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必勝客也撐不住了?300家店永久關閉,900家店出售,美國最大經銷商申請破產
格隆匯 08-19 14:11

來源:中國經營報

在麥當勞、漢堡王、吉野家等快餐巨頭紛紛宣佈裁員閉店之後,必勝客也撐不住了?

北京時間8月18日,據CNN報道稱,必勝客母公司百勝集團在美國最大的特許經銷商NPC國際公司申請破產保護,該公司旗下300家必勝客餐廳將面臨永久關閉。

NPC國際在美共有1227家必勝客門店,除關閉300家外,剩餘927家門店也將被出售。

同日,有媒體報道稱,必勝客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內不受影響。百勝中國表示,儘管新冠疫情帶來挑戰,但公司看好在中國的長期發展,2020年新開800-850家門店的目標不變。

經營商破產,300家門店關閉

據央視網,NPC國際成立於1962年,是美國最大的餐廳運營商之一。同時,該公司也是Wendy‘s和必勝客兩家最大的特許經營商,在美國8個州擁有380多家Wendy’s餐廳,在27個州有1200多家必勝客門店,擁有超過36000名員工。早在今年7月,NPC國際已申請破產保護。在關閉300多家必勝客門店後,NPC國際還計劃出售旗下其餘927家必勝客門店。目前還沒透露具體關閉店鋪的名單和時間。

但NPC國際稱,絕大多數受影響的門店,是那些提供堂食的餐廳。分析稱,關閉帶堂食位置的門店也和連鎖餐飲近期運營不佳有關。未來公司將鼓勵消費者從網站或第三方應用程序上下單,然後到門店取餐。

據北京商報,實際上,近年來,必勝客在同Domino's和Papa John's等披薩品牌的競爭中失去了部分市場份額,NPC國際的必勝客門店銷量大幅下滑,公司一直掙扎於如何吸引顧客。在破產申請文件中,NPC國際責怪必勝客品牌“菜單創新下降,缺乏清晰的長遠策略,品牌辨識度隨之進一步下降”。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與大多數餐飲業相比,必勝客是少有的在4月和5月同店銷售增長的公司之一,這要歸功於較高的網絡及外賣銷售。NPC國際也指出,新冠疫情下,整個披薩行業出現了爆炸性增長,這竟“出人意料地緩解了情況”。然而,疫情下門店的防疫費用高昂,每月要花費公司75萬美元。

CNN報道稱,此次預計關閉的將是那些銷售表現遜於其他連鎖店的必勝客門店,其中大部分將是以店內就餐為主的地點。

實際上,必勝客正在逐漸褪去店內就餐餐廳的形象,並尋求吸引人們對其送貨和外賣服務的更多關注,今年新型冠狀病毒大流行的更是加速了這一變化。數據顯示,必勝客在5月份實現了過去8年來外賣和自取的平均最高周銷售額。

從某種角度來説,疫情確實刺激了美國的外賣業務。數據研究機構Statista的報告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美國外賣市場的總規模同比去年翻了一倍,預計年底將超過265億美元;外賣用户數也將突破1億大關,成為繼中國之後的全球第二大外賣市場。

此前,百勝集團首席執行官大衞·吉布斯曾公開表示,必勝客的外賣業務一直是“高利潤業務”。他補充道,自疫情暴發以來,線上銷售一直是提高營業額的重要因素,今年第二季度,必勝客的外賣業務帶來了21%的同店銷售額增長。

儘管如此,仍有分析指出,儘管必勝客因線上和外賣銷量大增,但這仍無法挽回必勝客近年來在美國的銷量頹勢。公開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百勝集團淨利潤同比下滑29%,而大衞·吉布斯引以為傲的全球同店銷售額也下滑了15%。

而對於美國門店關閉,必勝客中國迴應稱:中國市場不受影響。

百勝集團要靠中國打翻身仗?

必勝客的母公司百勝餐飲集團是全球餐廳網絡最大的餐飲集團,於1997年10月7日在美國成立。它旗下包括肯德基、必勝客、塔可鍾等,分別在烹雞、比薩、墨西哥風味食品等領域名列全球第一。

百勝中國(NYSE:YUMC)是百勝餐飲集團的子公司,同時也是中國最大的餐飲運營公司。2016年從百勝餐飲集團分拆出來獨立上市,該公司成立目的是為了百勝餐飲集團中國業務的分離和分銷。該公司擁有肯德基,必勝客休閒餐飲,必勝客家政服務和塔可鍾品牌在中國的許可經營權和東方既白和小肥羊的專有權。

雖然在疫情之下經營業績下滑嚴重,但百勝中國仍保持營利,且逆勢擴張169家門店。

數據顯示,今年第二季度,百勝中國總收入19億美元,同比下降11%,其中肯德基的銷售額下降6%,必勝客的銷售額下降12%。報告期內,公司的營業利潤從2.04億美元下降至1.28億美元,同比下降38%;淨利潤1.32億美元,而上年同期淨利為1.78億美元,同比下降26%。

今年上半年,百勝中國營業總收入為258.83億元,同比下降17.43%;淨利潤為13.73億元,同比下降超51.5%。

在疫情之下,肯德基、必勝客的外賣及外帶業務對公司的業績貢獻突出。財報顯示,外賣和外帶業務在二季度佔到公司銷售額50%以上。另外,會員銷售額也實現了兩位數的增長,佔到了整體銷售額的60%以上;數字訂單則佔到了公司整體銷售約80%。

在疫情影響下,百勝中國並沒有停止擴張的步伐,一季度新開169家門店,其中,肯德基新增門店142家,肯德基在中國1400多個城市經營着6749家餐廳。必勝客新增門店2家,必勝客在500多個城市的門店總數達到2258家。截至2020年6月30日,百勝中國在經營的餐廳總數超過9900家。

對於經營業績下降,百勝中國表示,到目前為止,公司銷售額的季度和年度下降是由同店銷售額下降和COVID-19大流行影響造成的臨時商店關閉所致,但淨增長部分抵消了這一增長。

3月份以來,百勝中國股價累計上漲27.36%,當前最新總市值為209.75億美元。

美國餐飲業大蕭條

新冠疫情給美國餐飲行業帶來災難性的影響,不少餐廳被迫永久停業。政府出台了“室外就餐”政策,試圖拯救絕望中的美國餐飲業,卻並沒有討到餐廳和食客們的歡心。在長期居家隔離環境下,外賣無疑已經成為日常生活的新習慣,但也無法挽救整個餐飲業慘淡的遠期前景。

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報道,彭博通訊社援引亞倫艾倫顧問公司的預測指出,在美國共計約66萬家餐館中,今年將有多達231000家面臨關閉,這將導致美國餐館數量穩定成長趨勢陷入停頓,打破20年來持續增加的歷史紀錄。

美國企業軟件提供商Zenreach首席執行官約翰·凱利(John Kelly)表示,喬治亞州、德克薩斯州和佛羅里達州,近期餐館的上座率只有去年同期的一半。

美國國家餐飲協會(NRA)在7月發佈報告,數據顯示75%的餐廳預計未來6個月內不會盈利,而餐飲業截止2020年底的損失可能高達2400億美元。NRA的公共事務執行副總裁肖迪·肯尼迪(Sean Kennedy)表示,餐飲業是美國第一個停業的行業,或許還將成為美國最後一個從疫情中恢復的行業。

根據美食點評網站Yelp的統計數據,自3月以來,美國已有53%的餐廳在其平台上將狀態更改為永久關閉。另一項統計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全美已經關閉的企業中,有17%屬於餐飲行業,所佔比例最高。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研究消費趨勢的NDP集團的一項調查顯示,目前,有近三分之一的美國成年人表示,即使允許外出,他們也更傾向於在家做飯。這意味着,疫情下,大多數消費者的消費意願都發生了改變,而這對餐飲業來説並非一個好消息。一項調查數據顯示,7月15日以來,全美在餐館就餐的食客數量同比下降64%。

與此同時,作為美國經濟的基石之一,餐飲業是美國民眾就業與收入的重要來源,疫情以前,美國大概有140萬人從事餐飲行業,然而在過去4個月,大約已有100萬人遭到停職或解僱。

更令餐館經營者“頭疼”的是,為防控疫情,政府開始提倡“室外就餐”、“外賣服務”,這雖然為疫情中的餐館復工提供了新途徑,但也為餐館的經營增添了成本,比如提供室外就餐服務的餐館須購買手套、口罩、一次性菜單、一次性餐具等。需要注意的是,室外就餐只是疫情下的無奈之舉,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能接受,也不是所有的菜品都適用這種形式,基於此,目前美國仍有許多餐館仍處於歇業狀態。

有分析指出,隨着美國疫情的逐漸失控,美國餐飲業的“重啟”也將繼續推遲,屆時,行業的經濟損失或將進一步擴大。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