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國內最具創新性的手機巨頭,華為的步伐從不停止。
近日,它又為人們帶來了技術上的新驚喜。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華為日前申請了“用於隱藏前置攝像頭的結構、攝像頭模組及終端設備”的專利。
具體來看,這一專利聚焦於屏下攝像頭的解決方案,主要是通過光線折射來隱藏前置攝像頭,用以保證全屏幕的顯示效果。
來源於:微博
而這並不是華為對屏下攝像頭進行的第一次創新探索。早在2019年9月曾有媒體曝光了其向世界知識產權局申請了一項帶有屏下攝像頭的智能手機專利,名為“移動終端及顯示方法”。
顯然,在新時代之下,隨着全面屏成為手機產品新的風口之後,為保證手機屏幕的完整性,前置攝像頭在一定程度上將會被屏下攝像頭所取代,而這一發展趨勢也不斷隨着行業的探究而不斷深化。
手機發展趨勢
來源於:方正證券
鏡頭創新已成熱點
回顧手機行業近年來的發展,可以發現,該行業也在寒潮中頗受打擊,畢竟隨着市場需求趨於飽和,且技術端新的突破還未顯現,出貨量的暴跌已是家常便飯。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為13.71億部,同比下降2.3%,連續第三年出現回落之勢。而進入2020年,在疫情的重擊之下,手機制造的低迷似乎有所延續。2020年第一季度的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2.72億部,同比下降13%;且2020年前兩個月我國手機出口量為1.22億部,同比下降11.8%; 出口額為138.8億美元,同比回落15.6%,其出口量跌回2010年年初的水平;此外,預計2020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或將比預期減少10%,其中,我國智能手機的出貨量或將比預期減少15%。
然而,隨着我國疫情的日漸平穩,包括手機在內的大部分製造業已恢復其正常運營狀態,而除了5G商用落地的不斷加速之外,以攝像頭為首的部件上的創新也或引爆手機市場新一輪的消費需求,進而帶領其進入下一個景氣週期。
事實上,隨着科技的日新月異,目前市場的手機廠商主要集中於攝像頭、屏幕、無線充電等熱門領域,其中,攝像頭作為智能手機創新的關鍵性細分模塊(涵蓋圖像傳感器、鏡頭、音圈電機、照明器和其它攝像頭組件),近年來不斷受到關注,無論是從單攝到四攝,還是從像素提升到加入TOF等特色鏡頭,其發展前景一直備受看好。
攝像頭芯片市場規模
來源於:方正證券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攝像頭模組市場規模達到271億美元,未來五年將保持9.1%的複合年增長率,預計至2024年其規模有望達到457億美元;與此同時,2019年全球手機攝像頭的出貨量約為44億顆左右,預計到2020年全球攝像頭的出貨量或將達到60億顆,到2021年全球攝像頭的出貨量或達到75億顆。
“到2021年全球屏下攝像頭的智能終端出貨規模在1500萬部左右。”——公開數據
而在其中,在全面屏之熱不斷蔓延之下,為保證智能終端顯示屏佔比進而提升用户體驗,屏下攝像頭便應運而生,進而也吸引了眾多廠商入局研發。
實際上,國內不少手機品牌廠商已經對此佈局已久。
來源於:微博(OPPO正式發佈的“透視全景屏”)
今年2月vivo APEX 2020概念機線上發佈,該機採用全視一體屏,屏幕延伸至中框;
今年4月,小米的屏下攝像頭專利獲得了中國知識產權局的批准,並已在WIPO全球外觀設計數據中發佈,該專利利用部分屏幕透明設計,通過將前置攝像頭放在幕的中間或者是左側;
據報道,三星S21或將會採取較為成熟的屏下攝像頭技術,屆時在曲面屏的加持下,三星S21左右邊框或帶來了無邊框的觀感體驗...
來源於:微博
然而,要實現完美的屏下攝像頭功能並不容易,具有一定的技術門檻,畢竟相關廠商需要在以下三個方面達到一個平衡,即自然光的穿透屏幕的效率、芯片對光線的感知能力以及對色彩的還原度。換句話來説,便是屏下攝像頭需要達到與前置相機相同的拍攝效果,且其顯示效果需要與全屏幕保持一致。
屏下攝像頭原理
來源於:方正證券
上市公司紛紛入局
好在縱觀國內市場格局,除了家喻户曉的巨頭不斷推進這一技術的發展,目前不少上市公司都對其的探索達到了一定的成長階段,但沒未充分反映在業績表現上,其業績或將依舊受疫情、市場需求等影響出現一定的波動。
水晶光電(002273.SZ):公司專業從事精密薄膜光學及延伸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光電元器件製造。2019年營業總收入為30.03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9.1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5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6.79%。2020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6億,同比增長22%;實現歸母淨利潤7965.3萬,同比增長36.8%;每股收益為0.07元。
歐菲光(002456.SZ):主營業務包括微攝像頭模組、指紋識別模組等微電子業務、觸摸屏與觸控顯示全貼合模組和智能汽車電子產品與服務,其中也為客户提供屏下攝像頭/散熱/廣角畸變等全套解決方案。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519.74億元,同比增長20.7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10億元,同比增長198.24%。報告期內,攝像頭模組、屏下指紋模組和鏡頭等核心產品的營業收入和出貨量均實現較快增長。在光學光電產品方面,公司影像模組實現營業收入306.07億元,同比增長25.31%;出貨量6.60億顆,同比增長19.66%。2020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97.7億,同比下降8.4%;實現歸母淨利潤1.4億,上年同期為-2.6億元,同比扭虧為盈;每股收益為0.05元。
聯創電子(002036.SZ): 專業從事觸控玻璃、光學元件以及顯示模組生產與開發。2019年營業收入60.8億元,同比增長26.6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67億元,同比增長8.81%;基本每股收益0.37元。2020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9.8億,同比下降6.7%;實現歸母淨利潤2414.7萬,同比下降40.4%;每股收益為0.03元。此前公司接受機構調研時表示,目前公司的手機鏡頭和手機模組,包括高清廣角鏡頭都處於滿產狀態;且公司5、6月份的訂單基本比較飽和。
晶方科技(603005.SH):主要專注於傳感器領域的封裝測試業務,同時具備8英寸、12英寸晶圓級芯片尺寸封裝技術規模量產封裝能力。2019年實現營收5.06億元,同比下降1.04%;實現淨利潤1.08億元,同比上升52.27%。2020年第一季度營業收入1.91億元,同比增長123.9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211萬元,同比增長1753.65%。基本每股收益0.27元。此前,公司擬向10名特定對象,非公開發行不超過發行前總股本20%的股份,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4.02億元,用於“ 集成電路 12英寸TSV及異質集成智能傳感器模塊項目”。而隨着該項目建成之後,將形成年產18萬片的生產能力,預計新增年均利潤總額1.6億元,預計投資回收期約6.19年,內部收益率為13.83%。
結語
如今來看,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已從增量競爭步入存量競爭階段,如何破解增長瓶頸這一痛點還是在於對技術的進一步突破,以賦能產品產生質變性的飛躍。其中,為適應全面屏這一手機產品的大趨勢,對鏡頭的創新已是各大廠商爭相發力的重點領域。
華為這一專利的披露勢必會再次吸引業內對屏下攝像頭的關注,畢竟作為國內最具創新力的代表性標的,在以華為為首的科技先頭兵的帶領之下,無論是對5G的應用,還是對屏下攝影頭的探索都或將一改手機產業的低迷之勢,進而使得消費電子的景氣更上一層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