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从论坛博客、微博到短视频,网红大本营变迁史
格隆汇 09-02 19:01

作者:陈兰

来源:鹿鸣财经

陈一发的第一次成名不是在斗鱼,而是在猫扑。

那是1997年,丁磊跟周卓林把网易办了起来,长沙青年田哲创立了猫扑。起初这就是一个小众的游戏论坛,大家给大家给的文化定位是草根,而它的火爆得益于《电脑报》的报道,一时间网民疯狂涌入猫扑,多元化网民的融入让猫扑正式成为一个综合性的论坛。

在原猫扑管理员的口中,正是由于这种涌入以及知名度的上升,论坛开始引入广告获益。老粉自然不愿意失去一方阵地,于是千禧年猫扑正式分为里屋与外屋(猫扑本站),各自独立门户数据分离。

老猫扑用户们留在了里屋,陈一发也在,那时候大家都叫她里屋女神。

以猫扑为起点,与它同时期的PC互联网时代的论坛还有天涯以及西祠胡同等,而以陈一发作为几个时代的网红划分,网络红人们的第一个大本营正是论坛。

01

论坛之变

今年上半年,天涯社区发布一份公告表示,其公司股票在新三板终止挂牌。网上有一个问题是你怎样看待天涯的没落,有人说,它其实也不算没落,只不过是层出不穷的互联网产品将它的受众分流了。

论坛在PC与移动互联网的过度中的确沦为了上一个时代的产物,不过它们都曾辉煌过。

1996年新浪网的前身四通利方上有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论坛,金庸客栈。一年后老榕在上面发了一篇文章,两天的时间收获了几万点击量,也正是在这一年猫扑成立,一个叫“李寻欢”(本名路金波)的人穿梭活跃在各个文学论坛,网络文学红人开始萌芽。

不久,路金波写的《迷失在网络中的爱情》风靡网络,他说,1998年2000万网民,我相信1500万都看过我的小说。除了路金波,安妮宝贝也在这个节点开始网上发表《七月与安生》、《告别薇安》等文章。

也许是受到了这批早期的文学红人与论坛风靡之气的影响,青年教师刘琥在1998年的创立了西祠胡同,而那位头几年因为中国牛市崛起而大赚一笔的刑明则在1999年创立了天涯,他还说过一句话,没网恋过的人没有网感。传闻中红衣教主周鸿祎就是在网上去结识的胡欢,现在胡欢是他的妻子。

当时宁财神(《武林外传》作者)还写了文章《天涯这个烂地方》,以此表达对天涯的热爱。至此,当时论坛可以说基本形成金庸客栈、天涯、猫扑以及西祠胡同等排头的格局,而它们也称为孕育网红的培养基。

最先没落的其实是西祠胡同,还没等网文红人爆发就换道了,先是2000年被卖给艺龙,当时刑明还感慨卖的价格太低了。然后就是走商业化道路,最后留下来的用户基本都是刷广告的,还有些是自动顶帖的机器人。后来到2015年的时候又被艺龙卖给了紫金汇文,两次易主,江山早已不再

西祠胡同颠簸的头几年,正是天涯、猫扑等风光的时候。今何在在金庸客栈上写出了《悟空传》被称为“网络第一书”,经过出版改版后被改编成电影于两年前上映,票房6.94亿;2002年慕容雪村在天涯连载小说《成都,今夜将我遗忘》,几天时间阅读量就超过20万,包括安妮宝贝等人,他们都是当时的网红“扛把子”。

搜狐在2004年向天涯抛出了橄榄枝,但刑明拒绝了,同年猫扑被陈一舟收入怀中。猫扑上的Ayawawa,网络小胖等网红至今都还有许多人记得,不过猫扑自身却在陈一舟手中因为商业化被用户抛弃厌恶,两年前搜狐社区关闭,猫扑在中文社区的排名才第16。

陈一舟想让自己的公司上市,当年在收购猫扑后他还说第二年要收购那些以10倍到100倍成长的个人网站,为登陆纳斯达克做好最后准备。后来他的上市梦的确实现了,但是猫扑却遗留了下来,等人人网去年也“死”掉后,大家才恍然大悟:陈一舟不爱社交。

天涯活得稍微久一点,期间这个地方还诞生过诸如写《明朝那些事儿》的当年明月,黑过天涯论坛、攻破过腾讯内部系统、据说盗取了马化腾5个QQ号并帮过当年明月的“菜霸”,连凤姐也是到了天涯其声望才达到了顶峰。

只是,虽然刑明拿到了IDG、联想、谷歌等的投资开启商业化进击之路,但是随着时代的变革,文字终于还是被图文替代,而天涯也变成了一个网友眼中“上比不了知乎,下比不来贴吧”的平台。

2008年CNNIC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在2.53亿网民中网络社区中的论坛访问率高达38.8%,等到了2016年CNNIC发布的《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论坛使用率半年降7.5%。

02

博客之殇

与论坛一起并进的,还有博客。

2002年,方兴东博士发起成立知识门户网站博客中国(后改名博客网),而除了博客网,还有横戈的博客大巴。当然,后来博客大巴陷入债务危机后横戈面对《财经天下周刊》采访时的说法是,自己原本是第2256个用户,只是2003年发现大巴的服务器跑不动了才出手帮人一起做,后来就接手了大巴。

不过,木子美是在门户网站做博客之前走红的,而博客是在木子美之后才走进公众视线的。

2003年,木子美在博客上写下性爱日记,两个月后,一篇与广州某著名摇滚歌手“一夜情”的日记《遗情书》爆红网络,而她也随之一炮而红。

随着木子美现象的讨论与传播,理所当然地大家注意到了博客。原本少有人知的博客成为网络热搜词,各大门户网站与此同时也开始开设博客。新浪先开的头,于2005年做了新浪博客,随后腾讯、搜狐、百度等都在同一年上线同款产品,网易则是在第二年推的博客,动作慢了一拍。

在中国互联网协会发布的2005-2006年《中国Web2.0现状与趋势调查报告》报告显示,用户经常访问的博客网站排名第一的是博客网(51.4%),其次是新浪博客 (26.3%)、搜狐博客(18.0%)。

门户网站的加入,虽说带来了争夺大V流量的博客大战,但也让博客迎来了黄金时期。而与论坛相比,博客更好地激发了用户内容创作的欲望,曾经的许多草根作者都是从博客上助跑走出去的,比如胡戈,比如当年明月,只是当年明月的受众更多在天涯,所以在天涯走红而已。

博客上的网红大V比起论坛上的红人,多了一层精英的外衣与阶层的分割,博客偏向于高阶层与知识流派,论坛更倾向于网流与接地气文化,当年明月在不同平台走红就是个典例。

更具有代表性的是2006年那场吸引了众多名人加入的文坛之争,当年白烨在博客上贴出了一篇长文《80后的现状与未来》,说韩寒的作品跟文学越来越没有关系,还对80后提出了批评。

韩寒同样在博客上回击一篇文章《文坛是个屁,谁都别装逼》,韩寒的知名与这一战脱不了关系,他文中有句话还成为了网络流行语:什么坛到最后也都是祭坛,什么圈到最后也都是花圈。

而被视为网红经济开山鼻祖的呛口小辣椒,就是在博客上走红的。如果说口红一哥李佳琦是现下公认的带货之王,那么呛口小辣椒就是李佳琦上一届的前辈,她们从开通网易博客到走红,最火的时候博客平均日访量为20万,累计访问量早已超过4亿。

就像李佳琦OMG哪款产品,产品就秒光一样,那些年淘宝店家只要配上呛口小辣椒博客中的买家秀,这家店就会立刻火。很多名牌店店员也都曾遇到客户拿着小辣椒博客照片买同款的情况,Dior都曾官方邀请过好几次,让她们以贵宾的身份出席巴黎时装周。

不过,博客的黄金时代也就到呛口小辣椒这对网红为止了,微博这个物种悄然出现,成为论坛+博客时代红人的蜗居,网红也迎来了最好的时代。

03

微博崛起

去年8月21日,段永平在网易博客上写下:博客要关了。果然,第二天晚上12岁的网易博客宣布将关闭。

博客衰落更早得追溯到2009年,这一年web3.0的微博诞生,这一年论坛们的情怀开始被商业化击碎,天涯甚至还想往当时大热的梦幻西游、诛仙等网游发展,结果亏了几百万。这一年,韩寒悄无声息的将自己的阵地从博客转移到了微博,发了条动态:喂。

乔布斯早在2007年就将iPhone带到了中国,开启了移动智能时代,而到了微博出现的时候移动应用已经流行,其短文字+图片的形式受到热烈追捧,并催生了一个新的网红群体——段子手。

从时尚、音乐、八卦,到萌宠、吐槽、星座等,今天你熟知的大多数段子手都是在微博崛起的,比如天才小熊猫,比如回忆专用小马甲,再比如谷大白话。

当然除了段子手,早期微博的影响力主要是依靠掌握社会话语权的大V打造的,比如薛蛮子、李开复、史玉柱,企业家之外还有明星,比如姚晨,在那时她有个外号叫微博女王。

凤姐也将自己的大本营转移到了微博,依然发一些骇人听闻的言论,说自己要做天使投资人,认为王思聪配不上自己,或者觉得董明珠虽然强但如果自己做手机的话一定比格力火。

必须载入史册的一件事,是王思聪2011年在微博上炮轰大S,这一战说不清楚是王思聪造火了微博,还是微博带火了王思聪。但可以肯定的是,2011年的时候微博用户突破2亿大关,后来马化腾去清华大学参加论坛的时候还说,微博崛起曾是腾讯的最大危机。

的确是危机,纵然有本质差别,但当时腾讯与微博在社交媒体这条路上打拼,大V、明星、段子手、昔日网红、文学网红们纷纷前往微博开博,同时用户一多大众审美的趋势就不再偏离轨道,颜值至上的时代来了,而在淘宝带货的电商模特就是除段子手之外的第一批新时代网红。

2012年阿里与新浪微博牵手互相成就了电商交易,所以从她们开始,在微博这个培养基下网红成为一种职业。网红如何变现?电商。张大奕2014年从淘宝模特转型淘宝店主,两年的时间其微博粉丝从30万暴涨到400万。

腾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网红排行榜上,电商模特的比例最高,达到26%。网红变现无压力以及舆论娱乐信息的打造,再加上重量的不断上升,微博成为网红最好的栖息地、公众最上瘾的碎片化时间打发工具。

从2014到2016年两年时间,微博市值径直突破百亿美元大关,一时间成为时代宠儿,所以与其说现在是被新浪微博教育起来的新生代用户,倒不如说是在被微博普及影响下的新生时代。

04

直播短视频起飞

但直播与短视频风口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改变了微博的地位,或者说,微博不再是孵化网红的唯一产品。

新时代大众阅读追求的是短到极致,当初微博的兴起除了天时与人和,还有规定140字数的限制,但现在更加短了,文字表达干脆被淘汰,直播与短视频让人越来越上瘾。

2015年王思聪加入直播办了个熊猫直播,这一年变成直播元年,斗鱼、虎牙、龙珠、战旗以及熊猫等开启了千博大战,抢人大战你来我往争争不休。冯提莫、陈一发、前英雄联盟职业选手兼主播PDD等人都是直播风口上网红,7月份斗鱼上市时一众网红主播还被邀请到美国纳斯达克敲钟。

几乎是与此同时papi酱依靠短视频摇身一变成为宇宙第一网红,单条广告价格达到2200万元,而此前她曾在图文模式平台尝试过但都没有火。

微博在短视频上算是第一代发力者,直播大战那一年在微博上有2年博龄的谷阿莫推出了《X分钟看完XX电影》系列,于是两分半看完《五十度灰》、三分钟看完《鸟人》等短视频开始在微博刷屏,谷阿莫独特的解说方式也让其迅速爆红,在当年度中国网红排行榜中位居第23名。

 谷阿莫解说电影《女教师》

但快手抖音的爆发来得猝不及防,直播大战的那几年主播与平台陷入负面与舆论中,粉丝跟随网红主播们迁移,平台想要流量就得高价留住主播。一来二去就造成了平台入不敷出的状况,熊猫直播今年宣告破产与直播行业最初的这种竞争脱不了关系。

而短视频正是在这几年极速增长,“社会摇中万人迷,唯有男神牌牌琦”的快手早期网红牌牌琦、盐系少年费启明、抖音初代男神张欣、停车场女神温婉、甩臀舞的代表代古拉K以及摩登兄弟等抖音网红,层出不穷各类各样的网红不断出现,网红也逐渐变成一种大众化的物种。

那些有特殊本领的人通常会选择在短视频出道,比如大胃王,而那些普通人也会选择短视频,因为门槛极低。直播短视频时代的网红两者也变得不可分割的,你可以看到直播网红在抖音上拍短视频,你也同样可以发现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开放了直播功能。

多平台的选择其实是在增加网红自身的变现渠道,有意思的是,事实上你仔细分析短视频时代的网红变现方式,卖货电商可以说是短视频平台网红们最直观的变现方式,而同样的事情,十年前的微博也做过。

对于网红来说,入驻哪个平台是一道多选题,微博、快手、抖音等跨界并不冲突,但有趣的是也许一个短视频发家的网红可以不入驻同类平台,却不能不入驻微博。

在艾瑞联合微博发布的《2018年中国网红经济研究报告》中,微博2018年网红数量增长率高达51%,而在《2019中国MCN行业发展研究白皮书》书中,微博是当下拥有最多MCN同时也是国内最早最大的对MCN有管理和服务体系的平台。显然,微博已经是各领域红人成长的标配平台,并在不断地推动红人经济走向规范化与成熟化。

张欣尧如今主要活跃于抖音但微博他也更得很勤,甚至还拍微博短视频,费启鸣现在几乎只活跃于微博,上个月更了条抖音被粉丝调侃失踪人口终于上线,再往前看实际上今年他只维持在一月一更的低频率。

Papi酱以短视频为载体走红,她也玩抖音且人气很高,但她却被人称为微博网红,而最早走红开始她就一直在微博上更新自己的作品,收割流量。

两年前大众把社交阵地从微博转向了微信朋友圈,不过短视频网红依然青睐微博,原因无他,只因为微博能带来更全面的关注,让他们能迅速拥有几十万上百万粉丝大号。

网红背后的包装推手MCN公司曾告诉过第一财经,他们每年花在微博上的渠道费用是上千万元,比起别的平台,微博仍然是网红们最热的做号渠道。

但十岁的微博今年不断被唱衰,而为了求变微博也有了些动作,比如上线铁粉功能拉近博主与粉丝的距离从而增强用户粘性,比如在微博短视频中开始使用弹幕,更好地去维护社群氛围,增强互动与体验。在变现上前不久也宣布与淘宝直播达成合作,支持大V们发起单场付费直播或对标铁粉、粉丝群等的定向直播。

抛开舆论,抛开负面,其实对于网红而言,微博之于他们的定位就如同微信之于微商:不管你是在哪个平台打广告引流,最后你还是会把人引流到微信上从而更好的进行交易,更好地去维护客源保证以后更好的变现。

从论坛、博客,到微博,再到短视频平台,社交媒介产品的发展史既是网红的成长变化史,也是网红们大本营的迁移史。

互联网时代最好的地方在于,给了我们以往所没有的信息便利以及产品普惠,互联网最坏的地方在于,好处带来了信息与产品爆炸的副作用,爆炸又相继带来了野蛮生长下的无限竞争,而媒介产品本身就更容易更新换代,网红们只会随着时代寻找下一个舒服的大本营。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