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浪財經上市公司研究院
2月28日,星源材質披露業績快報,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億元,同比微增2.8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5億元,同比減少39.11%。其中,非經常性損益對貢獻利潤約為0.87億元,主要為收到的政府補助資金等。
公司稱因濕法隔膜產能逐步釋放,同時加大新客户開拓力度,使得營收能夠保持一定程度的增長,但由於國內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力度加大,鋰離子電池行業降本壓力提升,隔膜產品價格下降,導致利潤顯著下降。
然而,新浪財經在對比同行公司後看到,行業遭遇階段性困難的背後,星源材質業績大幅下滑或另有原因。
多重不利因素疊加
主業盈利遭腰斬
星源材質從事鋰離子電池隔膜的研發、生產及銷售,曾是國內第一家打破國外壟斷的鋰電池隔膜“幹法單拉”技術的企業,也是第一家實現產品批量出口的隔膜製造企業。
不過,隨着動力電池對能量密度要求的提升,力學性能、透氣性能和理化性能等方面更具優勢的濕法隔膜產品逐漸取代幹法隔膜,成為市場主流。
作為幹法龍頭公司,星源材質也並未固守傳統路線,而是跟隨市場逐步技術轉型。其中,從事濕法隔膜生產的子公司合肥星源實現扭虧、常州星源產能繼續爬坡,經營情況均有所好轉。
儘管如此,新浪財經注意到,星源材質來自主業的利潤仍出現大幅滑坡。
根據披露的信息,2019年,公司歸母淨利潤為1.35億元,其中包括政府補貼在內的非經常性收益貢獻約為0.87億,扣非後的淨利為0.48億元,相比2018年同期公司1.06億元的扣非淨利潤下降幅度達55%,已遭腰斬。
從前三季度的經營情況看,多重因素導致了公司主業業績大幅滑坡。
首先是產品降價。根據業內估計,第三季度,國內濕法隔膜價格環比下滑10%左右,幹法隔膜價格也處於下降通道,致使星源材質當季毛利率出現了環比15.92個百分點的驟降,至38.58%。
其次是濕法隔膜產線轉固大幅增加。三季度末,公司固定資產11.2億元,較上季度末增加3.6億元,根據測算,由此帶來的一個季度的新增折舊費用約為700萬元。
公司期間費用增加也是拖累利潤的重要因素。前三季度,星源材質該項費用合計1.19億元,同比增長達到47.13%。
此外,公司前三季度存貨為1.61億元,較年初增加48.58%,應收賬款4.68億元,較年初增長39.21%。受此影響,第三季度經營現金流淨流出大幅增加,一至三季度淨流入額為0.48億元,同比下降77%。
星源材質在快報公告中將產品價格下降、業績下滑的主要原因歸結為行業因素。然而,對比同行龍頭公司的表現後可以看到,行業的影響並非是公司業績腰斬的首要原因。
盈利能力與競爭對手顯著背離
未來隱憂值得關注
同為隔膜行業的龍頭公司,星源材質的競爭對手恩捷股份卻在去年交出了一份完全不一樣的成績單。
根據恩捷股份2月27日發佈的業績快報,公司2019年實現營收31.6億元,同比增長28.6%,歸母淨利潤8.50億元,同比增長達63.9%。
業績大幅增長的背後主要是盈利能力的體現。根據快報披露的數據,恩捷股份2019年全年淨利率約為26.9%,同比2018年增加5.8個百分點,淨利率仍在上升。
反觀星源材質,2019年淨利率約為22.5%,相比2018年的38.1%大幅下滑15.6個百分點,與同行恩捷股份增加5.8個百分點形成明顯反差。即便考慮到2018年基數的差距,淨利率出現如此大幅背離的情況還是應當引起投資者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原就處於隔膜行業市佔率第一的恩捷股份,在2019年啟動了併購行業市佔率第二的蘇州捷力,欲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擴大規模優勢。
新浪財經瞭解到,恩捷股份和蘇州捷力的並表即將在今年完成,收購完成後的恩捷股份,整體市佔率將達到60%以上,並在業內擁有更強的話語權和定價權。一旦度過併購整合後的磨合期,國內隔膜行業的格局有望重新塑造。
屆時,星源材質恐怕將要面對的是更加複雜的局面。(公司觀察 文/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