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are browsing the Hong Kong website, Regulated by Hong Kong SFC (CE number: BJA907). Investment is risky and you must be cautious when entering the market.
一个超级大哥,一帮虎狼兄弟,火拼一盘千年的老生意
格隆汇 08-28 21:49

作者:王巍峰

来源: 华商韬略

存量的战争不只是重新排名,甚至关乎生死。

“打酱油”是一门充满恩怨是非的生意。分门派,有排行。

2018年9月25日,福布斯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最佳CEO榜单。在食品行业中,排名第一的是庞康。

靠“打酱油”成为行业第一,一夜间造就34个亿万富豪。关于他的传奇,一直在坊间流传。

不过从公开资料来看,庞康这个人低调神秘到几乎不存在;然而他在广东佛山掌舵的,却是吸睛大V——海天味业。

自2014年2月上市以来,海天一直被各方资本看好,公司股价屡创新高。5年来,海天市值上涨了6倍多。高达2800亿元的市值,把恒大、碧桂园等一帮地产企业都甩在身后。

因为酱油是海天的“顶梁柱”,海天也被称为“酱油第一股”,还有着“酱油届的茅台”之称。而如果论起市盈率,海天却是茅台的两倍。

“华丽且稳健”,上市以来,每年10%的增速,动辄高达50倍的市盈率,让券商们对海天的财务数据赞誉有加。2019年1月以来,券商们已对海天做出了40次“推荐”评级。

如此向好之时,本月中旬的海天半年报却突然显示:公司营收增速和毛利率下降;广告费用的增速达到营收增速的3倍。

广告用来获客,营收增速则验证获客,毛利率体现盈利能力。海天的表现,开始令外界和投资人担忧。

另外,海天还在半年报中披露,5月17日至6月10日董事吴振兴、监事陈伯林、董事会秘书张欣等5位股东,因个人资金需求共减持股份73.83万股,套现约7598万元。

而据新京报调查,自2018年8月1日起至今,海天高管共完成30余次股份减持,累计套现超过1亿元。

如果放任营收增速和毛利率下降,海天超高的市盈率将难以维系,进而影响股价。高管们频繁“高位套现”,无疑加重了这份担忧。

贵为行业“一哥”,海天酱油的市场占有率高达17.15%。但海天身后的对手们,也都不是等闲之辈。他们随时等待海天露出破绽,趁机逆袭。

根据地理范围划分,国内酱油市场已形成四大流派:

一是“门徒”遍天下、全国性品牌的海天。地市级开发率高达90%,经销商数量2600+,分销商10万+。

二是从区域品牌向全国品牌挺进的上市企业。中炬高新,旗下有美味鲜和厨邦两大品牌,地市级开发率达70%;其中,粵浙闽三省收入占比60%。加加酱油,主要市场集中在华中、华东地区。千禾酱油,主要集中在西南。

三是主要在所在区域内发展的企业。比如京津冀区域的金狮、珍极;山东省内的巧媳妇、鲁花;湖南区域的龙牌、长康;川渝区域的中坝、大王;广东省内的致美斋、珠江桥等。

四是以李锦记、万字牌等为主的外来品牌。

目前,国内酱油行业CR5(前5名品牌的市占率)才刚刚达到31.53%。日本、欧美等国家地区CR5则高达60%。

这就意味着,相比日本欧美,国内酱油市场行业集中度还很低,每一个头部品牌和非头部品牌,都还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排资论辈都是场面话,尤其是在擂台上。年轻人表面上尊重老前辈,背后真实的想法却是要把老家伙拍在沙滩上。

广州致美斋酱园成立于明末清初,至今400多年。与北京六必居、扬州三和、长沙九如斋并称中国四大名酱园,加起来有上千年历史。

海天也有300岁了。早在乾隆时期,佛山就开设有大大小小各类酱园,咸、甜、酸、辣,各种口味一应俱全,产品远销各地。1955年,佛山25家最有实力和影响力的酱园合并重组,形成了“天南一帝”,命名为海天酱油厂。

其他地方品牌也有着深厚的资历。广东鹤山的东古酱油有着160多年历史;湖南龙牌酱油90多年;京津冀地区的金狮已80年,珍极也有60多年。

数百年间,各地品牌相安无事。直到1992年,风云突变。

经济体制改革让市场的宽度一扩再扩,区域边界被打破。与此同时,首都新闻界发起“中国质量万里行”活动,向海内外成功企业取经学习。内外澄明,各方企业争相登场施展拳脚。

小包装酱油由于更适合长途运输和零售,逐步取代各地方散装酱油,利益链开始被打破重建。

改制落地,欣和就在山东烟台建厂,做大酱。1994年,上海海鸥与法国达能合资组建上海淘大食品有限公司。“淘大”牌酱油进入市场,并逐步成为一代上海人的味觉记忆。同年年底,海天重组为有限责任公司。

重组之后,庞康即斥巨资3000多万引进一条国外生产线,提升生产能力和效率,向规模化生产要市场。海天开始从佛山出发不断向外圈地,加固护城河。

李锦记至今也有130岁了。光绪十四年,也就是1888年,李锦裳请人在珠海南水镇的店铺上写下“李锦记”。这一家族企业就此起航,并逐步形成跨国公司。

早期数十年,李锦记经营的主要是耗油。直到1972年,第三代掌门人李文达接任,李锦记才在耗油和虾酱之外研发后来更为国内消费者所知的酱油。

“中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酱料生产基地”,李文达游历海外市场之后,看好中国的发展。1995年,他在佛山80公里外的新会投资兴建酱料生产基地。3年后,李锦记开始在内地生产酱油。

市场大开,掘金者越来越多。

1997年,香港加加在湖南宁乡成立加加酱业。这家外资背景的企业与老牌酱油企业低调的性格不同,率先玩起广告营销,同时还加入带孔瓶盖这一创新,两年时间就超过了当地老前辈。

1998年,英、荷合资企业联合利华收购上海华南老蔡,“老蔡”牌酱油获得外资加持,快速奔跑。

位于广东中山市火炬开发区的中炬高新,原本负责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重组后第6年即1999年10月,收购了中山市美味鲜食品总厂,正式进入调味品行业。旗下拥有美味鲜和厨邦两大品牌。两品牌出生虽晚,但背靠大树,发展迅速,很快在粵浙闽三省扎稳根基。

不过在当时,散装酱油仍是主流。另外,各地口味也不同。海天、李锦记、淘大、厨邦、美味鲜等品牌都有着较强的地域性限制。这也给了其他地方品牌预留了时间。

1999年11月,人民日报社率团30多人向日本丰田公司学习,随后《丰田的二次创业》引起国内企业管理模式大反思。当时随团的鲁花集团董事长孙孟全却发现,访问团成员访问结束后纷纷购买日本酱油。

“中国就酿不出一瓶好酱油?”

孙孟全回国调查发现,当时国际市场日本酱油占据80%的份额,几乎见不到中国酱油。于是,孙孟全也决定“二次创业”,他要在山东打一口“深井”,赶超日本优质酱油。

整整十年后,终于研发成功的鲁花“自然鲜”酱油让鲁花人相拥而泣。

而磨剑者,总有机会。

迈过千禧年,老百姓日子越来越好,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2002年,一起“儿子”兼并“老子”的事件,再次掀起酱油风云。5月,上海海鸥与法国达能合资组建的淘大,兼并了上海海鸥。扩充之后,上海淘大纯天然酿造酱油年生产能力达1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纯酿造酱油生产企业。

淘大酱油随即开始瞄向全国市场。这也刺激了对手们的胃口。

同年6月,美国亨氏公司在华业务不再满足于婴幼儿米粉的生产,决定踏足调味品领域。一出手就收购了广州市番禺区粮食局下属的3家国营调味品企业的经营权。其中,美味源是一张王牌,该品牌年销售额达2000万美元左右。

原本在山东卖豆瓣酱的欣和也嗅到商机,将古法酿造的“六月鲜”推到上海,通过街头试吃撕出一条口子。

2005年2月26日,李锦记在广东江门投资5亿元兴建占地1700亩的食品工业生产基地正式启用。产能全开,酱油年产量达10万吨。

同年10月28日,海天高明公司在佛山高明沧江工业园成立。海天宣布斥资10亿元,建成世界最大调味品生产基地。第一期投资4亿元,产能就达到25万吨。

全部投产后海天酱油年产酱油将超过100万吨,达到国内总产量1/5、全球总产量1/8。隐在海天之后的庞康,稳坐第一把交椅。

庞康的大手笔,并没有吓退对手。毕竟,酱油从地方走向全国,就像蜂蜜的流淌,铺平需要时间。

有时间,就有机会。来自日本的高段位企业,也来见缝插针。

日本最大食品企业味之素从1998年就进入中国市场,不过除了“红碗”牌味精,再没有叫得出口的产品。2006年5月,味之素以约18亿4000元港币的价格收购地处上海的淘大食品集团,一个大步,迈进中国调味品市场。

龟甲万是日本最大的调味品制造商和供应商,拥有360年历史,长期雄踞世界酱油市场。1990年,龟甲万来到台湾,和台湾最大的食品企业统一成立了“统万”。

但龟甲万的野心不止于此。2009年6月25日,统万与当地酱油名企珍极成立统万珍极食品有限公司,这是河北省调味品行业迎来的当时最大一次招商引资项目。

统万珍极随即在赵县、唐山和廊坊设立3家工厂,各种调味品产能达到10万吨,成为我国北方生产规模最大的调味品企业。

而事实上,海天的年产量也很快超过100万吨,并仍在增长,持续为国内输出1/5的酱油,成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巨无霸”。

此时,对手们也基本发育成熟,身强力壮。海天酱油在全国发展,除了要和南方的中炬高新、李锦记贴身肉搏,向北“流淌”时还需冲破两道关卡,一道是沿长江分布的西南地区的千禾、华中和华东地区的加加、长江中下游的淘大,一道是京津冀的统万珍极和山东欣和。

为了提升生产管理效率,拉开与对手的距离,庞康先是斥资3000万建立ERP管理系统,后于2011年通过物联网将包装设备连接进来,构成智能化生产包装管理系统。2013年,海天在扩建产能150万吨的酱油调味品二期工程时,又引入智能机器人装卸系统。

效率和产能,变成酱油后,顺着海天的毛细网络铺了下去。从2011年海天就开始蝉联C-BPI(中国品牌力指数)冠军,成为官方加冕的“酱油一哥”。酱油也具备了跨界魅力。

“一瓶酱油便宜的就几块钱,如何比肩五粮液?”

2014年2月,海天在上交所上市。上市第4天,市值就直逼酒业巨头五粮液。

海天向生产管理要效益,向二级市场要弹药,逼着对手们跑起来。

2015年4月28日,加加斥资12亿元打造的食品科技园正式投产,这也是国内规模最大的日式高端酱油生产线。新增酱油产能20万吨,进一步扩大加加在华中、华东地区的影响力。

同年10月8日,李锦记在广东新会基地启用全球第一套用黄豆、面粉为原料生产酱油的全自动设备。投产后,新会基地酱油年产量达50万吨。

产能扩容、自动化逐渐成为酱油行业的标配。不同企业的酱油渠道像毛细血管一样长了出来,彼此覆盖。

李锦记的分销网络遍布世界五大洲、100多个国家地区。全国地级市开发率达70%的中炬高新,和李锦记一道,以南方为根基逐鹿中原。其他品牌的渠道,也像滴进水中的墨水,四散开来。

然而,酱油是有边界的。日本酱油市场比较成熟,10年来,日本酱油年产量基本维持在100万吨,最高不超过110万吨。

2015年国内酱油产量达到顶峰,共计1011.9万吨。之后酱油增速随人口增速放缓到个位数。2017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人均年度酱油消费量为7.18L,日本为9L。考虑到国情,国内酱油产量已趋于饱和。

至此,“一超多强”的四大流派格局也趋于稳定。

增量的抢夺战,告一段落。存量的战争,该如何去打?

四大流派面对一个共同的现实问题:区域品牌无法在区域自保,全国品牌无法独占全国。

不同品牌的酱油在同一柜台发生“遭遇战”时,海天、李锦记、中炬高新等头部企业具有规模和品牌优势,自带光环;不占规模和品牌优势的新兴品牌,则更应从渠道平铺转变为垂直钉钉子,做点状突破。

事实上,其他品牌之所以能够在巨头的混战中生存,也正是践行了这一路线。故事,在增量抢夺时就已发生。

2003年,欣和推出“六月鲜”,坚持只做6个月发酵的特级酱油。“特级”是一颗钉子。

2005年,加加钉了两颗“钉子”,“炒菜用加加老抽,凉拌用加加生抽”。通过两瓶酱油,两种场景,加加大力推行细分市场战略。随后,欣和又提出“有机”,千禾则提出“零添加”和“头道原香”。

到了2009年,生抽老抽概念已经用老了。加加又提出“淡酱油”战略。“吃面就用面条鲜”,另外还有儿童酱油、妙味鲜等产品。当年加加“淡酱油”销量就超过5000吨。这也让加加有勇气喊出,“再造一个中国酱油市场”。

2010年,中炬高新也钉下一颗钉子——健康。“厨邦酱油天然鲜,晒足一百八十天”,演员李立群指着一排排晒缸,向消费者灌输厨邦的“天然”。

2013年10月,海天打出一套组合拳。推出储备多年的高端酿造酱油系列——“海天老字号”酱油:第一道头道酱油、零添加头道酱油、365高鲜头道酱油、淡盐头道酱油。

随后,海天也打出健康牌,提出在调味品中引入铁元素和“低盐”理念,并推出铁强化金标生抽和小小盐限盐酱油。

2015年,中炬高新推出不含味精的“无添加酱油”,东西“少”了,价格却比普通酱油高50%。健康=高端,两步并作一步走。

在“薄盐醇味鲜”、“零添加醇味鲜”之后,2015年,李锦记又推出“有机醇味鲜”。主打非转基因大豆和不添加防腐剂,迎合健康饮食文化。

2017年,品质不断升级的鲁花“自然鲜”酱油荣获MONDE SELECTION(世界食品品质评鉴大会)金奖。鲁花将“自然鲜”酱油与自家花生油捆绑销售,借自己的船出海,这是另一种打法。

……

国内酱油行业一路走来,从散装到小包装,从普通酱油到细分市场,再到如今的高端化、健康化,竞争越来越激烈,行业的空地也越来越少。

近几年,海天稳居国内酱油行业第一。但整个酱油市场并不会按照海天的意志去发展,增量红利消失同样影响着海天,从其半年报里就可见一斑。

大有大的好,也有大的难。船小的却好调头,还可以换着地方打枪。

由于酱油行业的集中度也还不够高,酱油企业不论资历先后,规模大小,只要愿意往高处走、往深处挖,每家都有逆袭的机会。

中炬高新、李锦记仍在全国规模和品牌方面挑战海天;味之素、龟甲万、统万珍极、淘大等“日系”酱油,以技术和资本优势,切割蚕食南部、中部、北部市场;加加、千禾、欣和等区域品牌正以差异化产品,垂直突围;鲁花这样的酱油新手,一出手就用大招撕抢领土。

不论如何,增量已去。而存量的战争不只是重新排名,甚至关乎生死。酱油市场,已不允许任何企业“打酱油”了。

《酱油行业竞争》报告大厅

《智造一个新海天》华商名人堂

《十张图带你了解调味品行业细分产品酱油的发展》前瞻经济学人

《酱油格局生变,未来这2大趋势将成主旋律》粮油调味营销

Follow us
Find us on Facebook, Twitter , Instagram, and YouTube or frequent updates on all things investing.Have a financial topic you would like to discuss? Head over to the uSMART Community to share your thoughts and insights about the market! Click the picture below to download and explore uSMART app!
Disclaimers
uSmart Securities Limited (“uSmart”) is based on its internal research and public third party information in preparation of this article. Although uSmart uses its best endeavours to ensure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is accurate, uSmart does not guarantee the accuracy, timeliness or completeness of the information of this article and is not responsible for any views/opinions/comments in this article. Opinions, forecasts and estimations reflect uSmart’s assessment as of the date of this article and are subject to change. uSmart has no obligation to notify you or anyone of any such changes. You must make independent analysis and judgment on any matters involved in this article. uSmart and any directors, officers, employees or agents of uSmart will not be liable for any loss or damage suffered by any person in reliance on any representation or omission in the content of this article. The content of the article is for reference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ny offer, solicitation, recommendation, opinion or guarantee of any securities, virtual assets, financial products or instruments. Regulatory authorities may restrict the trading of virtual asset-related ETFs to only investors who meet specified requirements. Any calculations or images in the article are for illustrative purposes only.
Investment involves risks and the value and income from securities may rise or fall. Past performance is not indicative of future performance. Please carefully consider your personal risk tolerance, and consult independent professional advice if necessary.
uSMART
Wealth Growth Made Easy
Open Account