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损失24亿!市传索罗斯做空港股又栽了,发生了什么?
格隆汇 09-17 18:34

在很多普通投资者眼里,索罗斯是目前西方世界最著名的金融巨鳄,他的财富和声望令世人景仰,他的投资哲学被很多人捧为经典教义。

然而,实际上,他的角色并非小白们想象中的那么高尚和道德,在他的一生资本征战得以功成名就的背后,其实可谓充满了黑暗甚至血腥,光辉形象的脚下埋藏着无数惊人的阴暗事实。

近日,市面有多家港媒报道,索罗斯近月又企图做空港股谋利,此番更与叛国乱港“四人帮”之首黎智英联手策动金融战配合颜色革命。但最终事与愿违,在一番交战后,索罗斯一伙继1998年后再度大败,估计损失高达约24亿港元。

虽然目前仍然没有事实数据查证,但经多方媒体报道后已引发市场热点关注,不妨一看。

再败港股,损失24亿?

事情是这样的,据多方媒体报道及坊间传闻,索罗斯一直对98年做空香港大败心有不甘,此番再藉暴乱卷土重来,不仅准备足资金发动金融战,配合搞颜色革命。索罗斯利用其控制的基金会,通过壹传媒黎智英支持近期乱港行动,出人工、出装备,煽动青年上街,目的是让香港持续动荡,令香港金融市场大幅向下甚至崩盘,进而谋取暴利。

索罗斯企图做空港股谋利,与叛国乱港“四人帮”之首黎智英连手策动金融战配合颜色革命(大公报制图)

据香港《大公报》16日报道,香港局势紧张导致港股近月下跌,索罗斯一伙大举买入空单建仓,数据显示,8月13日港交所期货及期权总成交量和小型恒生指数期货成交量在T+1时段内创新高,所有期货及期权合约达251428张,小型恒生指数期货63607张,保守估计,98年索罗斯一伙持有10万张空单,这次预计不低于20万张。

不但如此,大摩、摩通等多家华尔街投行先后大削香港经济增长预测,并预期今年陷入衰退,同时穆迪、惠誉也集体下调香港经济预测及信贷评级,并预告半年后有机会再降级,更是给索罗斯制造了做空的有利条件。

不过,这一次,由于港府及港股交易系统一系列的意外,他的图谋被接连落空,并且再一次栽大了。

消息称,8月31日香港上街人数大减,政府9月4日又提出四大行动推动对话,令港股回升。索罗斯发现事与愿违,5日开始大手笔抛出期指空单,企图最后一搏。结果在毫无预兆的情况下,港交所电子交易系统5日出现严重故障,并决定下午2时起暂停衍生产品市场交易。除了港交所停市,9月5日用来截刊上市公司通告的“披露易”网站亦出现故障,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亦承认是受到“分散式阻断服务袭击”(DDOSAttack)所致,但市场焦点被停市所盖过。

港交所解释称,供应商提供的交易系统软件出现了问题。有消息称,港交所“趁机”打“大鳄”,令索罗斯出货逃命变成“关门打狗”。翌日恢复交易,港股继续上扬,宣告索罗斯继1998年后再度大败,估计损失达24亿港元。

索罗斯的两次栽倒在港股市场,几乎是其成名以来未有过的失败,算是一世英名尽折于此。

索罗斯97年首败香港往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索罗斯管理的量子基金开始狙击英镑,一击爆赚20亿美元,1993年其登上华尔街富豪榜榜首,从此名声大涨。

而当时的亚洲正沉醉在虚假繁荣的“泡沫”当中,以索罗斯为代表的金融大鳄借机“做空”掀起“亚洲金融风暴”,从泰国开始一路席卷马来西亚、印尼、韩国,所到之处,被做空的国家应声惨败,纷纷缴枪投降,一个能打的都没有,其余未被做空的亚洲小国则在一旁索索发抖,担心将成为下一个被盯上的倒霉蛋。

当时的索罗斯量子基金,声名由此响彻天下,被誉为金融屠夫,而索罗斯本人从此奠定金融巨鳄的身份。

据报道,索罗斯管理的量子基金,1997年的时候,规模大约100亿美元。老虎基金也接近100亿美元,再加上其他几只规模偏小的基金,总资产大约300多亿美元。

而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起至1997年香港回归时的20年间,香港经济和房地产走上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香港居民银行存款20年间增加了81倍,香港房价从1991年到1997年就上升了4倍; 香港回归的一个月后的8月7日,恒生指数涨到了16673点的历史最高位。

短时间的超高速增长,香港的资本泡沫无疑已然很大,这为市场提供了很好的做空条件基础,而刚刚赢得多举大胜而志满踌躇的索罗斯,这时也把目光盯上了香港市场,意图出手狙击香港股市泡沫,再重现英格兰和东南亚战役的辉煌。

1997年5月起,索罗斯首先在市场上低息借入大量港币,然后开始在纽约外汇市场大量卖空港币和股指期货。

1997年7月中旬开始,港币遭到大量投机性的抛售,港币汇率受到冲击而一路下滑跌至1美元兑7.7500港币的心理关口附近,导致香港金融市场一片恐慌,港币开始多年来的首度告急。此后香港金融管理当局立即入市,多次动用外汇储备,全面干预市场,与索罗斯为首的做空力量激烈对抗,其中双方多次进退,后香港政府通过发行大笔政府债券,抬高港币利率,使银行间的隔夜贷款利率暴涨等办法短暂击退了空头力量。

10月20开始,香港股市开始持续大幅下跌, 4个交易日连续累计暴跌超过3200点,跌幅高达23%。10月28日,索罗斯继续加大抛货引发市场崩盘恐慌,当日恒指再度大跌1438点,跌幅高达13.7%,逼迫香港政府出台紧急救市行动,次日恒指大涨18.82%掰回一局。但整体看,1997年10月至1998年1月,索罗斯掀起歼灭战,一共抛空1000多亿港元,香港股价暴跌6000多点,索罗斯获得阶段性胜利。

但庆幸的是,香港虽然损失惨重,但是港币汇率被暂时保住。

1998年,香港禽流感爆发,全港陷入恐慌,趁此机会,索罗斯卷土重来,在8月对港币发起狙击。

8月5日,星期三,史书喻为世纪之战的“香港保卫战”,正在拉开帷幕。索罗斯率领的对冲基金从美国股市沽出近290亿港元进行抛售,香港金管局利用外汇储备接起了240亿港元沽盘。此后一周时间内,索罗斯对冲基金再次沽出近200亿港元,与港府之间展开激战,此时,香港恒生指数一路狂跌到6600点,总市值蒸发2万亿港元。

当时,为了加剧市场恐慌气氛,索罗斯甚至在《华尔街日报》上公然叫嚣:“港府必败”!

不过,索罗斯低估了香港背后的中国实力,在中央对此高度重视,许诺将不遗余力,倾中国外汇储备之全力支持香港抵抗做空势力狙击。

在世界银行年会,朱镕基、索罗斯同时受邀参会,朱镕基当场对索罗斯表示:“中国将坚持人民币不贬值的立场,承担稳定亚洲金融环境的历史责任!”

对于索罗斯的公然叫嚣,朱镕基总理重声回应:“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

从8月14日开始,香港政府开始进入股市、期市进行面干预。俗称“官鳄大战”的港府与对冲基金的对决开始进入高潮。此时,香港股市已经被打垮到6000多点,而在空头市场上,索罗斯带领着摩根·斯坦利、高盛、里昴、怡富、所罗门、惠嘉、霸菱、美林等国际超级炒家,光是8月期指沽单就有10多万张!

8月28日是期指结算日,索罗斯动用400亿港元资金疯狂抛盘打压股市,然而港府没有坐以待毙,动用一切资本对索罗斯的抛单照单全收,最终港府成功守住恒生指数权重股,恒指全天始终维持在7800点以上。

在这场保卫香港的“决战日”中,香港股市交易量达到了790亿港元,大约是平时交易量的10倍,坊间传言索罗斯最终亏损约10亿美元铩羽而归。

不过,这一场世纪金融大战中,香港其实也损失惨重,算是惨胜收场。据香港特区政府后来估计,香港人在这场金融危机中合计损失大约6.8万亿港币,无数人倾家荡产,一无所有。但如果没有中国的中央政府这个强大的后盾提供支持,后果将更加无法想象。(内容综合自大公报及网络)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