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一個重要的市場風格就是:機構抱團。
彷彿一夜之間,A股特有的資金派興起了與投研機構抱團,人和錢都往龍頭個股扎堆。白酒、科技、新能源是A股市場三座牛股大山,分別牢牢的把眾多資金吸引住。
或許當大家都以為,過去A股那種畸形的坐莊生態一去不復返之時,總是會有一處低調小眾,人又不多的地方,成了肥美之地。
於是,長莊和遊資歷史性地在三四線城市會師:“農村是一個廣闊的天地,在那裏是可以大有作為的。”
標準的“45度仰望星空”線是眾多投資者希望得到的回報,在這幾年,A股有一隻不為人知的個股走出了這種神仙走勢,仁東控股,該公司從前幾年的股價最低6塊漲到64塊多,今年漲幅更是近3倍。
從盤面來看,基本上每天的跌幅沒有超過3%,並且換手率極低,截止2020-09-30,前十大流通股東持有3.2億股,佔流通盤57.22%,控盤特徵非常明顯。
圖片來源:wind
這家公司的基本面實在不敢恭維,根據半年報資料顯示,仁東控股的主營業務為批發零售業、服務業、保理行業、融資租賃業,佔營收比例分別為:56.53%、40.57%、1.61%、0.72%。
最新的第三季度財報來看,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約17.54億元,同比增長89.77%,淨虧損約2192萬元,同比下降144.50%;基本每股收益-0.04元,同比下降144.44%。
還有個更大的危險點,在10月末,仁東控股突然爆出3.5億元銀行貸款逾期事項,然而,三季報顯示其截至三季度末的貨幣資金高達15.54億元。
在負債端,根據仁東控股披露,截至2020年9月30日,存在流動負債23億元,有21.4億元將在近三個月內到期。分別是金融機構借款本息6.41億元,經營性負債3.32億元,非營運性負債當中的第三方支付業務產生的應付客户結算資金而確認的負債,大概在13.27億元。
就是這樣的財務基本面,仁東控股的股價在今年基本上秒殺了一眾價值白馬股。
不得不説,A股自誕生之初到現在都逃不開一個“炒”字。過去,我們用“宿命”這個詞來概括這種現象,現在科技發展了,有了個新詞叫“基因”,或許“炒”就是A股的“基因”。
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個炒作的支點被搬到了三四線,來到了所謂的無人區盡情的狂嗨。
那麼,仁東控股請的到底是哪路神仙?
仁東控股的前身,是2011年登陸資本市場的宏磊股份,主要的業務漆包線和銅管,在2013年至2017年扣非淨利潤連續虧損6年。同時出現大規模的資金侵佔以及佔用公司應收票據和銅材貿易款,這兩項合計近13個億。
不得已,2016年,原董事長戚建萍以27元每股的價格轉讓1.2億股,總對價32.5億賣殼,接盤方最大的是柚子資產,佔公司總股本25.9%,成為宏磊股份第一大股東。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郝江波成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同時還有所謂的“牛散”景華、香港資本玩家張永東。
現在的仁東控股第二大股東:天津和柚技術有限公司,根據企查查顯示,郝江波持股比例達100%。
這個郝江波,她是田文軍的老婆,而這個田文軍則是山西德御系創始人,這是資本市場最出名的一個莊家派系。
德御系,最知名的案例是2014年的齊星鐵塔和顧地科技,玩法便是先收購一家上市公司,成為其控股股東,再通過其收購其他公司或產業,進行重大資產重組,尋找新題材或蹭熱點概念來配合推高股價,藉由槓桿的作用和資本市場的融資功能來迅速壯大自己,並通過反覆質押股權來獲取資金。
這樣的玩法,需要環環相扣,一旦中間出現裂縫,藉助股權質押融資實現資產快速擴張的融資風險就會被迅速放大,且隨着戰線越拉長,風險越提升。
而牛散景華,在2015年股市崩塌之時,妖股北訊集團股東里,有着重慶信三威(有限合夥)潤澤一號私募基金。而潤澤二號就是景華持有冀凱股份的基金。
所以,炒作仁東控股其實也是以前炒作北訊集團的那幫人。
在德御系入主之後,2016年6月,宏磊股份以14.79億的價格剝離了上市公司主要資產,同時以14億的對價併購從事第三方支付業務的廣東合利金融科技服務有限公司90%股份,成為一家所謂金融科技公司,並更名為民盛金科。
一切搞定之後,德御系、張永東、景華在二級市場一系列操作拉高股價,在2016年8月份最低價21.60元(不復權)漲到2016年12月28日最高價70.08元,短短四個月裏翻了3倍多。
圖片來源:wind
2018年,德御系暴出旗下龍躍實業出現大額融資風險,融資風險敞口高達360億元,債務危機之下,德御系就把民盛金科賣給了霍東。同時承接張永東旗下的民眾創新手上佔總股本的10.77%,外加景華及其一致行動人將其持有的民盛金科5157.15萬股的表決權,一舉成為民盛金科的控股股東。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霍東系內蒙古首富霍慶華家族後代,母親霍秀珍、岳母張淑豔在當地能源和房地產領域名氣頗高,背後資金實力雄厚。
2018年8月,上市公司正式更名為仁東控股。
也就是那一年開始,仁東控股營收開始轉變,2018年實現營收14.86億元,同比增長55.84%。
仁東控股營收大漲55.84%至14.86億元,歸母淨利潤5298.69萬元,同比大增124.56%,甩掉了多年虧損的帽子,保住上市公司的地位。截至到如今,除開德御系之外,霍東是仁東控股的第一和第四大股東。
圖片來源:wind
你方唱罷我登場,在今年仁東控股股價暴漲的背後,老派減持的減持,質押的質押。在新人入場之後,誰主導了仁東控股今年以來的這麼猛的漲幅,從公開的資料來看,很難去猜得到是哪一路神仙。
不過,霍東入主以來一直試圖拉入國資充實力量,在2019年7月29日,曾與北京海淀科技金融資本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海科金集團”)簽署了《關於仁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委託管理協議》,仁東信息將其持有的仁東控股1.19億股股份(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1.27%)對應的表決權等股東權利,委託海科金集團進行管理。初始託管期限為一年。
從協議來看,海科金集團未持有仁東控股任何股份,僅通過委託表決權及一致行動協議擁有1.61億股股份的表決權(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28.75%),成為公司控股股東。但是,正當債務臨頭之時,11月17日就與國資股東分手。
一直以來,面對A股炒作,監管層都試圖套上枷鎖,迎接真正價值投資的時代。但是““炒”,一直以來就是A股的“基因”,A股就像一隻戴了好幾年緊箍的猴子,突然有一天摘了箍兒,潑猴的本性立刻暴露無遺。
30倍的仁東控股,不管請的是哪路神仙,終究到未來是塵歸塵、土歸土,這個市場還是要講規矩的。對於資本市場,真正要做的,尊重市場,提高法治水平,這是A股通往正確道路的鑰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