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晚間,新能源汽車生產商北汽藍谷(600733.SH)動作頻頻:
先是通過子公司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稱“北汽新能源”)向北京奧動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進行增資2.57億元,增資完成後子公司持北京奧動的比例提升至30%;
除此之外,還有勁爆的,公司宣佈擬通過北汽新能源的子公司衞藍投資與麥格納國際奧朗愛爾蘭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純電動乘用車製造合資公司。
一頓“猛如虎”的操作之後,北汽新能源股價在今日開盤後高開高走,並在午後觸及漲停。公司股價收報5.73元,全日成交2.01億元,換手率2.151%,最新市值200.19億元。但全年而言,公司股價走勢仍頗為尷尬。在前四個月經歷一波小幅上漲行情後,北汽藍谷股價便持續下瀉,至今年內累計跌幅已達28%。
(圖源:格隆匯網站)
對於北汽藍谷而言,昨日的一頓操作,究竟會是一針短期的興奮劑,還是可以大為改善公司現狀的良藥呢?
麥格納國際奧朗愛爾蘭是何方神聖?
按公告披露,在本次交易中衞藍投資將以現金2.2億元的代價受讓北汽集團持有北汽(鎮江)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稱為“鎮江汽車”)36%的股權;以9207萬元的現金代價受讓鎮江市汽車產業投資有限公司持有鎮江汽車有限公司15%。交易完成後,北汽藍谷將通過衞藍投資持有鎮江汽車51%的股權。
而鎮江汽車剩餘49%的股份將通過麥格納國際奧朗愛爾蘭有限公司以產權交易所摘牌的方式取得。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北汽集團為北汽藍谷的控股股東,而標的資產直接受讓方衞藍投資為公司控股子公司,故交易部分構成關聯交易。
而在交易完成後,鎮江汽車將改名為北汽藍谷麥格納汽車有限公司。其後,兩公司將按持股比例分別向合資公司投資不高於1.97億元及1.89億元,合資公司的註冊資本將會由9.97億元增至10億元。
而合資公司項目一期計劃建設產能約為15萬輛/年,並計劃於明年年底前實現高端汽車新車型首車下線。
公司表示,其子公司北汽新能源目前生產基地已具備EC\EX\EU等現有車型產品的生產能力。而在與麥格納愛爾蘭成立製造合資公司後,新合資公司將具備新開發ARCFOX系列產品特殊生產工藝和高品質製造能力。
而就交易標的本身而言,鎮江汽車於2013年9月25日註冊成立於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上黨鎮北汽大道1號,主營業務為汽車製造。截至最新,其主要資產包括存貨、車輛、電子設備及在建工程等。
根據公司資產情況,北京天健興業資產評估有限公司以今年6月30日為評估基準日,採用資產基礎法對鎮江汽車進行了評估,得出公司評估價值為6.14億元,增值額為1675.21萬元,增值率為2.81%,並據此釐定交易代價。
盈利能力方面,今年上半年,鎮江汽車取得營收3.99億元,惟扣除營業成本及有關經營費用後,公司產生虧損5839萬元。去年全年,公司亦錄得虧損1.8億元。
就交易標的而言,鎮江汽車作為北汽集團參股的子公司,其本身並無太大的亮點。去年至今,公司經營持續虧損,但是本次交易事前經過有關公司評價估值,因此溢價交易的空間亦可能不大。
(圖源:公司公告)
交易標的資產無亮點,但交易另外一個對手方麥格納國際奧朗愛爾蘭則不然。
麥格納國際總部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之一,生產產品包括車身與底盤、外飾、車頂系統、動力總成、電子、機電智能、鏡像、照明系統、座椅等,被譽為汽車界“打工皇帝”。
截至目前目前為止,公司位於奧地利格拉茨的代工製造工廠已生產超過20款車型,產能超過300萬輛。當中,新能源車型包括捷豹I-PACE、寶馬530Le等。
而麥格納亦早在1996年便在中國設立了其第一家工廠。迄今,公司在中國已擁有31家工廠,10個研發中心及銷售辦公室,員工數量超過1萬名,生產領域包括車身、底盤、外飾、座椅、動力總成、電子、鏡像、閉鎖、整車設計與代工製造等八個產品系統。
在今年七月份發佈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麥格納國際集團位列299位。
按公司披露,北汽藍谷與麥格納的合資合作將為鎮江製造基地引入“國際一流”的車輛製造工藝標準及製造流程體系,保證高端新車型產品的製造工藝要求、質量控制及充分體現先進性性能指標。
對於北汽藍谷而言,麥格納的入局從而在技術上協同及保障其參與其新高端新能源車型的製造,才是本次交易最大的利好。而今日公司高開高走,直至股價漲停,或反映了外界對北汽藍谷+麥格納的合作頗為期許。
新能源補貼退坡影響幾時了?
北汽新能源成立於2009年,成立之初為北汽集團下屬全資子公司。2014年,北汽集團對公司進行股改及混改後,將其從集團業務中剝離。去年九月份,北汽新能源母公司北汽藍谷通過借殼此前停牌的SST前鋒完成上市,併成為A股市場的“新能源整車第一股”。
然而,上市首日,北汽藍谷即遭遇破發,截至收盤公司股價報9.5元,較發行價15.05元大跌36.88%。而對比公司最新今日股價,目前北汽藍谷收報價僅為發行價約三分之一。
在上市之前,媒體便質疑北汽藍谷的新能源汽車銷售過分依賴補貼。2017年,北汽藍谷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10萬輛,在行內排名第一,但同時其獲得的補貼亦高達49.59億元,攤至每輛車平均補貼為五萬元。
一旦補貼退坡,北汽藍谷的新能源汽車銷售恐怕難以為繼。
果然,在今年新能源補貼開始退坡之後,北汽藍谷的新能源汽車銷量亦開始大幅下跌。按最新十月份數據,單月公司共銷售新能源汽車8601輛,較去年同期的27958輛大幅下滑69%。今年前九個月,公司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98382輛,同比大漲20.45%,但計入十月份後,其累計銷量已同比下降2.42%。
產量方面,公司前十月份累計新能源汽車產量更是同比下降近70%。
(圖源:公司公告)
營收利潤方面,最新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收174.84億元,同比大增78.6%,公司表示是由於銷量增加及產品結構調整所致。但利潤方面,北汽藍谷前三個月產生虧損2.7億元,較上年度的淨利1.33億元同比下降304%。
第三季公司大幅度扭盈為虧的原因主要是由於經營費用同比大幅上升。其中,營銷費用約4.8億元,同比上漲33.3%;研發費用約1.4億元,同比上漲約180.0%;財務費用約1.4億元,同比上漲約180.0%。
而在同時,今年7月公司落成了一座試驗中心。9月底,公司再發布與寧德時代聯合成產的CTP電池包。據悉,該採用全新CTP技術的無模組電池包要較傳統電池包高出33.3%以上,大規模投入使用後可明顯降低動力電池製造成本。
另外,公司截至第三季末的短期借款、長期借款較去年年底分別上漲155.0%及36.8%,亦導致了期內利息支出增加,財務費用大幅增加。
10月15日,北汽藍谷發佈新品牌BEIJING及BEIJING EU7。EU7系列車型的定位則是中高端市場。
再加上昨晚公司宣佈與麥格納的合資項目,北汽藍谷密集、不顧成本的行動就像在和時間比賽。公司似乎在和時間賽跑——在新能源補貼退坡完全落地之前,公司需要找出其他能夠吸引消費者購買的新能源汽車“賣點”,以在補貼之後維持利潤增長——事實上,此前從2015年開始,公司的扣非淨利一直為虧損。
(圖源:同花順iFinD)
而在目前退坡影響愈來愈大的情況下,北汽藍谷所剩的時間也不多了。按公司預計,受新能源汽車推廣補貼退坡幅度較大影響,明年年初至下一個報告期期末公司累計淨利潤仍有可能產生虧損。
至於公司今年全年定下的22輛新能源汽車銷售目標,按截至十月份十萬量的情況來看,亦是大概率要鴿了。
目下新能源汽車行業整體北風蕭瑟,北汽藍谷整體經營壓力仍較大。至於其與麥格納的合資項目,是寒風中拾起的火柴看到的幻想還是確實的未來,只有交由市場來決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