單中。這是重點,先記住。

但即便如此,還有15億,王家父子哪來的錢?

不敢説,也不敢問,但不排除王總私下中了彩票的可能。既然世紀華通有如此魄力,作為羣眾只能説一句牛逼。

不過,一個真敢買,一個還真敢賣。那麼第三個問題又來了:

天遊軟件和七酷網絡值不值18億?

當時,天遊的主要收入來源於《街頭籃球》。但這款遊戲是由韓國公司開發,天遊軟件於2005年獲得了獨家代理權。換句話説,天遊並不以自研能力見長。

2012和2013年,天遊的淨利潤分別為3936.7萬和6103.8萬。一款運營了8年之久、幾乎沒有新玩家的遊戲利潤還能翻倍?真真假假,有待考量

不過,天遊軟件還是賣出了9.5億的天價,剛在2013年12月成為天遊實控人的王佶身家暴漲至5.7億,順理成章成為世紀華通董事。

再來看七酷網絡,這家公司由85後邵恆創立,主要收入來自頁遊《熱血戰紀》。這款遊戲在2013年10月被盛大起訴,2014年以雙方達成和解,盛大撤訴吿終。

不過有意思的是,和王佶在被收購前夕成為天遊實控人類似。2013年底,邵恆也獲得了七酷股東轉讓的30%股權,持有公司股權變為85.26%

8.5億賣身後,28歲的邵恆同樣財富自由,同樣成為世紀華通董事。

兩個爛攤子,偏偏被王苗通當成了寶貝。到底值不值那麼多?咱也不敢説,不過王總就是這麼自信:説你值,你就值,不值也值。

這事兒巧不巧?三家公司各自經歷劇變後喜結連理,可真是巧她媽給巧開門——巧到家了。

03

一二三四,再來一次

從日薄西山的汽配廠,到煥發第二春,成為A股遊戲行業龍頭。世紀華通的反轉令人叫絕,其中最重要的一環不得不提,那就是對盛大的吞併。

轉型遊戲的公吿一經發出,資本市場立刻作出反應。從2014年1月22日到2014年2月24日,世紀華通走出了14個一字漲停板,股價累漲325%,從1塊錢出頭最高漲到4塊7。

嚐到甜頭之後,王苗通故技重施。這一次,他盯上的是盛大這條大魚。

2015年6月,停牌半年之久的世紀華通殺入巨人網絡私有化戰局,此後是一場漫長的拉鋸戰。終於在2017年,華通控股和邵恆、王佶控制的曜瞿如拿下了盛大遊戲100%的股權。

也就是説,王苗通和邵恆、王佶已經是盛大的新主人。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6月,世紀華通的總市值只有136億;2017年,也不過是在350億上下浮動。拿下盛大花了多少錢,哪裏來的錢?You never know。

最終在2018年,世紀華通又花了298億,以將盛大注入公司——我買我自己,左手倒右手罷了。

有趣的是,在這筆收購中,世紀華通對大部分股東採用了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只有寧波盛傑獲得了支付現金29.3億的“VIP待遇”

不看不知道,寧波盛傑背後,站着的也是邵恆。好傢伙,又是一個套現小技巧。

寧波盛傑的具體出資結構

似曾相識的收購,似曾相識的漲停。

2015年12月復牌後,世紀華通再次走出12個漲停板,股價衝破13元;2017年9月,中絨宣佈轉讓盛大遊戲股份當天,世紀華通創下歷史新高股價16元;兩年間,世紀華通累計漲幅近270%

終於在2019年7月,長達5年的盛大回A之路走到盡頭。這期間,世紀華通還抽空在2018年收購了菁堯國際、華聰國際、華毓國際、點點北京。總共花了135億,可謂財大氣粗。

得益於不斷買買買,此時的世紀華通市值暴漲至500多億,成為A股遊戲第一股。

數據來源:wind

請注意,到這時,王苗通的華通控股和邵恆、王佶還持有世紀華通超過43%的股權。其中華通控股18.87%,邵恆13.17%,王佶11%。

之後的故事我們都知道了,藉助疫情概念,遊戲股行情來了。世紀華通在2020年7月達到股價高點——正是出手的好時機。雖然後來遊戲股失去了資金的青睞,但並未阻止大佬們套現的步伐。

這場做了7年的局,終於暫時性收了個尾。

目前在世紀華通的持股比例,華通控股減至1.49%,邵恆減至4.66%。然而,王佶一通減持後又買了5%,變成10.28%。

曾經的“鐵三角”,兄弟們都快套完了,王佶為什麼還要留下?

04

結語

雖然近幾年公司的業績表現確實不錯,但這得益於毛利率更高的遊戲業務收入佔比逐步增長,累贅的汽配業務佔比逐漸降低。

並且,細看之下會發現,公司每一次業績大增,都伴隨着大筆收購,隨後便走入下坡路。只能再進行收購,循環往復。

另外,瘋狂的收購勢必形成巨大的商譽。到2020年三季度,世紀華通的商譽已升至206.5億元,商譽資產佔公司淨資產將近七成。遊戲公司如此高的商譽,已經可以用恐怖形容了。

數據來源:IFinD

問題來了,既然世紀華通遊戲全靠買、市值增長全靠收購,為啥王佶和騰訊還要增持?

其實,遊戲是個很特殊的行業,其成長性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爆款。世紀華通雖然自己不生產爆款,但它買了很多IP。最知名的,當然是盛大的《傳奇》。

《魔獸世界》16週年了,每年還是10億美元的現金奶牛。在國內,《傳奇》和《魔獸》幾乎是分庭抗禮的地位,同為一代人的回憶

伽馬數據顯示,近幾年,“傳奇”IP的年流水始終保持在百億元以上。並且2020年上半年,移動端“傳奇”IP遊戲流水佔比已接近80%。未來三年,“傳奇”IP潛在價值還有400億元。

數據來源:伽馬數據(CNG)

所以,雖然説這家上市公司是大佬們用來套現的殼,但並不是空殼,發動機裏還是有油的。

騰訊在國內遊戲界的地位眾所周知,雖然手握《王者榮耀》等爆款,但在IP這塊,一向是多多益善。在騰訊的加持下,未來世紀華通能不能成為一家真正的遊戲公司,還未可知

所以,套現的套現,押注未來的押注未來,圍繞着世紀華通做文章的大佬們可謂各得其所。什麼,你問到底誰吃了糊塗虧?

那當然是跑步進場的散户們啦。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