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太兴集团(06811.HK)中期内地业务下滑,风光不再的港式茶餐厅该如何突围?
格隆汇 08-30 15:12

如果你喜欢早年的香港电影,应该也会喜欢茶餐厅。在王家卫的电影里,茶餐厅是张曼玉和梁朝伟两人的局促一室,那昏黄的灯光恰如两人欲说不得的情愫;而在杜琪峰眼里,茶餐厅则是刘德华施展个人魅力的地方——连吐血都这么优雅的华仔哪个女孩会拒绝呢?

但是,有人说香港电影死了。茶餐厅文化也式微了,这邻里街坊敝帚自珍的东西终难登大雅之堂。

但香港电影没有死,茶餐厅文化自然也不会消亡,不过是以另一种方式存续。

今年六月份,香港茶餐厅行业的代表之一太兴集团(06811.HK)在港交所上市,但上市至今其股价已跌落约34%。市场显然不大待见它的前景。

昨日,太兴交出了它的中期答卷,成绩只能说喜忧参半。太兴和茶餐厅行业的出路在哪里呢?

品牌扩张现成效但仍未能打开内地市场

主要财务指标方面,上半年太兴收益为16.39亿港元,同比增加6.5%;毛利为11.8亿港元,同比增加8.26%;毛利率71.9%,同比增加0.6个百分点;股东应占溢利5030万港元,同比下跌65%;但扣除非经常性及非现金项目后,经调整股东应占溢利为8290万港元,同比上升10.0%;经调整溢利率为5.1%,较去年微升0.2个百分点。

集团宣布派发中期股息每股3.24港仙。

具体经营数据方面,截至上半年,太兴旗下共有198间餐厅,较去年年底增加13家。其中,集团在香港及中国内地市场新开设12间新店。今年5月,集团在台北开设首家太兴茶餐厅,旗下茶餐厅业务正式拓展至中国台湾。

分地区而言,上半年中国内地市场产生收益3.47亿港元,同比下降3.7%,但集团的主力市场港澳台市场收益为13.08亿港元,同比增加11%,令集团总收入增加。

(图片来源:太兴中报)

这亦说明了,太兴在内地市场业务增长依然乏力。据太兴招股文件显示,从2017财年至2019财年五月份,太兴在内地市场的餐厅数仅由59家增至63家;而同期,集团在香港本土的餐厅数却由108增至126家。

从收益分布来看,港澳台市场仍是太兴的最主要市场。但如果集团依然迟迟不能真正打开内地市场,鉴于香港本土市场的增量有限,太兴可能在不久之后就将到达增长天花板。

分品牌来看,集团上半年主要收益来源仍然来自「太兴」品牌。回顾期间,品牌录得收益9.86亿港元,占集团餐厅营运总收益62%,同店销售增长率为0.5%。

值得一提的是,从2016财年至2018财年,「太兴」餐厅收益所占百分比由74%下降至65%。上半年该收益百分比再出现下降,说明了集团的多品牌经营策略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旗舰品牌太兴餐厅增长乏力同样是一个值得集团注意的问题。

其他新品牌方面,「敏华冰厅」同店销售增长4.8%,收益1.14亿港元同比增加185.1%。餐厅上半年翻座率为17.2;「锦丽」同店销售增长率5.7%,收益6790万港元同比增加84.2%;「靠得住」同店销售增长率4.7%,收益1.19亿港元同比增长24.8%;附属品牌「茶木」贡献收益2.75亿港元,占餐厅业务总收益的17.3%。

与旗舰品牌太兴茶餐厅同店销售仅微增0.6%不同,太兴集团其他几个新品牌均取得双位数的较高收益增速,为上半年集团一大业绩亮点。但长远而言,内地市场及主品牌增长乏力终将会限制集团发展的上限。

而在成本端方面,回顾期内用料成本4.6亿港元同比增加4.3%,但占总收益百分比下降0.6个百分点至28.1%。集团指是由于改良菜单组合及中国内地食品厂房投产所致,亦反映集团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成效。

而在毛利同比上升的情况下,股东应占溢利同比大幅下跌的原因主要在于今年上半年因为上市产生了较多的上市开支、去年同期产生出售分类为持作出售非流动资产一次性收益等原因。

另外,由于采用新会计政策,故原来租金及相关开支在今年开始部分在使用权资产摊销及相关融资成本反映,导致产生使用权资产摊销1.60亿港元,及相关融资成本和税务影响2010万港元。若以原基准计算,则上半年租金及租金相关开支合共为2.5亿港元,占总收益比例(15.3%)与去年(15.2%)相比变化并不大。

(图片来源:太兴中报)

茶餐厅内地发展为何受阻?

无独有偶,港股市场另一只茶餐厅概念股翠华控股(01314.HK)在内地业务同样受挫,整体业绩亦不佳。据公司上个月披露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2019财年年报,其年内实现收入17.87亿港元,同比下降2.9%;拥有人应占年内溢利474.1万港元,同比下降94.1%。其中,在中国内地市场的整体收入同比2018财年下降1.8%。

而内地市场收入出现下价格原因可能是翠华餐厅的高端路线在内地并不受欢迎。据调查,在进入内地市场后,原本价格亲民的翠华餐厅价格普遍提高30%,并选址城市商业中心,走精致茶餐厅的路线。

但同时,据消费者反映,翠华在提价之后,服务反而变差了,餐厅环境亦有待提高,而最重要的出品食品味道也开始“变味”。

业内人士认为,翠华在内地定位高端餐饮,菜品数量一百多种,面积平均是香港三倍以上,但在香港,其过往成功的原因则是自己中低端快餐餐厅定位。这种定位突然转变会令餐厅失去自己的特色。

总结众多港式茶餐厅在内地发展受阻,其原因主要有几点:

一、食品品类无创新。菠萝包、丝袜奶茶等传统港式茶点在所有茶餐厅基本雷同。在内地餐饮种类日益丰富的前提下,茶餐厅的菜谱容易让客人失去新鲜感;

二、千篇一律装修风格。传统卡座、水吧等布置固然可以凸显茶餐厅的地方特色,但若果所有茶餐厅均是如此,将如何能塑造自己特别的品牌形象及内核?

三、食品口感变味。在快速扩张的标准化生产过程中,茶餐厅的食品因为中央厨房标准化生产导致口感难以维系“过去的味道”;

最后,便是情怀的淡化。现在的香港已经不是过去的香港。当地方文化的影响力不再,其文化的载体茶餐厅吸引力自然也就下降了。

(图片来源:美团点评)

太兴在内地市场亦存在着类似的问题。如果餐厅服务、产品质量不作出革新,则品牌价值将会受到影响,回头客亦不再——现时的翠华即是一个例子。

而且,在其内地分布的主要据点珠三角,太兴还面临着传统粤菜的竞争。在很多出品食品上,其实传统的粤菜和港式茶餐厅有不少雷同的地方。

而除了品控方面的压力外,太兴在运营成本方面还有一定压力。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统计,预计自2017年至2022年,在香港主要原材料的食品价格指数会以复合年增长率约3.5%增长;另外,香港当地最低工资亦由2011年的每小时28.0港元升至2017年的每小时34.5港元,未来的工资不排除会继续上升。

虽然在今年上半年,太兴较好地控制了原材料的成本,但随着未来原材料价格和人力成本持续上升,成本端的压力仍在。

最后,受香港近期的持续性政治事件影响,香港旅游业工会近日发布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香港接待的旅行团数量同比跌超70%。7月、8月酒店入住率跌幅已扩大至双位数。访港游客从6月同比增长转跌,跌幅由7月初的1.5%扩大至月底的26%,并进一步扩大至8月初的31%。

访港旅游人数在7、8月份的大幅下降预期亦将对茶餐厅香港本地业务造成一定负面影响,并反映在下半年业绩当中。

回顾太兴的发展,其进入内地市场也已经有14年,却始终未能打开真正打开内地市场。其以后发展是偏安一隅,死守700万本土市场,还是会在内地风生水起,只有谨慎观望了。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