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而得以延長"加長版"春節假期回來,A股遭遇開門黑,三大股指開盤出現暴跌,集合競價跌幅均超8%,兩市合計近3000個股跌停,逾3200個股跌幅超9%。
(圖源:格隆匯學堂)
截至上午收盤 ,A股三大指數跌幅略有收窄, 滬指跌8.13%,報2734.66點,成交1761億元;深成指跌8.27%,成交1903億元;創業板跌6.56%,報1801.28點,成交636.26億元。A股共3090只個股跌停,僅143只個股錄得上漲,其中包括56只個股漲停。滬深兩市合計損失市值3.99萬億,平均每個賬户損失2.5萬元。
總體而言,大盤整體表現仍萎靡,市場情緒較差。行業板塊方面,按同花順統計,所有行業板塊全線走綠,惟值得一提的是,醫藥商業網板塊跌0.36%跌幅最小。除此之外,網絡遊戲板塊三五互聯;在線教育板塊方直科技、世紀天鴻等少數受惠於疫情的個股勢錄得漲停。
但要數能最能抗跌的,還得看醫藥股。截至上午收盤,同花順指數概念股中,逆勢錄得上漲的板塊有口罩、超級真菌、流感、雲辦公及禽流感板塊,分別有12、8、16、2及9只個股錄得漲停。
(圖源:同花順)
當中,與新冠肺炎疫情直接相關的治療藥物概念股無疑受利最大--錯過了雙黃連,千股跌停之下武漢肺炎藥物概念股或許也是不錯的選擇。
新冠肺炎藥物概念股有哪些?
當前有關武漢肺炎的診療藥物主要以國家衞生健康委辦公廳及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辦公室印發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為參考。實際操作中,各醫院亦有各自具體方案,如廣州第八醫院"肺炎1號"方等,據當前的臨牀結果顯示,對新冠肺炎亦有明顯治療效果。
單就《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以下稱"方案"),截至目前為止該方案已印發至第四版。眾所周知,目前尚未有針對武漢肺炎的有效抗病毒藥物,但《方案》亦給出了試用的藥物推薦,包括α-干擾素、洛匹那韋及利托那韋。
另據最新消息,泰國衞生部昨日表示其國內使用相關治療方案後,病患48小時檢測結果轉為陰性。而該方案藥方主要為當地政府醫用組織生產的治療艾滋病藥物洛匹那韋及利托那韋),並輔以治療流感的藥物奧司他韋。
而中醫治療方案中,根據不同臨牀表現,《方案》推薦使用的藥物包括蘇合香丸、安宮牛黃丸、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防風通聖丸(顆粒);臨牀治療期藥物則在包括的洗炎平注射劑、血必淨注射劑、參附註射液及生脈注射液等。
(圖源:華西證券研報)
對應投資標的方面,α-干擾素對應生產公司安科生物。目前公司有關生產線正24小時滿負荷運轉,日產近80000支重組人干擾素,為一線醫護人員提供安全防護。上月28日,安科生物已向安徽省紅十字基金會捐贈 7000支重組人干擾素α-2b注射液,用於安徽省內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病人密切接觸的醫務人員的個人防護。
洛匹那韋及利托那韋均屬進口藥品,國外由AbbVie Deutschland GmbH & Co. KG生產。國內中國醫藥集團關聯公司萬全萬特廈門有限公司是國內唯一一家歷史生產並上市過該產品製劑的公司,同時擁有原料批文、申請相關專利的企業,目前公司已向國家藥監局申請重新恢復生產。
歌禮制藥亦有生產利托那韋,但目前尚未獲得藥品的上市批文。
而在重症病例中,根據患者呼吸困難程度推薦使用的糖皮質激素,相關上市公司則包括仙琚製藥、天藥股份、海思科等。
中成藥方面,安宮牛黃丸涉及標的主要以同仁堂為主,廣譽遠亦有生產相關產品;藿香正氣水主要生產公司為太極集團,同仁堂、片仔癀、雲南白藥、白雲山、桂林三金、葵花葯業等上市公司亦有生產該產品;連花清瘟膠囊主要生產商為以嶺藥業;防風通聖丸主要以同仁堂為主,此外千金藥業、廣譽遠、葵花葯業等上市公司亦有生產;血必淨注射劑主要以紅日藥業為主;參附註射液和生脈注射液主要以華潤三九為主。
綜上,"武漢肺炎概念"中成藥涉及的上市公司主要有同仁堂、紅日藥業、太極集團、以嶺藥業、華潤三九等公司。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昨日國家藥監局藥品評審中心(CDE)網站顯示,新冠肺炎潛在有效藥物瑞德西韋臨牀試驗申請已經獲受理。該藥為吉利德公司(GILD.US)在研藥物。
北京時間2月1日,吉利德科學全球首席醫療官Merdad Parsey博士發佈聲明表示公司正與全球衞生機構密切合作,提供在研藥物Remdesivir(瑞德西韋)用於試驗性治療,以支持應對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暴發。
但值得留意的是,截至目前,Remdesivir(瑞德西韋)尚未在任何國家獲得批准上市,其安全性和有效性也未被證實。
謹防"炒藥"風險
雖然"肺炎治療藥"概念股能短期內為有關公司帶來一定炒作空間,但投資者依須提防資金炒作過後,概念股股股價大幅下滑的風險。
今日早上開盤,港股市場上兩日大漲17.58倍的中國醫療集團迅速閃崩,一度跌超50%,連續兩日出現回調。截至上午收盤,公司股價暫報1.16港元,跌40%。
(圖源:格隆匯官網)
就醫藥股在疫情中的表現預期,東吳證券研報表示,參考非典期間醫藥股走勢,非典導致醫藥股消費減少問題其實更加突出。由於醫院是醫藥企業的主要銷售渠道,受到疫情影響,醫院患者減少,處方藥企業產品滯銷,庫存增加。同時,流通企業庫存增加,週轉率降低。
結果實際導致疫情相關的企業大部分業績下滑,只有少部分有獨特產品的企業業績增長。目前來看,隨着疫情防控力度進一步加大,醫藥各子行業可能出現分化。
機構認為,雖然非典的確在2003年中推高了醫藥行業估值,但由於2003年年報中有關公司業績並未兑現,板塊估值逐漸回落。因此,投資者建議適當投資疫情股,好賽道及業績才是"硬核實力"。
上文提及的概念公司中,除已經崩盤的中國醫療集團外,截至今日上午漲勢普遍喜人,以嶺藥業、紅日藥業、天藥股份及華潤三九均漲超5%,歌禮制藥更是大幅上漲32.77%(惟較開盤增幅已有所下調)。
(圖源:同花順)
但長期而言,若以"硬實力"論,A股概念股按最新報告期業績統計,ROE高於10%的僅有海思科、華潤三九、安科生物及仙琚製藥。美股的吉利德ROE為12.81%;港股歌禮制藥僅為負1.39%。
(圖源:同花順iFinD)
當然,ROE只是衡量公司基本面其中指標之一,並不能完全反映基本面好壞。雖然當前而言,該等新肺炎治療概念股形勢向好,大都為"萬綠中一點紅",但滄海橫流,仍須留意當中再出現下一個只想蹭蹭疫情概念而已的"中國醫療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